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范畴,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掌握了用前后、上下、左右、行列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这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是空间观念再提高,对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整合思路:本节课在情景的引入、知识的探究和知识的应用等方面都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产生数学学习的亲切感。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了解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即第几组第几个。
进一步抽象到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贯穿于本节课,能很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
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感受确定位置丰富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的符号美,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从具体情境出发探索出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地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确定位置方法和方格图上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是一致的,即先表示横方向上的数,再表示纵方向上的数。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能力,他们习惯于在情境中产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喜欢在实践操作中感悟,善于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很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神舟飞天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6月26日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着陆,可你们想过吗?茫茫大草原无边无际,科学家们是怎样找到返回舱位置的呢?那是运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了位置,确定位置无论是在航天,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
(师板书课题)
(评析:这样很自然就揭示了课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
二、谈论学生的座位,探索出用数对表示座位的方法。
师:你们能说说自已在班上的位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在说自己位置的时候,都说到了两个要素,是哪两个?生:第几组和第几排。
师小结:我们用第几组和第几排的方法确定了我们在教室的位置。
(评析:以学生的座位为素材,提炼出了“第几组第几排”数对的雏形。
)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
1、初步认识数对
(1)用几组几排的方法介绍大屏幕上同学的位置。
(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大屏幕上这些同学,有几组几排?小青的位置在哪里?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师板书)
师:我们用第3组第2个可以表示小青的位置,其实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位置,你们想知道吗?
(2)师介绍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把表示组的数写在前面,把表示个或排的数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这两个数是一个整体,要用括号括起来,这样的一对数就叫数对。
板书揭示课题:确定位置(数对)。
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上的数字和符号带给我们的一种简洁的美。
(评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需要教师时时做个有心人,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的美。
)
师介绍读法:数对中的两个数读作:三二。
表示小青的位置在三二师:我们来说说其它同学的位置。
(书第80面先独立做,再点人说)老师有个问题:(4,1)和(1,4)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2、抽象出方格图。
师:我们可以把小青班上同学放在一个方格图中,更方便用数对看出他们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青班同学方格图)
(评析:把学生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格子图,这样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其思维层次得到了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3、用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师:如果想用这样一张方格图记录我们班每个同学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到哪两个要素?
生:有几组和几排。
我们可以这样绘制:用横轴表示组,把第一组、二组、三组等等简写为1、2、3、4、5,6,纵轴表示排,把第一个、第二个等等简写为1、2、3、4、5,6,7,8 。
这样横轴和竖轴所在的互相垂直的线就组成了方格图。
然后把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看做一个点。
师:你能用一个小圆点标出自己的位置并标出数对吗?(生拿出方格图标出自己的的位置)前后同学交换检查一下。
(评析:方格图绘制的简略介绍,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对”的内涵所在,让学生思维有深度。
)
4、巩固数对知识:做游戏点兵点将
师:(呈现课件)表格中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同学的位置,课件出示点后,位置的同学就站起来,并说出所在的数对。
(生答略)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学校附近的地图,说一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其它建筑物呢?
(生在书上独立做再集中订正。
)
2、游乐场的平面图。
师:这是同学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游乐场的平面图。
请完成书中的练习。
2、课件出示地球仪,师介绍经纬线定位法。
师:这是一个地球仪,上面有一些纵横交错的线,叫做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有了经纬线,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在地球上的位置。
例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根据经纬线定位法迅速找到了灾区的位置,并迅速展开营救大行动。
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行为感动了全世界!(评析: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切实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数学小阅读。
师小结:数学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做个有心人,让数学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评析:数学小阅读是本节课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
)
六、布置作业: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两个数来确定位置?把它写在你的数学日记中。
(2)请你将本班的座位图画成格子图,并用数对标上你和你好朋友所在的位置,比比谁的朋友多?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教学环节的密切联系,设计内容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一个“感性认识—抽象提练—实践运用”的过程.首先我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导入,播放神舟飞天视频,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