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_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章_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LOGO
合计
$19162
3.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
1)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2)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3)对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和气质发展的 影响 4)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影晌
1)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脑发展最迅速、最重要重要 的奠基时期,尤其其o一3岁时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 。孩子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与重要性远远超过儿 童一生中的其他任何阶段。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 表明:三岁左右的儿童的脑重为成人的2/3,7岁时已经基 本接近成人,人脑细胞的70%~80%是3岁前形成的。布鲁 姆也通过研究证实了,8岁之前儿童智力发展达到了整个 人生阶段的80 %。
二、学前教育学
1.概念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李生兰)(“综合”取 向)
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 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刘 晓东)(走向“学科体系”)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走向“问题取向”)
学前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0—6岁儿童的教育现象, 揭示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前言)
欧文从1800年起担任苏格兰纽兰纳克一家大棉纱厂的经理, 由此开始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活动。 1816年欧文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 招收2~5岁儿 童。在幼儿学校里, 儿童学习唱歌、跳舞和体操等, 并参 加一些户外活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对欧文所创立的幼儿学校给予 了高度评价:“欧文发明并且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幼儿园 ”,“孩子们从2岁起就进幼儿园, 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 愉快, 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回去”。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具有公益性特征 公共化:国家在政策、经费的体现(即谁来办 学、怎么办为主导) 公益性:慈善性、福利性—免费学前教育 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幼儿入园率迅速 提高 保育、养育—保育、教育的功能转变。 托儿所 幼儿园 托幼园所一体化 幼儿班 儿童福利院 SOS国际儿童村 家庭教育 其他学前教育机构
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类发展投资回报率
8 每 美 元 投 资 回 报 2 学前期
0
6
不断增加的公共投入
4 R 最佳的投资水平
在校期间
18
离校后 年龄
6

James Heckman & Dimitriy Masterov: 《普及早期幼儿教育 ——明智的投资》, 2004 LOGO
拓展阅读: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 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 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 ,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 甚至是不可能的。 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 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 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 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 ,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 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view/11297.htm
学前教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正式进入学校教育 之前的时段内通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方式影响 儿童的系列活动。
(杨晓萍:《学前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把学前教育分成胎儿教育(受精 卵形成到分娩)、婴儿教育(分娩后至3岁)和幼儿教育 (3至6、7岁)三个时期; 第二,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学前教育分成学前家庭教 育、学前社区教育和学前制度化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 。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佩里学前方案节约成本的分析 项目 项目成本 政府节约成本 (27岁时) 投资回报率
儿童3-4岁学前 $12148 教育成本 减少的特殊教育 成本 $6365 1:7.16
从收入中增加的 税收
降低福利支出经 费 降低违法犯罪和 司法中的成本

$3451
$1968 $7378 $12148
(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 幅提升 2001年5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2001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2年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前教育学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牟映雪:《学前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杨晓萍:《学前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晓东:《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0.《政府主导 创新体制—我国地方学前教育改革探索与政策启 示》 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文:幼儿学校
福禄贝尔:幼儿园
教育方式—由“看管”转向“教
育”
奥柏林于1769年在法国的施泰因塔尔创建了欧洲 第一所幼儿学校, 由此被誉为“幼儿学校的创始 人”“幼儿教育的杰出先驱者”。 奥柏林创建的幼儿学校招收了50名2~6岁的儿童 , 一周开放两次。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标准 法语、宗教赞美诗、唱歌、讲童话、观察采集植 物、游戏、手工编织等, 旨在使幼儿学校成为一 种对那些无人照顾的入学前儿童进行必要的照管 和通过教育形成良好习惯的机构。
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
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最佳保证”,早期教育计划在
解决不平等方面极为重要,是“从出发点开始创
造公平的环境”。 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 作 美国、英国、新西兰、爱沙尼亚等国的做法。
外部评价强调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控制。
内部评价则主要是咨询作用。
5.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师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教师地位的提升 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 多元文化——本土文化 幼儿本身的文化特质——“预成论” 辩论:“双语教育”的利弊 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全纳教育理念是面向所有儿童,全纳教育的实践 有利于改善教育不公平的局面。 在学前教育领域,即在面向健全儿童进行教育的 同时,应关注学前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为这些 儿童提供必要的早期治疗与教育。 思考:“有教无类”
研究对象 0——6岁前 儿童教育问题
任务
1.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 论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思想 探讨规律; 2.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 教育水平,最终帮助托儿 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 对儿童进行教育; 3.提供依据基本理论的研 究,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 订政策、措施、进行教育 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为主(《颜氏家训》《曾国藩 家训》);国家公育(柏拉图) 教育内容—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圣经》),双语教育(昆体良) 评价:教育观念有所进步,重视早期教育,教育内 容丰富,学前教育理论得到初步发展。
(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 ) 西方: 教育模式—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 奥 柏 林:编织学校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年龄对象问题的讨论
0-6岁? ……—0—6岁? 3-6岁? 观点之一:婴儿、幼儿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黄人颂)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梁志燊) 观点之二:胎儿、婴儿、幼儿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 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李生兰) 观点之三:幼儿(社会、行政部门)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社会发展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
1.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奠基事业、基础的基础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受过学前教育的更能顺利入学 ,过早辍学的可能性少得多。 “幼小衔接研究”——学习适应、社会适应 2.学前教育事业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家庭:增加家庭收入;利于家庭和谐;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社会:政治价值(思想、教育公平);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文化的传承)。 “开端计划”的研究和“帕里学前教育方案”的研究——对 学前教育进行投资,其收益是投资的3.5 倍; 对高瞻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则表明:对学前教育每 投入 1 美元,日后能够获得 7.16美元的收益。
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教育背景—提高劳动者素质、争取受教育权利 教育法规—法国《费里教育法》 英国《费舎法案》 评价——学前教育理论趋于成熟(蒙台梭利),数 量有限、阶级性明显,未真正重视学前教育的价 值。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奥柏尔林和欧文都是 作为慈善家来创办幼儿学校的。他们创办幼儿学 校的宗旨皆在于保护儿童, 对儿童进行必要的照 管、养护, 并使儿童得到一定的习惯和性格养成 的教育。因而, 他们所创立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 明显的慈善性质, 保育的成分较突出, 而教育的内 涵不足。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 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 Kindergarten),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 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 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 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 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 儿教育之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