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敏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② 严重脱水者,应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者
可予以激素治疗 ④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⑤ 血粘度增高者,采用扩容、降低血粘度等治疗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辅助检查
② 高密度三角征(dense triangle sign):在非增 强的冠状层面显示出上矢状窦的后部为高密度 的三角形影像,提示为新鲜血栓
③ 束带征(cord sign):与扫描平面平行的血管显 示高密度影,提示新鲜血栓形成,特异性较低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间接征象包括: ① 局灶或弥漫性脑水肿,表现为脑室和脑沟缩 小,脑白质低密度 ② 静脉性梗死表现的低密度灶,有时可见梗死区 内有高密度的出血灶,偶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 大脑镰和小脑幕增强。CT正常不能排除CVT, 但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肿瘤、脑炎、脑脓肿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
➢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 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统称脑静脉系统血 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
➢ 与动脉血栓相比,CVT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 1.5~2.5/100万/年, 占所有卒中的1%。任何年龄均 可发病,但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
➢ 本病需要与良性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肿瘤以及脑出血等相鉴别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本组疾病治疗的原则: 1) 基础病因的治疗 2) 静脉血栓本身的治疗 3) 对症治疗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1. 病因治疗 是CVT的根本治疗之一,目前主要病因可
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两大类 ① 感染原因者,应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及早选用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图8-7 CT增强扫描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空 delta征(箭头所示低密度为血栓)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2. MRI 不同时间表现不同。急性期(1~5天)发现 正常血液流空现象消失,可见T1等信号、T2低 信号;亚急性期(1~2周) T1、T2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2周后),可重新出现血液流空现象,也 可出现静脉窦内条状长T1和长T2信号。MRI正 常不能排除CVT
6. 继发于全身感染或肿瘤浸润 结节病、慢性脑膜 炎、硬膜下积脓、癌性脑膜炎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病理
➢ 静脉和静脉窦可见红色血栓。血栓性静脉窦闭塞 使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导致脑组织淤血、 肿胀,引起脑细胞变性、坏死;脑脊液吸收功能 降低,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皮质及皮质下出 现点片状出血灶,部分患者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加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 感染引起者常在静脉窦内形成脓液,以急性海绵 窦和横窦血栓形成多见,重者可发生脑膜炎和 (或)脑脓肿;而非感染者以上矢状窦多见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发生的部位、范围、阻塞速度、发病年龄、病因 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共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症状、卒中症 状以及脑病的症状
5. 脑脊液检查 早期主要是压力增高,细胞数和 生化指标常在正常范围,中后期脑脊液蛋白常 轻中度增高。伴有出血者,脑脊液可见红细 胞,脑脊液蛋白可以明显升高。化脓性血栓形 成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及鉴别诊断
➢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病史、高颅压症状,以及 CT、MRI、MRV等。颅内静脉血管造影可以明 确诊断。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 直窦血栓形成 ( straight sinus thrombosis ) ➢ 多与海绵窦、上矢状窦和侧窦血栓同时发生,病
情较重,单独发生者少见 ➢ 可因急聚的颅内高压,出现昏迷、抽搐和去大脑
强直发作,可很快死亡 ➢ 如累及到大脑大静脉时,会造成明显的脑静脉回
➢ 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CVT的病因绝大部分归结于血凝异常,极少数与 硬膜穿刺和外伤有关。约20%的患者原因不明。 其中血凝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高凝状态 妊娠和产褥期 2. 遗传性凝血机制异常 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Ⅲ
缺乏,因子Ⅱ、因子Ⅳ基因变异 3. 继发于血流动力学异常 脱水、休克、恶液
临床表现
2. 海绵窦血栓形成 (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 )
➢ 多见于眶部、鼻窦及上面部化脓性感染或全身性 感染引起,非感染性的罕见
➢ 多从一侧起病,迅速扩散至对侧 ➢ 急骤起病,全身中毒症状,眼球疼痛和眼眶部压
痛,表现为颅神经受损和眼静脉回流受阻征象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CVT总体预后良好,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痊愈, 死亡率不超过10%,极少数有病情复发。
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伴发颅内出血、癫痫发作、 高龄、昏迷、精神障碍、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颅窝病灶、原发病灶加重或出现新发病灶、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或肿瘤等
➢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时 是唯一的表现
➢ 头痛严重持续,呕吐为喷射性,可见视乳头水肿 ➢ 卒中症状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静脉梗塞的症状, ➢ 脑病样症状虽然少见,但最为严重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1.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 ) 最常见的非感染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最常见于脱水和衰弱的婴儿,也见于创伤、肿 瘤、口服避孕药、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有 时原因不明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3. 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
主要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内血流高信号缺失, 间接征象为病变以远侧枝循环形成、深静脉扩张 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诊断CVT的金标准,表现为病变的静脉窦在 静脉时相不显影
2. 抗血栓治疗 ① 抗凝治疗:越早越好,即使有小量颅内出
血或产后1个月也可酌情使用,可以明显降低死 亡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可选用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heparin),但应注意存在颅内 出血的危险,故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监测凝血时 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远期治疗可选用口服抗 凝药华法林(warfarin),应检测INR,根据情 况调整剂量,目标INR为2.0~3.0,维持6~12个 月
昏迷、高热、痫性发作、去脑强直等,甚至死亡。 可遗留手足徐动症、舞蹈症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1. CT直接征象 ① 空Delta征(empty delta sign):增强时可显 示脑静脉窦壁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低密度形 成对比,又称“空三角征”,见于25%~30% 的 患者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② 溶栓治疗: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物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抗凝治疗后仍继续恶
化的第二选择 ③ 介入治疗:随着导管技术的开展,出现了局
部静脉内导管机械性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 这些新疗法有待进一步评价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3. 对症治疗 ① 降颅压治疗可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 尿、白蛋白等降颅压药物。CVT所致的急性 高颅压在药物无效时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如脑室引流术、静脉搭桥术等 ② 癫痫的对症治疗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一般症状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全身衰弱, 发热、头痛、视乳头水肿等
➢ 局灶体征:婴幼儿可见颅缝分离,囟门隆起、额 浅静脉怒张迂曲。可并发颅内出血、癫痫、偏瘫、 失语、偏盲等,颅内高压为唯一的症状
➢ 老年患者症状轻微,仅有头痛、头晕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流障碍,脑内可发生大量出血甚至破入脑室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5. 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 Galen vein thrombosis ) ➢ 大脑深静脉引流脑深部的白质、基底节和间脑的
静脉 ➢ Galen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产褥期、脱水和血液病
等非感染性疾病,多因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 ➢ 累及间脑和基底节等脑深部结构 ➢ 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严重时出现
质、血小板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 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髓移植术后等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继发于全身疾病 白塞病、肿瘤、系统性红斑狼 疮、肾病综合征、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 氏病、抗磷脂抗体等
5. 药物引起 口服避孕药、皮质醇激素、双氢麦角 胺、雄激素等
临床表现
➢ Ⅲ、Ⅳ、Ⅵ、Ⅴ1~2脑神经受损,出现眼睑下垂、 眼球运动受限或固定、复视、瞳孔扩大、对光反 应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等
➢ 眼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眼睑、眶周、球结膜水肿, 眼球突出等
➢ 眼底见视乳头水肿及出血 ➢ 视力常不受累,可并发脑膜炎或脑脓肿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3. 侧窦血栓形成 ( lateral sinuthrombosis ) 侧窦包括横窦和乙状窦。常由化脓性乳突炎或中 耳炎引起。主要的症状包括: ① 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和中毒症状:耳后乳突红 肿痛,发热、寒战及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头皮及 乳头周围静脉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