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产业实施方案

葡萄产业实施方案

葡萄产业实施方案发展起步晚却较为有优势的主要果种,由于红地球葡萄皮厚、穗紧、耐储运,果品品质好,成熟期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市场售价高,种植效益好,深受种植户和果品营销户的喜爱,近年来我区优质葡萄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已发展葡萄种植面积3280亩,产量293万公斤,产值1879万元。

主栽品种为红地球,主要分布于我区的白石江街道、珠街乡、沿江乡、越州镇。

按照基地示范县项目建设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围绕“扩面积、创高产、保增产、促增收”的农业工作思路,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科技为支撑,集成配套综合增产技术,主攻单产,提升品质、节本增效,通过开展高产创建,进一步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动我区鲜食葡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我区水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重点围绕麒麟区优势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坚持“零距离服务”,认真抓好葡萄基地示范工程,做好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工作,搞好典型示范,重点推广露地葡萄双十字“v”型架栽植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沿江乡、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街道、寥廓街道连片规模发展;建立核心示范样板50亩,示范推广500亩。

三、项目技术方案(一)推广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引种、试栽、推广,麒麟区确定以红地球葡萄为主推品种,该品种以品质优良、耐储运、货架期长成为我区较为成功和有优势的果种,加上果品成熟期恰逢国庆、中秋佳节,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稳健、快速;利用早熟优势,通过包装、低温贮运等措施,抢先进入东南亚和中国其它省份大、中城市的时鲜水果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二)示范点葡萄栽培技术路线1、加强葡萄园土、肥、水管理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基础(1)土壤管理:经常保持“土松、草净”;幼龄葡萄园覆盖率较低,可在行间种植浅根、低矮作物(蔬菜、豆类),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注意每行间只能种植1行,距葡萄行50公分以上;2年生以上葡萄园原则上不套种作物。

树盘覆盖黑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生长,节约劳力。

(2)合理施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氮、磷、钾合理配比,重视钾肥的施用,以农家肥作基肥施用为主。

基肥:多在葡萄采收后落叶前(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行,此时施基肥有利于树势的恢复和营养物质积累。

占全年施肥量的80%左右,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以上,钙镁磷肥100千克。

基肥采用开沟施肥的方法,幼树可在定植沟两侧挖施肥沟,成龄树采用隔年隔行轮换开沟的办法,沟深40cm,宽40cm。

追肥:在葡萄生长期,应根据葡萄生长需要进行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萌动前(2月22-28日)结合灌水追施,应以氮肥为主。

根部追施尿素20-30 kg/亩。

第二次在开花前(5月1-10日)叶面喷施,以硼为主,也可同时增施磷、钾肥,促使授粉受精,提高座果率。

用0.2%硼砂液+0.2%磷酸二氢钾液喷施;第三次在幼果膨大期(5月25日-6月10日),是一次关键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人粪尿、腐熟饼肥均可。

第四次在浆果始熟期(7月20-30日),以追施磷、钾肥为主,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有利于着色和增加糖分。

(3)水分管理:葡萄是比较耐旱的果树,但在干旱季节和葡萄需水关键时期适时灌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品质。

花前灌水期(2-4月):此期是葡萄需水的高峰时期,应灌透水4-5次。

浆果膨大期(6-7月):此期是葡萄生长旺盛时期,如天气干旱,每隔10天灌透水1次。

落叶前结合施基肥灌透水1次。

开花期(5月中旬)、浆果成熟期(8月)注意控制土壤水分含量,雨季注意排水。

雨水过多,影响座果、着色、品质,且病害严重,尤其我区进入8月份以后,常遇阴雨连绵天气,对红地球浆果品质及生产管理都带来很大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建园时应尽量考虑进行避雨栽培。

2、葡萄生长期的树体管理是生产优质果品的保证红地球葡萄生长快,易出现枝叶繁多导致架面通风、光照条件恶化。

为了使枝叶分布合理,通风透光良好,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浆果品质,防治病虫危害,做好生长期树体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1)绑蔓(2-4月):按架式及整枝要求进行老蔓及新梢绑缚新梢之间绑缚在架面上间隔距离不少于0.15米。

(2)抹芽定梢(3月-4月上旬):抹芽是在萌芽时根据枝形要求将无用的弱芽、畸形芽、多余的双生芽抹去。

定梢是在新梢长到一定长度,可以看出有无花序并能分清强弱时,确定该留的新梢。

留梢量根据土壤肥力、树势、架面等决定,一定范围内,留枝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两者呈正相关;但随着留枝量过分增大,浆果品质下降,一年生枝粗度则下降。

一般亩留新梢不宜超过3500个,亩产量不宜超过2500kg。

(3)新梢摘心结果枝摘心以花序以上留8-10叶摘心为好。

发育枝摘心:预留14-15个成熟、完整叶片摘心。

副梢处理:主梢摘心后,仅保留顶端2-3节副梢留4-6叶摘心,其余副梢采用“单叶绝后”(只留1叶)法处理,可提高来年的萌芽率和结果枝率。

(4)花序整形和疏花疏果疏花序结合抹芽、定枝进行。

本着壮枝二、中枝一、弱枝不留的原则,在开花前1周进行。

掐花序尖和花序整形(5月1日-5日):疏除花穗的副穗、歧肩及临近大分枝,然后再掐去1/5穗尖,果穗长一般0.25米左右。

疏果粒:疏掉那些因授粉受精不良而形成的小粒、畸形果及过紧过密果粒,然后再根据果穗标准疏去多余的果粒。

红提葡萄按平均穗重800克,平均粒重12-15克,每穗留果粒80-100粒为宜。

(5)套袋:套袋果穗色泽鲜艳、光洁、无污染,市场竞争力提高。

红地球葡萄果穗较大,宜选规格30×20厘米的专用袋为好。

套袋时间在座果后,果粒长至黄豆粒大小时(五月底、六月初)进行,套袋前对果穗喷一遍杀菌剂,常用600倍农利灵+1500倍世高或8000倍福星+1500倍安克,药液干后及时套袋。

去袋时间在采收前半月左右。

红地球葡萄生长期较长,注意套袋果穗需经常通过果袋排水孔目视检查,发现有病果粒、果穗要及时疏除。

(6)冬季修剪:冬剪时,对结果主蔓延长梢进行中、短梢(留4-6个饱满芽)修剪。

3、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是葡萄丰产、稳产的关键红地球品种抗病性弱,尤其我区降雨量远高于红地球原产地,易感染黑豆病、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效防治病害是栽培获得成功的关键。

(1)黑豆病:该病对葡萄叶片、果实、新梢、果梗、穗轴、卷须及花序均能侵染为害,特别是葡萄幼嫩部分较易受害。

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源:秋季落叶后,结合冬季修剪尽量消灭越冬病源。

农业防治: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合理留梢,雨季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冬剪结束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芽萌动时再喷1次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效果很好。

新梢生长期喷2-3次福星乳油8000倍,后期可用10%世高乳油6000-70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2)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幼果等,果树幼嫩部分容易受侵害。

防治措施:清除病原:生长期及时收集病叶及残体烧毁,冬剪时彻底清除枯枝落叶。

加强管理:合理留梢,合理灌水,提高架面,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3次,发病重时喷施1500倍的安克2-3次;8月后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2-3次。

(3)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感染。

防治方法:清除病源,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势,及时绑梢,除副梢,多施有机肥,合理负载,果实套袋。

药剂防治:芽眼萌动前全园喷布3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初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连喷2-3次。

三、项目建设方案1、2009年成立基地示范县项目葡萄种植指导组,选派10名业务素质过硬的科技指导员挂钩联系100户葡萄种植户,通过指导示范户生产示范带动2000户葡萄种植户,达到提高种植户种植水平、增产增收的目的。

2、确定珠街乡中所村葡萄园为露地葡萄双十字“v”型架栽植技术科技示范场,2010年建立核心示范样板50亩,建设预算3万元,主要用于:20个葡萄新品种引试,葡萄单篱架改良为双十字“v”型架,购买化肥、农药,制作基地标志牌等。

2011年示范推广500亩。

3、技术推广与运用效果:(1)主推品种到户率95%,全区主推品种覆盖率80%。

(2)效益指标:核心示范区亩产量1600公斤,亩产值11200元;辐射带动区亩产量1300公斤,亩产值9100元;今后三年,产量、产值每年递增15%。

(3)带动全区水果产业发展好,项目社会影响大,领导、农民和社会各界评价高。

4、建立健全基地示范县项目活动档案选派专人对项目的各级相关文件、工作措施及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详细的工作档案。

对示范区涉及到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详细记录示范户每亩农资、用工、机械作业等各种生产成本以及产量、产值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为效益分析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5、实行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制度,注重实施效果,年终进行绩效评价。

五、项目培训方案1、10名科技指导员每年参加区级培训不少于5天,一线实地指导示范户生产不得少于150天。

2、100名种植示范户每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三次(土肥水管理、果穗整形及病虫害防治、秋冬季果树管理),每户带动其他种植户不少于20户。

3、培训经费预算0.7万元,主要用于编制打印技术资料、场地租金、设备租用及误餐误工补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