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_学术论文的种类、层次和价值
第三章_学术论文的种类、层次和价值
四、学位论文的层次 1.学士学位论文 特点: (1)内容上,侧重于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 训练,综合考察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 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 现为选题的专业导向性和内容的专业针对 性。
(2)形式规范上,要求严格按照程序撰写。 内容体系展开还是“三段式”。
2.硕士学位论文 特点: (1)内容。要求对本专业学科基本理论问题和 重要疑难问题有个人独立见解,具备独创性内容。 (2)形式结构。较之学士论文的“三段式”要 复杂得多,一般是“八段式”:题目、目录(提 纲)、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 录。
可作其他论文写,但是却不可作为硕士 学位论文的:第一、只有实际意义而欠缺 系统理论分析的。第二、方法上无创新或 重复前人经验的。第三、资料综述性与总 结评述性的文章。
3.博士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的要求:坚实的理论、系统的 知识。 博士论文的要求:坚实宽广的理论、系 统深入的知识。
特点: (1)内容上的高度学术理论性。 (2)形式结构上的宏篇巨幅、精深层次。 阅读:一篇硕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
(3)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也称三级文 献,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 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通常是围 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 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 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 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 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查 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 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 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 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三、实验报告
描述、记录某一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报告。 (一)种类 一种是作业型实验报告, 另一种是创新型实验报告。 (二)结构模式 1. 标题 一般以课题名字写作标题,如“关于…….的实验报告” 2. 引言 简明阐述:研究对象、实验理论假设及根据、实验价值和意义。 3. 实验方法与过程 比较重要的环节。 4. 实验结果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三)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客观,分析科学。 2.重在纪实和证明。 3.图解辅助,文字注解。 4.格式固定,条理分明。
四、学位论文
是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而提交的学术论文, 又被称为“规范性学术论文” (一)基本结构要素 标题、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系、院)、目录和 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致谢、参考 文献、附录。 (二)特点 1.教学专业性 2.学术理论性 3.格式规范性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价值
一、学术论文价值的三种形态 (一)理论价值 1.世界先进水平 2.国内先进水平 3.一般先进水平 (二)实用价值 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
(三)其他价值 1.论文的写作水平 (1)行文格式标准化 。 (2)文字表达规范化 。 (3)内容阐述的严谨与创新统一。 具体来讲就是论文要“七有”: 有胆识、有气势、有见解、有理论、有材 料、有条理、有文采。 2.论文的发表情况 如自然科学领域三大索引 SCI,EI,ISTP
3.描述说明型 主要运用描述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抓住特征 进行比较、确证,常见于生物、地质等学科研究 领域,文字表达要求朴实精确。 4.实验观测型 主要是对实验过程、数据进行观测、分析, 以实验成果作为论文的主要内容,常见于自然科 学。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格式,既有过程、成果的 描述又有理论的提炼分析。
(1)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常被称为 原始文献, 或称一级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 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 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 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 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 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 位论文等等。
(2) 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也称二级 文献,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 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 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 文献。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 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 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 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 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层次
一、科学论文的层次 科学论文即一般性学术论文. 1.按大的学科范围划分,有社会科学论文与自然 科学论文。 2.从文献学的意义上划分,有“一次文献”(原 型论文)、“二次文献”(文摘、索引、书目)、 “三次文献”(动态、述评、综述)。 3.理论层次、技术层次、应用层次三方面划分。
也有研究者在以上分类基础上再加上零次文献,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 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 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 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 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 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 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 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 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 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
第三章 学术论文的种类、层次和价 值
(二)时间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长远与否的重要 尺度 1.论文的价值内涵与时间关系 2.时间尺度实质上是实践检验的特殊形式。 (三)对学术论文价值与行政级别问题的认识 1.学术论文的客观价值不因作者地位高低而变 化。 2.学术论文的学术品位不应由行政级别来决定
三、评价学术论文价值的方法 (一)书面审阅 (二)学术讨论 (三)公开答辩
(二)种类 1.经验调研报告 也称“典型调研” 2.课题调研报告 针对具体科研课题作专题研究,有既定的目标 3.情况调研报告 又称“观察分析报告”,侧重于“面上”情况和主要 事实。 4.科技调研报告 调查内容一般可分为技术发展水平调研与市场调研两 方面。
(三)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 1.以事实为基础,科学分析为手段。 2.夹叙夹议法,数字图表与文字并重。 即事实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叙述性与议论 性相结合。
第一节 学术论文的种类
科学论文 调研报告 实验报告 学位论文
一、科学论文
又称一般性学术论文,研究论文,是对 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达科 研成果的文章,具有工具性和成果性两个 特点。
(一)分类: 1.理论专题型 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内某个问题,运用有关原 理、方法,进行逻辑的、历史的分析,树立自己 的观点。 2.系统综述型 针对学术界尚未解决的某一课题,通过系统 综述前人研究情况,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进 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实验报告的层次 (一)实践层次的实验报告 也称为“校验型实验报告”,即重复别人已作过的实 验,再进行一次检验。重点在于具体介绍实验过程、状态, 不要求在理论上作深入细致地论证、表述。 (二)理论层次的实验报告 (1)实验型毕业论文 特点:确证性、记实性、创见性。 结构一般是引言、正文、结论三段式。 要注意引言的概括性、正文的丰富性和结论的逻辑性。 (2)创新型实验报告
(一)“理论层次”的科学论文 (二)“技术层次”的科学论文 (三)“应用层次”的科学论文
二、调研报告的层次 (一)理论层次的调研报告 理论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一般有两类:一是科 研考察报告,二是科技调研报告。前者侧重对 “面上”材料的考察、调研、分析,得出思考性 理论结论。后者侧重于“点上”材料的具体深入 分析,得出情况实录性结论。 (二)实践层次的调研报告 一般指内容相对集中、课题紧密联系实践、 篇幅结构相对短小精悍的调研报告。
SCI以引用理科论文为主,有光盘版(少)及 网络版(多) EI范围大得多(包括大部分国内学会期刊) IEEE大部分同时被SCI和EI收录 会议文章主要在ISTP(即科技会议索引)收 录
二、对论文价值标准和尺度的深层认识 (一)实践是检验学术论文客观价值的根 本标准。
1.论文选题的实践性是决定其价值的基 础。 2.论文的社会实践意义是其价值主体。 3.社会实践效果是学术论文价值的最终 标志。
(二)基本特点 1.科学性 包括: 内容、形式与表达方法、研究方法与手段。 2.创造性 创新的四种情况:创立新说、否定旧说、旧说新证、 发展新说。 3.实践性 4.平易性 表述的平易性与内容的问题取得的材料,提炼 出规律性认识。一般来说,多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中的课题研究。 (一)内容 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一般要求具备以下内容: 1.前言 调查目的、对象、方法 2.主体 归纳调研状况,分析出结论性认识 3.结语 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