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新考纲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突破:“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

2019届新考纲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突破:“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

2019届新考纲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突破“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时政背景】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

“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

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探测器、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研制。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而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这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一起重大的进步。

【探月意义】“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书写人类登月史和太空探索史上新的篇章。

1959年前苏联“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1966年“月球9号”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软着陆在月表的探测器(着陆器),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

此次中国“嫦娥四号”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中国与前苏联、美国有了并列第一的荣誉。

“嫦娥四号”着陆月背,表明中国航天技术控制的精准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包括在垂直着陆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嫦娥四号”的垂直着陆,是要将先前的着陆器在主减速段结束后由斜向前运动的轨道,改为垂直向下定点运动的轨迹,这就要求大幅提升“嫦娥四号”的着陆导航敏感器的性能,增加着陆导航敏感器的作用距离,以便“嫦娥四号”能像蜂鸟一样,眼观六路,飞行平稳,悬停空中,落点更准。

由于月球背面的地形阻碍,光声电和图片信息很难传送到地球。

为解决这个难题,中国早就在月球另一侧布局,于2018年5月发射了一颗鹊桥卫星到“光环轨道”上,让鹊桥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千米之外的Halo轨道簇上运行,通过它的中转,月球背面的信息可以传递到地球。

“嫦娥四号”传回地球的第一张月球背影照片,充分见证了此次探月的高科技创新成果。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也是国际协作的成果。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嫦娥四号”要用装备的多项国外技术完成多项探月任务,如利用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探测月表的辐射剂量,用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测量太阳风粒子在月球表面的作用,用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等等。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良好开端,既具有民用意义,同时具有军事价值;既有理论和抽象意义,也具有实用和具体意义。

探索月球表面和月下的物质资源,可以回答月球探索是否有实际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月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核聚变材料氦-3,此次“嫦娥四号”后续的探测,将进一步证明这种核材料是否丰富和可带回地球使用,并探测月壤下的其他丰富宝藏,看是否能成为解决地球能源和材料匮乏的新来源。

探索月球表面环境的辐射剂量,可以得知月球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这也是探索生命起源,并回答人和生物“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另一个线索和渠道。

此次“嫦娥四号”携带了“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装置,内有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设备,以进行全方位的生命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

“月面微型生态圈”通过光导管能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以考察在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以及保持“月面微型生态圈”内1-30摄氏度的温度和适当的湿度时,动植物是否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的探索,还要探清月球上是否有水、有氧气,月球背面是否因为有天然的“屏蔽”(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而适宜在这种无比完美的安静环境做天文观测,以及月球矿藏组分、月表浅层结构勘探……所有这些都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我们在仰望星空和认知月球之后,必须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创造崭新的思维和方式,开辟浩瀚无限的时空和未来。

【考点链接】个工程的全部研发费用,体现了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

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嫦娥四号成功发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优势。

3.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背后是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默默奉献,显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巨大实力。

巩固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引领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键作用。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无不体现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2.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

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党的领导。

中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共享。

5.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6.国际竞争的知识。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推进,既是我国科技实力的展示,又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素。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

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在嫦娥四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嫦娥四号”探测器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

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

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4.联系的观点。

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要求各个系统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以优化的秩序构成整体,实现1+1〉2的效果。

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体现了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可知论。

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嫦娥四号探测器,可以完成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及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科学任务。

6.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探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月亮背面的新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量变与质变关系。

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3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考题预测】1.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巨大实力。

我国的国有经济是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③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④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的经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代表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带动了一场航天技术热,尤其结合航天技术研发的航天民用品也走入百姓生活:脱水蔬菜技术取自于航天食品保存技术,人造心脏技术取自于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汽车导航技术取自于航天定位技术等等。

这说明A.人们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3.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同年12月8日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中央政府投入的庞大的公共财政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