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点笔记一、危险源的题型(4种考法):1.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写出危险因素(20类);2.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写出事故类型(20类);3.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写出危险有害因素(27类,20+7);4.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单考职业病需要加上中毒,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1、人的因素——行为因素:两个错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一个失误(指挥失误)2、物的因素——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伤害、明火、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设、防、电、噪、振;明、辐、运、高、低;信、标、有、其他)。
化学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燃、爆、毒。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管理上的失误、缺陷和管理责任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事故类型(危险因素):20类1个打击:物体打击;4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4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4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4个爆炸:锅炉爆炸、火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1个中毒和窒息;2个不常见:灼烫、淹溺。
四、安全措施(一)安全技术对策1、机械安全对策:①使用本质安全的机械设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代替手工);②使用联锁性的安全防护装置;③安全标识:④个体防护:衣服束紧,帽子要带好,女工的头发要盘起来…2、电气安全对策:①IT,TT,TN系统(TN-S最好)②设备绝缘;③电气隔离;④安全电压42V、36V、24V、12V、6V;⑤易燃易爆,防爆电气设备;⑥漏电保护(手持电动工具);⑦个体防护:绝缘鞋,绝缘手套3、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技术措施:①一体化控制②检测,检验管理措施:①登记(市级);②建立技术档案;③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④专项应急预案;⑤持证上岗4、防火防爆安全对策:防火:①防火设计符合要求;②装饰使用阻燃,难燃,不燃的材料;③控制火源:明火,吸烟,雷电,静电,摩擦,撞击,电击火花;④控制可燃物,固体:分类摆放,分类储存;气体,液体:设备密闭,厂房通风,加强检测;⑤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喷淋;⑥消防通道要畅通,防火门不能上锁;⑦火灾发生后,匍匐前进,湿毛巾捂住口鼻等防爆:①防爆设计符合要求;②防爆电气设备;③防爆工具的使用;④控制爆炸极限范围:温度升高,爆炸可能性增加;压力上升,爆炸可能性增加;点火源能量上升,爆炸可能性增加;通入惰性气体,爆炸可能性下降;容器孔径的尺寸越小,爆炸可能性越小。
⑤防雷防静电接地;⑥场所加强检测,通风;⑦穿防静电工作服5、职业危害安全对策:①噪声:吸声,消声,隔声,减振;戴耳塞,耳罩;②振动:减振;③粉尘:革(改革工艺),水(湿式作业),密(设备密闭),风(厂房通风),护(防尘面具),管,教,查;④高温:空调降温;减少高温时间;放高温假,发防暑降温费;配备防暑药;发放冰镇的矿泉水,凉茶;⑤低温:空调升温;减少低温作业时间;增加防寒保暖6、辐射:①减少人与辐射源接触时间;②拉大人与辐射源的距离;③人与辐射源之间加屏蔽7、中毒与窒息:①中毒:设备密闭,厂房通风,加强检测,戴防毒面具或口罩②戴正压式的空气呼吸机8、物体打击:设置安全防护网,防护栏;戴安全帽9、其他伤害:其他对策10、高处坠落:系安全带,带安全帽,穿软底防滑鞋11、坍塌:①货物要整齐,靠边摆放;②货物限高2m,箱子里3.5m;③危险货物加危险标识12、灼烫:穿长袖工作服13、淹溺:①设置空中防护网,防护平台;②系安全带;③排洪引流(挖沟工程)(二)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障落实;2.建立健全本单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投入;4.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5.制定安全措施计划并落实;6.加强现场安全检查;7.加大隐患整改力度;8.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违章;9.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10.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1.加强员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能力;12.建立健全本单位事故救援预案;13.加强政府、集团公司监督、监察、监管力度;14.加强相关方管理;15.加强安全生产许可管理;16.加强三同时管理;17.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管理;18.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9.建立企业特色安全文化;20.其他措施。
五、临界量常用物质的临界量:乙炔1T氨10T苯、甲烷、天然气50T;氯、氢、硫化氢5T煤气(CO/CO 和H2/CH4的混合物)20T汽油200T六、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旧)(新)1.目标 1.目标和职责2.组织机构和职责3.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2.制度4.安全投入5.培训教育 3.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 4.现场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 5.风险管控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 6.应急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7.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8.持续改进七、应急响应程序步骤:1.信息反馈、研判;2信息网开通;3.救援人员到位;4.总指挥到位;5.调配资源;6.上级报告:集团公司、上级部门;6.人员救助(企业人员、周边人员);7.工程抢险(设备);8.警戒和交通管制;9.医疗救助(120.999-红十字会急救);10.人群疏散(企业人员、周围社区);11.环境保护;12.现场监测(水、土、食物、气象……);13.专家支持;14.其他;八、应急预案中的现场处置方案内容:1.事故特征描述;2.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3.报警程序;4.应急处置;5.逃生路线和方向;6.注意事项。
九、事故原因A、直接原因:机械设备、物资、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
B、间接原因:1.技术设计缺陷(生产力水平能达到)2.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3.员工意识淡薄;4.劳动组织机构、安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5.安全检查不到位;6.隐患排查不到位;7.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8.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或者落实不到位;9.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或者不健全;10.安全投入不到位;11.应急救援预案无,或者不健全;12.员工为正确进行危险源辨识,或辨识能力不足;13.政府或者集团公司的监督、监察、监管不到位;14.其他原因。
十、事故整改措施:与事故原因向对应。
十一、事故调查报告:1.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概况,(第一段,句号止)2.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救援,(第二段,句号止)3.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轻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4.发生事故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一般都是责任事故)事故的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分为:(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包括:(1)技术和设计的缺陷;(生产力水平能达到的)(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机构组织不合理,没有配备安全机构;(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者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指导错误;(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8)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9)安全投入不到位;(10)员工的安全意识单薄;(11)员工未正确进行危险源辨识或辨识不够;(12)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13)政府或集团公司的监督,监察,监管不到位;(14)其他5.责任者的认定和处理建议(直接责任者是违章人员;主要责任者:违章、监护、错误指挥;领导责任者:主要负责人。
处理建议:对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领导责任人**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等法律法规进行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比较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据《刑法》进行刑事处罚)6.防范和整改措施。
十二、安全评价1.基本程序:评价准备;危险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风险评价;对策措施;结论建议;编制报告。
2.风险评价方法十三、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高危初培不得少于48学时,再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初培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十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高危初培不得少于48学时,再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初培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十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