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发展历程

学校发展历程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小组讨论并总结: 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积淀后,欧美国家的现 代大学制度基本确立。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 基石,经过一代代教育家的锐意改革、一代代学 者的呕心沥血、一代代学生的精心雕琢,这块粗 糙的原石才打磨成西方历史上灿烂夺目的奇葩。 中世纪大学遗留下来的制度和理念,并没有随着 历史尘埃的堆积变得黯然失色,相反,变得熠熠 生辉。大学是中世纪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大 学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遗产。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产生:欧洲地区大学的诞生是自发性内生型的,是历史发 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结出的璀璨果实。中世纪盛行的 基督教以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为精神内核,在教义 的宣传、讲解和争辩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文化思想得以 保存。 11 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时将近200 年,在 造成巨大社会动荡的同时又促成了东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阿拉伯人所保存的希腊文化又重新回流到欧洲。 12 世纪,随着城市生活的兴起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增 多,这迫切要求新的机构来承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职 能。 “13 世纪是大学的世纪”,这个世纪欧洲各地承载高等 教育职能的组织机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历史发展中的教育
主讲人:丁良晓 小组成员:丁良晓、刘庆(12教经管) 应珂、李静、李娟(12高教)
历史发展中的教育
1
2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近代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3
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 出现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有组织 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则是 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必要条件: 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 按最通俗的道理,一是要有人来学、 有人来教,二是要有的可学、有的可 教。 (政治、经济、文化)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进程和特点 • • 以美国为例 纵观美国近代学校教育, 可以看出美国的教 育由于没有沉重的封建历史负担, 同时注重向欧 洲的进步教育理论和措施学习, 并与本国实际相 结合, 所以教育发展相当快,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和 工业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在教育上强 调民主、自由、独立, 采用地方分权管理教育的 体制, 注重实用科技教学, 适应了美国政治、经 济的发展,这些都是其独到的优点, 从而在南北战 争后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 。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总结: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三种形式: • 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 合的团体,像巴黎、牛津和剑桥等大学。 •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波伦亚和 帕多瓦等大学。 •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 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 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 建立的波隆那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 先由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再招聘教师。而有“欧洲大学之 母”之称的巴黎大学,则是先由教师组织起来,之后再招 收学生。
经济背景:
• 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 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 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 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 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 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 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就产生了设立专门学校 的需要。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115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律学校的基础上形成了博洛 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近代大学。 • 1167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 • 1180年法国在巴黎圣母院的基础上形成巴黎大学。巴黎大 学是欧洲学的样本,以研究神学而著称,学生最多时达五 万人,被称为“大学之母”。 • 1209年,牛津大学学生与市政府发生冲突,部分教师和学 生移居剑桥,创立了剑桥大学。1231 年意大利创办了萨 勒诺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分科大学。 • 1300 年之前,西方出现了18 所大学,其中16 所至今仍 然十分活跃。 • 到文艺复兴时,欧洲大学已经发展至80 余所。
文化背景:
• 学校的出现除了以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外, 还有着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 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 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 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 学、数学、建筑等等,对这些知识和学问的掌握 已不可能通过日常实践活动中的非正规教育来进 行,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来传授这些知 识。第二,伴随着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丰富,以及经验向知识的演变,在原始社会末 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中世纪大学
• 中世纪大学理念:
中世纪大学酝酿了现代大学最为悠久、最为 核心的价值观,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 校。在欧洲,这三者是中世纪大学宝贵的遗产, 已经形成一种传统持续到现在,为高等教育的繁 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尽管这三大价值观不时 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但仍是现代大学和学者们 不懈追求的目标.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历史回顾
•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 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 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 • 上古和封建时代“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 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 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 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以后夏 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 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 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 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 • 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的国子监设有律学馆、书学馆、算学馆。 • 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小学部,有些并不严格区分,有 官办,有私立,不少是私办官助。白鹭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 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 • 明朝时设有专门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四夷馆。此外还有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 专门性的科研及应用服务机构,如医学领域的太医馆等,天文历法领域的司 天监或者钦天监等。
• 背景: 西方中世纪一向被视作是黑暗、蒙昧与落后 的同义词,随着古希腊罗马高度的文明殒落了, 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文化,文化生活几乎成了一 片废墟。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世纪采取了隔离 与诋毁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 西方文化史中的价值和意义被低估了。实际上, 中世纪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大学便 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重要遗产之一。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
•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 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大学仿照了行会的组织形式,师生组 成教师行会或者学生行会,借以保护他们在城市中的利益 。教师按照学科组成“教授会”(facultas), 学生按照 籍贯组成“同乡会”(nation)。这两者之间的联合被称 为“组合”(universitas),这是“大学”(University ) 一词的起源。根据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在大学中所占的 地位不同,可将中世纪大学分为两种组建模式和管理体制 。一是学生大学,学生团体共同决定聘任校长、主管校务 、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段, 博洛尼亚大学是这类大学的代表;二是教师大学,由教会 创办或者经过帝王和教皇的认可,在校长的领导下结成师 生紧密配合的团体,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代表。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 •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制度:
• 院系制度、分科教学 中世纪大学确立了院系制度和分科教学的组织方法,一 般按照学科划分为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等四个学院。大学创建 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没有固定的程式,大学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权。从1 3 世纪起,经教皇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中世纪 大学一般有文、法、医、神四个学科。其中,神学是地位最高的学科,主要 学习《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文科主要学习“七艺”,即文法、 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文科是预科,为进入其它学科学 习做准备。 学位制度 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参照了行会师傅、学徒和帮工的等级制度, 用来表示任教资格。学士表明完成了大学初级阶段学习,有资格申请执教许 可。硕士、博士和教授在中世纪没有明显的界线,都用来指称教师,硕士主 要指人文专业的教师,博士和教授指高级教师。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为教 师的选拔提供了一套相对客观的标准,同时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和学 术水平的基础。 中世纪不但初步地形成了学位名称的雏形,还形成了一套与学位相适应的课 程、授课、考试、答辩制度。大学里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演讲和辩论,演讲 可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考试是中世 纪大学中的重要议程,考试的名目繁多,历时也极为漫长。进入学士阶段要 进行考试,学士考试之后还要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极为严格。
• 小组讨论: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 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 的需要而设立的,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的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发 展,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学校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 近代学校教育首先在西方社会出现,这有其特定 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 首先分析西方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 进程和特点。(历史背景、以美国为例) • 然后分析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