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5 曾庆祝摘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和自然影响引起的,它具有人为性、非阻抗性、不间断性、复杂性及危害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从行政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和谐美丽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成因特点治理措施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水土流失不仅大城市有,中小城市及乡镇建设也存在,而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大量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城市生态景观,而且危及着城市基础设施和防洪安全,对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过去山青水秀的地方,就可能变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大量的侵蚀泥沙淤积在城市河湖中。
1 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在城市这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远远大于生产者数量,其结果是生态环境丧失原始的平衡状态,城市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降低,并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1.1 人为活动引起水土流失一般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城市水土流失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
城市多建在水土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
在城区大力开发建设房地产、公路、铁路、机场、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城市周围生态屏障也随着减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逐渐消失。
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挖高填低、弃土弃渣,常常形成人工均夷坡、人工堆积坡和人工切削坡,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在中小城市中,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对水土流失也有较大的影响,有不少垃圾推放到城市河湖边,一遇洪水即冲入河湖,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
另外,大量的在城市周边采石、采砂,破坏了城市或周边的植被,且陡坡耕种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1.2 自然冲刷引起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山丘区小流域型,这类地区由于地面坡度较大,一经雨水冲刷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另一类是平原沙土区,这类地区土质多为粉砂土,肥力极差,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黄土裸露,稍旱则风簸沙蔽,遇雨则浊流四溢,土崩瓦解,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且沿河湖岸边及滩地经常会引起坍塌,造成水土流失。
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流失引起和加剧的主要因素是人为不合理的活动,愈是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建设活动多的地方,对水土资源的影响也愈大。
由于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旦形成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有时是灾难性的,且形成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
2.1 人为性城市水土流失的产生完全是人为活动引起的。
城市是人群密集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大、形式多。
在城市水土流失过程中,人类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修公路、建厂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要破坏大量地貌、植被,有的还需排放大量的废土弃渣,这些松散的堆积物在水、风等外营力的搬运作用下发生流失,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并给环境造成危害。
2.2 非阻抗性城市水土流失过程中的阻抗因素大为减弱。
在城市,自然地貌面目全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对水土流失的阻抗因素被强烈削弱,植被的清除,使流失物更加无所阻碍,同时,植被的固结土体作用和截留降水功能不复存在。
城市地面的混凝土化使降水无法入渗,且汇流速度快,形成径流后,流速快,冲刷力大,自然地形中的坑洼截留作用在城市已基本不存在。
2.3 不间断性城市水土流失是不间断的。
在自然环境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是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移动地表物质。
只是在外营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土流失才表现出危害,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十分明显,而且自然状态下的植被生长周期性使水土流失的发生具有时段性。
但在城市,由于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市民生活的不间断性,流失源是持续形成的,再加上城市水土流失过程中,人类直接参予进来。
人们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对流失源转移搬运,从表现上看,已经扮演了水土流失过程中外营力的角色。
而且这种转移搬运既有有意识的,如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的堆放,也有无意识的,如交通工具形成的扬尘,被随意弃置的垃圾、废料等。
2.4 复杂性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且以人为因素为主;水土流失的组成,既有郊区乡村的土地侵蚀,又有市区建筑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的流失;侵蚀方式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也有坡耕地种植和基建弃土弃渣等人为侵蚀。
且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
城市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项目,水土流失策源地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防治投入多,难度大,责任难以落实。
3 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因水丰土沃而兴,城随水枯土脊而灭。
水土资源的流失和破坏给城市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3.1 破坏了生态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由于外营力的搬运分布于大气、地表及排水设施之中,使环境遭到污染且影响市容。
细小粉尘的飞扬使大气受到污染,大量的有毒物质经水、风及人力的搬运转移出城外,占用大量土地,引起周边地区的污染,直接影响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而且有害物质在粮食、蔬菜、牲畜及鱼类等体内的残留,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3.2 容易诱发水灾当各种废弃物进入下水道、排水沟和河床后,引起淤塞,影响行洪,一旦洪水渲泄不及便容易引起水患。
且容易引起水利设施破坏,从而使水土流失危害的涉及范围延伸到更广阔区域。
在各类开发建设过程中,硬化地表,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使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
地表的硬化或覆盖,使降雨不能下渗,土壤渗流系数减小,地表径流系数增大,使得地下水源的涵养和补给受到阻碍,地表径流汇流时间缩短,强度增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城市化过程中开发度达到30%时,洪峰到达时间比开发度为零时缩短一半;当开发度达到40%时,洪峰流量增加近一倍。
极易引起水灾。
3.3 损害了城市形象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雨一下,满街泥沙;大风一刮,满天黄沙。
不仅给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脏、乱、差的市容市貌也严重损害城市形象,影响投资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
4 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外延与内涵质素统一的第一感观,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对于绿化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资本,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行政措施一是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
搞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有全社会和全民的理解和共同参与。
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和国策意识,是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普及水保知识。
例如垃圾分装,分装后的垃圾便于重复利用,会减少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等。
二是强化执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强化监督管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要建立健全城市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执法。
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坚决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水土保持设施不合格的开发建设项目禁止投产使用。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给以补偿,造成水土流失无力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交纳水土流失治理费。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搞好人员培训。
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搞好部门协调,各司其职,落实责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权,立足本职,强化监督,科学规划,搞好协调,为政府当好参谋。
计划、环保、土地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把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关,对没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立项,环保部门不批环评报告书,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切实从源头遏制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
必须注重对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主动吸收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方面的人才,加紧对现有的城市水保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不断丰富扩大水土保持人员的知识面,以确保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研究,完善和提高城市水土保持的建管水平。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的时间还较短,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在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在城市水土流失的机制、影响因素、监督管理、防治对策、预测分析和动态监测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和探讨,力争全面提升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加速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4.2 工程措施城市水土保持设施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属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广泛的外部性,所需投入大,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做好。
针对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必须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保持水土,防止冲刷。
一是雨水集蓄工程。
在注重“土”的保持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水”的保持工作。
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按照径流调控理论,继续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和缓洪拦沙工程,并形成能够统一调配水源的网络化工程;城市水土保持要通过采取增加土壤入渗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降低城区径流模数,缓解排洪压力;二是城区改造工程。
对于城市而言,旧城区大多街道狭窄,房屋拥挤,垃圾乱扔乱倒情况严重,生活环境极差。
对于这种情况要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将其改造成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
这样既给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也可以美化城市。
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日益增多。
为些必须对垃圾进行处理,可以在城区实行垃圾袋装化,统一使用可降塑料袋,封堵过去居民住宅的垃圾道,取消新建建筑的垃圾道,对城区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车收集、集中处理。
城区推行天然气和电热,禁止燃煤、燃柴,有效防止大气污染,避免煤渣堆放造成的水土流失。
三是科学实施废弃物处理工程。
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市政建设,市民的日常生活,是不可能停顿的,大量废弃物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
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置城市废弃物。
在生产建设及市民生活过程中应力图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在技术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对废弃物进行加工、转化,变废为宝。
城市人口密集,可以用于堆放废弃物的场地很少,若能利用近郊地形地貌中的适宜位置,往往能一举两得。
例如在近郊选择适宜的洼地和沟道,在经过处理后填充废弃物。
既妥善处理了废弃物的堆放问题,又解决了破碎地表易受侵蚀的问题。
四是护岸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
针对沙土区河流河床不稳,滩岸易冲塌的特点,采取低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护岸。
对开敞式排水沟,要根据实际情况兴建挡水建筑物,沟较短、高差小的建竖井平洞式跌水;沟较长、高差大的则分段建滚水坝进行梯级拦蓄。
排水口门适当抬高,做到蓄排结合,使之蓄得住、排得出。
五是小流域治理工程。
对于这类地区应对原建成的排水沟进行了清淤和加固整治,形成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网络,确保排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