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基本手法 滚法
滚法推拿已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 的较大的学术流派。
2020/2/28
27
丁氏滚法特点
滚法推拿流派是以丁氏滚法作为主治 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推拿学术流派。
滚法推拿将独特的滚法与关节被动运 动结合操作,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特色
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和神 经系统疾病。
2020/2/28
28
2020/2/28
7
米袋练习
2020/2/28
8
【动作要求】
吸定点(基本着力点)为小指掌指关节 背侧,来回滚动时均不能离开受术部位。
肘部为悬空支点,基本不动,不可大幅 度前后左右移动。
来回均应用力,不可单向用力形成撞击。 动作姿势可视应用需要而有所调整。
2020/2/28
9
姿势的调整
2020/2/28
4
【动作要领】
滚法是由腕关节的 伸屈运动和前臂的 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发力主要来自于肘 关节的主动屈伸。
来回都应用力。
频率120次~160 次/分钟。
2020/2/28
5
接触面
前滚时
后滚时
2020/2/28
6
吸定点:第五掌指关节背侧
(基本着力点)
悬空支点:肘部
4、手法操作精细化
5、滚法与关节被动运动操作的 有机结合
2020/2/谁? 滚法的频率是每分钟多少次? 滚法的吸定点(着力点)是什么部位? 滚法的主动肌群是什么? 滚法适用于哪些部位?
2020/2/28
32
思考题2
滚法推拿流派的学术特色是什么? 试述滚法操作与关节被动运动结合的
2020/2/28
25
丁氏滚法
滚法是滚法推拿的 主治手法。
丁季峰强调,滚法 操作时,手背和人 体体表应形成球面 接触,毫无棱角, 产生非常柔和舒适 的感觉。
2020/2/28
26
丁氏滚法推拿流派
后又在此基础上将滚法动作与关节被 动运动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同仁称之为“滚 法推拿”。
滚法与被动运动相结合
被动运动主要针对炎 症、粘连、软组织挛 缩、肌肉痉挛等引起 的关节功能障碍。但 操作不当,可能引起 剧烈疼痛及各种软组 织撕裂等不良影响。 丁季峰将滚法与被动 运动组合起来,以滚 法的解痉镇痛作用成 功地解决了关节被动
运动的负效应难题。
2020/2/28
29
被动运动的技巧
意义。
2020/2/28
33
【课后训练计划】
每天练习米袋滚法30分钟。 先左手扶持右手操作,右手不用力。 2~4天后正确动作基本定型,改为单
手训练。
2020/2/28
34
1979年、1982年分别晋升推拿科主任、主 任医师。
1985年起任推拿硕士生导师。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分卷》。
2020/2/28
23
原始的滚法
一指禅推拿流 派原来有一种 “滚法”,主 要是握拳后以 指间关节为接 触面滚动操作。
2020/2/28
24
丁氏滚法
丁季峰受这种“滚法”的启发,将接 触面改为手掌尺侧和手背,结合了一 指禅推法节律性的摆动,既增加了手 法作用力,提高了刺激量,又因加大 了手法接触面,和保持了节律性操作, 而更富于柔软性。
2020/2/28
17
手法测力仪
2020/2/28
18
2020/2/28
19
丁氏滚法推拿流派
滚法由丁季峰 始创于1939年
2020/2/28
20
学术源流
2020/2/28
21
丁季峰
(1914~ 1998.10)
为扬州一指禅 推拿世家的后 裔。
2020/2/28
22
丁季峰
丁季峰于1978年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 医院推拿科任职。
推拿基本手法
丁氏滚 法
(Rolling)
姚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2020/2/28
1
【定义】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以手 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上作来 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2020/2/28
2
2020/2/28
3
【动作定义】
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受术 部位,以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 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使 小鱼际尺侧与手背尺侧半在受术 部位上作持续的来回滚动。
功效: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 节。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 统疾病为主。
2020/2/28
12
滚斜方肌
2020/2/28
13
滚肩部
2020/2/28
14
滚股后部
2020/2/28
15
滚法与被动运动
2020/2/28
16
【研究进展】
丁氏滚法推拿不 同频率、力度和 作用时间对血液 动力学影响的实 验观察
被动运动与滚法的组 合操作有较高的技巧 性。丁季峰将其归结 为轻巧、短促、随发 随收,并认为在关节 被动运动操作中能否 恰当地控制运动幅度 和手法力量是决定治 疗成败和疗效高低的 关键。
2020/2/28
30
学术特色
1、倡导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发展 推拿事业
2、辨证、辨经、辨病论治相结 合
3、治病必求其本
加力--接触部位:掌指关节为主 与受术部位的夹角:加大 上身前倾角度:加大
柔和--接触部位:手背桡侧为主 与受术部位的夹角:减小 上身前倾角度:减小
2020/2/28
10
【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 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2020/2/28
11
特点:接触面积大,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