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
3.古文献学史
在审视古文献发展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古代关于文献整理、说解、研究的历史。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 42 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公 共必修课 5 学分,学科通开课 6 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 6 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 环节 2 学分;学位论文 10 学分。
2 36 1
Study of Classical Texts 2 36 1
Methodology of Linguistic Studies
2 36 1
位
20111043 文献学研究
Bibliography Studies 2 36 2
课 20111044 文字学专题
Study of Philology
2.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 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加强研究生古籍研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研究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有着重研 读的经典,在研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并进行检查。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专业代码 050104)攻读
选
20111050 音义文献研究
修
Studies on Documents of 2 36 3 Phonetics and Semantics
课
20111051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
Study of Chinese
2 36 4
Linguistic History
20111052 中国古代制度史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System
2 36 3 2 36 4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通过,选题即最终确定,此后集中力量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导师 与指导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掌握进展情况,指导修改。论文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段 完成。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学位论文完成 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 2 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 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 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思想端正,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较坚实的国学、域外汉学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古典文献、古典语文学专业知识, 能利用现代技术研究典籍材料。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胜任高等院校和其它部门的相 关工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20000003 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1 18
1
学 科 通 开 课 学
20111151 语言专题研究 20111152 经典文献研读 20111153 语言研究方法论
Special Topics in Linguistics
2 36 2
研 20111035 音韵学专题
究
方
向 必
20111045 训诂学专题
修
课 20111046 版本目录学
Hale Waihona Puke 20111047 校勘学Monographic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onology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xegetics Study of Edition and Bibliography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该门外国语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并有 一定的听说写作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以典籍释读为基础,侧重于传统语言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传统语言学典籍包括文字、 音韵、训诂学典籍及古代经史传注)。
2.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基于古文献之理解与阐释,侧重对四部群书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和总结。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 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具体负责、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 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中除讲授外,适当采用研讨等方式,重视培养研究生独立进行 科学研究的能力。
Collation Studies
2 36 3 2 36 1 2 36 2 2 36 2
20111157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2 36 2
20111048 《说文解字》
Shuo Wen Jie Zi
2 36 3
20111049 出土文献
Unearthed Documents 2 36 3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 2 门 并取得 B 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领域值得研究、较 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应有一定新意。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理 由,该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构架,材料准备情况,研究方法,时间计 划。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 3 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 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 学 开课 备注
分 时 学期
20000001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72 2
公 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Theory and Practice of
必 修
20000002 论与实践研究
课
Socialism with Chinese 2 36 1 Characteristics
5.论文答辩:在每年 5 月底或 11 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 5 人组成。经全体委 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 践、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 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 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 2 学分。
2 36 4
20111053 中国文化史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2 36 3
20111054 中国宗教专题
20111055 汉语诗文韵律研究
补 20111042 古代汉语 修 课 20111056 中国古代文学史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
Study of Rhythm in Chinese Poetics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s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 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 8 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 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 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