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精华在基本把握结构化面试答题要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精华部分做一个小结是非常必要的。
这好比看一本厚厚的书,看完后我们应该把其精华部分浓缩成薄薄的一部分,到应用时再把它发散开来,却比原来那本书丰富得多。
这又好像是一把合起又打开的扇子,不用时收缩储存起来,用时把它展开。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我们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学会归纳提升,善于把他人的经验升华成自己的思想。
(一)公务员面试应遵循的十大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回答所有题目时应当遵循的总原则。
要尊重客观现实,把握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客观存在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掩盖和回避,善于深入探究事物内在规律,找准事物的决定因素。
2、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的原则这是回答综合分析题目时必须重点遵循、回答其他题目时应当有所遵循的原则。
看待任何事物一定要坚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事物的反面;既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进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回答问题不绝对化。
3、坚持表态原则明辨是非、敢于坚持原则,是对公务员的最基本要求,那种回避矛盾、不敢正视现实、遇到尖锐复杂的矛盾躲躲闪闪、吞吞吐吐,表明态度时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出现,在回答问题时也不能出现。
要科学、正确地看待事物,是对是错、是扬是弃、是拥护还是反对,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同时还要阐明持这种态度的因由和解决事物矛盾应采取的对策。
4、坚持遇事冷静原则这是表现应变能力时应当重点遵循的原则。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表现出一种处变不惊的大家风凡,然后,迅速对事件做出正确判断,区别轻重缓急,采取得力措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化解突如其来的矛盾。
5、坚持多做自我批评原则这是表现人际交往能力时应当重点遵循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彼此间存在矛盾或隔阂时,一定要先从自身上找原因,多做自我批评,以宽容、大度、真诚的姿态感动对方、赢得对方。
有了这些基础,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6、坚持解决问题多用汇报、沟通、交流的原则这是表现人际交往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请示汇报是解决问题、处理工作时的组织原则。
沟通、交流是组织协调、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解决问题时多用汇报、沟通、交流的方法,有利于得到别人特别是上级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彼此间的感情升华,更有利于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7、坚持扬弃原则坚持扬弃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因为事物有好坏之分,有主次之分,所以就该有扬有弃。
好的事情、有益于绝大多数人的事情应该发扬光大,坏的事情、有损于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应该遏制和摒弃。
8、坚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认真总结原则这是表现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时应自始自终遵循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然后通过精心组织加以实施,末了还要对工作的全过程和结果加以总结,找出成功的方面,看看有哪些经验;找出失败的方面,看看有哪些教训。
9、坚持组织观、大局观、全局观、系统观、团结合作原则这是贯穿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条原则,在考核人际交往能力时体现的更为突出。
它是做好相关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10、坚持轻重缓急原则坚持轻重缓急原则,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把重要的紧急的起关键性作用的事情放在前面解决,把非重要的可暂缓的处于次要地位的事情放在后面解决,把可由别人代替解决的事情委托他人解决,把非自己解决不可的事情留给自己解决,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事。
以上十大原则提供的是答题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和观点,如果能真正领会和把握,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面试时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答题基本要领综述回答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准确、全面、透彻、清晰、简明、生动,有实质内容,表现出丰富的知识底蕴、实践经验、鲜明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语言流利顺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举止仪表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自然轻松。
回答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遵循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各种事物,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互统一。
看问题不极端化,回答问题不绝对化;分析问题全面化,解决问题具体化。
许多考生反映,回答问题常常展不开思路,回答内容不全面,甚至无从下手,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不够;二是不掌握答题基本要领和缺乏常规性训练。
因此,我们想在面试时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多注意知识的储备和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积累。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储备和积累,再加上一般方法和技巧的灵活把握以及临场上的正常发挥,才能保证一定获得好成绩。
关于定准答题方向和展开答题思路的一般方法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回答问题找切入点和展开思路的方法,——题目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回答时就把这些问题还原于生活、还原于实践,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作答。
1、具有鲜明的角色定位——我是一名公务员。
公务员面试试题通常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拟定的,要使答题时不偏离方向、不跑题,不出现“娃娃脸和学生腔”,必须首先实现角色转换,把自己准确定位在公务员身份上,牢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政府,除特殊角色定位外,时刻以公务员的身份去履行题目中需要解决的“公务”。
2、从问题的背景找破题点和切入点。
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从这个背景出发,我们就可以理出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把握出题者的脉络和意图,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和思路、找到切入点。
3、养成立体思维习惯。
顺着答题思路,先在纵向上理出一条主线,再在这条主线的每一个层面上展开。
比方说,纵向上可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到行业部门、到工作人员,再到具体的人和事。
横向上,国家层面的调控力度、施政力度、政策导向、法规效力;地方政府层面的大局观念、执行力度;行业部门层面的职能作用、工作作风、监管力度;工作人员层面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这样层层展开、循序渐进地回答问题,非常有利于实现内容的全面性。
4、要多做几种假设。
公务员面试试题的特点告诉我们,答题时必须多做几种假设,否则,就打不开思路,回答得不全面。
这在回答组织协调、人际交往、应变能力方面的试题常常会用到。
一定要把问题的现实几种可能和发展下去的几种可能都考虑到。
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办,如果是那样,我们又该怎么办。
5、善于捕捉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词。
许多题目包含着一些关键词,预示着有许多关键点。
回答问题时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有利于展开答题思路,获得圆满答案。
捕捉不到这些关键点,就会把具有特殊性的问题混同于一般性问题,回答起来也当然不全面了。
比如组织老干部或少年儿童旅游,就不能等同于中青年旅游或其他一般性的旅游,一定要考虑到老人和少儿的特点。
你是科里的科员,局长直接安排你工作,你就应该警觉到,这里是不是暗藏玄机,看你是否考虑到了你与科长关系的处理。
还有考生反映,答题时答题点找到了,而且找的很准、很全面,但是却不会说或者说得不全面、不深刻。
这主要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提升能力不强造成的。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做长期的积累和锻炼提高,平时要多读理论性文章,像人民日报中的评论员文章、人民论坛、思想纵横等等;要多动手写文章,不但要写说明、记叙性文章,还要写政论性、理论研究性文章。
要多向高手学习语言,比如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语言,人们评价他的语言(文章)是,“说理不离开具体情况和背景,讲具体事物又不忘揭示出其中蕴含着的普遍道理;讲大道理不忘联系小事物,讲小事物又不忘揭示其中蕴含着的大道理;讲抽象而不空洞,讲具体而不繁琐。
”像“改革过程中总会伴有阵痛,但必须是阵痛之后变成不痛,而不能越来越痛”,“江山是打出来的,成就是干出来的”,“讲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实践第一”、“总结经验不应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应是脑子里想来想去”, 具有原创警句、格言之美,很值得我们揣摩学习。
再比如毛泽东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第一条:“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具有气势雄伟之美。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国两制”、“改革开放”、“拥政爱民”,具有浓缩精粹之美。
“红眼病”、“伯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暖房子”、“摸着石头过河”、“上山摘桃子”、“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筑巢引凤”,具有形象生动之美。
还有委婉幽默之美、抑扬结合之美、节奏鲜明之美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在回答问题和写文章时借鉴。
四种类型题的答题要领精粹是——考核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试题【定义】综合分析包括综合和分析两部分。
简单地说,综合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是把一个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般思路】先分析,后综合,再提升【目标】回答这类试题应实现以下目标:(1)观点的正确性;(2)要点的准确性;(3)解析的辩证性;(4)陈述的逻辑性;(5)见解的创新性;(6)理论的深刻性。
【类型】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是揭露社会时弊题。
针对新时期社会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让你展开综合分析。
这些问题通常是负面的问题,一般不涉及政治性和专业性的问题,也不涉及政治、军事和国际的问题,而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一般具有热门性、广泛性、公共性、易谈性和中观性,并且有一种向公务员周边事物聚集的趋势。
回答时应遵循的宗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所给题目表象的分析,揭示出题目所反映的社会某一个被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按照前面介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来答。
其中,提出问题要根据题目内容灵活把握,有的直接点明了问题让你谈看法,就没有提出问题这个环节。
有的只是给你一种现象,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只有抓住并阐述了这个本质的东西,才算提出了问题。
比如,漫画题,只有透过漫画的表象,找到漫画所揭示的当前社会的某个热点、焦点问题才是提出了问题。
带有隐喻义的题目,必须先谈它的引申义,再从引申义谈到现实意义(对现实工作和生活的启发),才算提出了问题。
分析问题包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原因一定要分析的全面深刻,既要分析历史的原因,又要分析现实的原因,还要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一般采取立体思维的方法,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个体的路子来答,比如从国家到地方(行业、部门)再到问题所涉及的局部(群体)层层分析,反过来也可以。
危害同样要论述的全面深刻,不但要论述现实的危害,还要论述问题潜在的发展下去的危害,进而转到这一问题必须加以遏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进而过渡到解决问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