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纲要详解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纲要详解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纲要
第五章第二节小学数运算的教学P127—P155
(一)数运算教学的问题存在。
(二)数运算的知识结构和育人价值分析。 (三)数运算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各年级数运算教学的要求与建议
(一)数运算教学的问题存在。 1.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
所谓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是指教师仅仅为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教学,使数运算的教学走向 简单操练的极端,学生一位地围绕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型操练,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和计 算速度的提高,这是数运算教学育人价值狭窄化的体现,忽视数运算教学中的育人资源的开发和 育人价值的实现。
2、融合渗透原则。 从整个单元教学的层面来说,既要体现融合渗透的原则,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沟通口算、估 算、笔算和简算之间的内在关系。一般来说,可以对整个单元进行如下的主次规划:
第一课时:以口算为主,如整十数的加、减、乘、除等,在口算教学中渗透笔算的竖式形式。
第二课时:以估算为主,在估算教学中渗透笔算,落实口算。 以后的课时:以笔算为主,在笔算教学中渗透简算,落实口算和估算。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注意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的融合与沟通; 二要注意估算与笔算的融合与比较; 三要注意笔算与简算的融合与区别。
2.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
所谓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是指教师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追求,使数运算的教学走向 表面热闹的极端,教学中难以有学生思维水平的真实提升。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 教学中呈现的算法表面上看是算法多样化,实际算法单一;二 是黑板上呈现的算法表面看归 类整齐,实际缺乏“类方法”的意识;三是教学中学生交流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际教师采用串 联的呈现方式,不仅低效而且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四是教学过程表面看层次清晰、层层递 进,实际是一种从高级到低级、从抽象的具体的过程;五是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偏差和 片面追求,导致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水平难以获得真实的发展。
3.为估算而估算的教学。
所谓为估算而估算的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估算的知识点,一味地采取“将估算进行到底”的教 学方式,使数运算的教学走向机械单一的极端,忽视通过数运算的教学来促进学生主动意识的形 成。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什么时候估算?什么时候笔算?什么时候简便计算?一切都不需要学 生“担心”和“费心”,教师自然有一套应对方法:列竖式计算自然提醒学生要笔算;看见题目 中有“大约”二字就进行估算;“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就意味着学生要加强判断并进行简 便计算。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容易割裂口算、估算、笔算和简便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 生不能自主地根据情境去选择桥党的算法,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一切按指令做事。
为了在数运算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其特有的育人价值,我们要确定数运算教学的长程目标: 1、通过数运算知识的学习,学生应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和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
3、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准确判断; 4、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存在; 5、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所谓笔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复合运算,笔算的过程结果主要由分步运算的顺序确定、分布运算 的结果对位、运算最终结果的形成等步骤合成。也就是笔算的分步运算过程和步骤可以讲笔算一一 分解为基本的口算。
所谓估算,是对笔算近似结果的估计。估算和笔算的对象是相同的,知识获得的结果不同而以。 笔算获得的是精确结果,估算获得的是近似的结果。 所谓简便运算,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另一类是根据数运算 的规律或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为了在数运算教学中进一步落实长程目标,大家可以参照《“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纲要》 P133页的表格:各年级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性目标设计。
(三)数运算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关系沟通原则。 从整个教学长段的层面来说,教学要体现数运算知识之间关系沟通的原则,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沟通不同数 范围、不同运算之间的联系。 一要注意相同运算内部的沟通。如:要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百以内数的加减及三至四位数加减法之间的沟通; 二要注意不同运算之间的沟通。如:三位、四位数加减与乘除法之间的沟通。 三要注意体现横向联系上的沟通。如:小数运算、分数运算及正负数运算都是建立在整数运算结构体系基础上, 但与整数运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整体进入原则。 从单元起始课教学的层面而言,教学要体现整体进入的原则,注意引导学生整体认识和把握本 单元教学运算内容的各种类型,即“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整体进入的教 学策略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通过组合分类形成类型的进入方式。 如:以百以内数的加法教学为例,由于百以内的数可以分成整十数、一位数和两位数,所以不妨 举其代表:20、61、34、5,先将这些数用加号连接,通过有序组合形成算式。 即:20+20、20+61、20+34、20+5 61+20、61+61、61+34、61+5 34+20、34+61、34+34、34+5 5+20、5+61、5+34、5+5 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就可以形成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整十数与两位数相加、整 十数与一位数相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
(二)数运算的知识结构和育人价值分析。
数运算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在关系:
首先,从数运算的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数运算之所以简单和高效,是因为它是十进制计 数法,根据数概念的基本单位及其组成,数与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并形成运算的定义、算理和基 本法则。因此,数运算知识的发展是伴随数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了数概念才有数运算的存在。 其次,从数运算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角度来看,人们实际上就是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运 用数运算的原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再次,从数运算知识的纵向角度来看,有三个层次的联系:第一层次是整数范围内数运算的三 次循环性的认识过程。第二层次是整数范围内数运算的三次组合性的认识过程,是数运算结构体 现从一种简单运算发展到多种运算的组合。如:同级运算的组合及不同级运算的组合。第三层次 是整数范围内数运算内部的三次规律性的认识过程,是数运算内部规律不断发展的过程。 最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数运算各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数运算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口算、 笔算、估算、简便运算。 所谓口算,主要是依据数的组成或运算的意义来直接获得运算的结果,它是笔算、估算、简算和 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