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

曾国藩的评价问题
关于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中和洋务运动中的功过是非是非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们关注的问题。

1、曾国藩的简要情况介绍
1811-1872,号涤生,谥号文正。

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2、后人对他的评价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百年来,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梁启超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

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历史学范文澜在其所著的《中国通史》一书中,对曾国藩的一生做出了“汉奸、刽子手、卖国贼”的定性。

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编辑《曾国藩全集》,著有长篇小说《曾国藩》的当代著名学者唐浩明说:“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章炳麟评价曾国藩:“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

2、客观评价曾国藩
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有近20年的时间与太平军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评价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我们要从当时历史的实际出发客观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攻陷南京时屠杀10万太平军,屠杀3天3夜,是他的一大罪过,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反动性和阶级斗争的残酷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曾国藩本人而言,镇压农民起义是地主阶级的本性使然,这是他的阶级局限,中国历史上许多地主阶级的优秀分子都仇视或镇压过农民起义,从南宋的岳飞,到近代的林则徐等,但都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成为民族英雄等正面人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将太平天国的失败完全归结为曾国藩的镇压是不客观的。

客观评价洋务运动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虽然一开始就有怀着各种目的的洋人参与,但其主流是中国人自己的活动。

曾国藩开展洋务运动的进步性体现在:曾国藩是按照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实行洋务运动的,并且在魏源“师夷制夷”的主张基础上提出“自强”,并付之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推动下,清政府在1860年正式管理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部,中国洋务正式起步。

创建了安庆军械所,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军工企业,而且又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技术研究所和科学技术研究所。

还派容闳去国外采购了100
多种机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

提出建立近代化海军,还创办了专门培养专业科技人才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兵工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

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总之,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改革自强的先河,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从局限性来说,曾国藩创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缴发捻,勤远略”,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从洋务运动的结果来说,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曾国藩等洋务派的思想局限最终导致实践的失败,但是我们又不能把洋务运动的失败完全归结到曾国藩的身上。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1、要用历史语境评价,而不要用现实语境去苛求。

2、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因为失败了就去否定,因为成功了抬高。

以是否促进生产力、是否促进社会进步为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