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教学教案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教学教案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主要内容
▪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 四、新旧比较及衔接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
有利或不利事项。 ▪ (一)资产负债表日 ▪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其中,年度资产负债表日
是指公历12月31日;会计中期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会计中期 期末相应地是指公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等。 ▪ (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 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 布的批准日期。 ▪ 财务报告的批准者包括所有者、所有者中的多数、董事会或类似的管理单 位、部门和个人。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有权批准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因此, 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对 于非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 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 (三)有利或不利事项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所称“有利或不利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也包括不利影 响)的事项。如果某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任何影响, 那么,这些事项既不是有利事项也不是不利事项,也就不属于准则所称资 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
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报告期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 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 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 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 止日期。 ▪ [例题1]甲上市公司20×7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于20×8年3月15日编制完成, 注册会计师完成年度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0×8年4月12日, 20×8年4月20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的 日期为20×8年4月25日,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0×8年5月6日。 ▪ 本例中,甲公司20×7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8年1 月1日至20×,需 要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或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经调整或 说明后的财务报告再经董事会批准报出的日期为20×8年4月28日,则资产 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8年1月1日至20×8年4月28日。 ▪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 整事项两类。 ▪ (一)调整事项 ▪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 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 账款无法收回。(2)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掌握的资料判断,乙公 司有可能破产清算,甲公司估计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将有10%无法收回, 故按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一周后甲公司接到通知,乙公司已被宣告 破产清算,甲公司估计有70%的债权无法收回。
▪ 本例中,(1)导致甲公司20×7年度应收账款损失的因素是火灾,应收账 款发生损失这一事实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因此乙公司发生火灾导 致甲公司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2)导致甲公司 20×8年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事实是乙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该事实在资产 负债表日已经存在,乙公司被宣告破产只是证实了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 恶化的情况,因此该事项属于调整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 企业发生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
报表。对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言,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 的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 余额。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分别按以下情况进 行处理: ▪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 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记入“以前年度 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反之,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 ▪ 需要注意的是,涉及损益的调整事项如果发生在该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属 年度(即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应按准则要求调整报告年度应 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发生在该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 应按准则要求调整本年度(即报告年度的次年)应纳所得税额。 ▪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核算。 ▪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作出相应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 ▪ 假定甲公司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次年3月31日,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
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不再作其他分配;调整 事项按税法规定均可调整应纳所得税额;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均假设 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 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 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 这一事项是指导致诉讼的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但尚不具备确认 负债的条件而未确认,因此法院判决后应确认一项新负债;或者虽已确认, 但需要调整已确认负债的金额。 ▪ [例题3] 甲公司因违约,于2007年12月被乙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赔 偿80万元。200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按或有事项准则对该诉 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50万元。2008年3月10日,经法院判决甲应赔偿乙60万 元,甲、乙双方均服从判决。判决当日,甲向乙支付赔偿款60万元。甲、 乙两公司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在2008年4月10日完成(假定该项预计负债 产生的损失不允许在预计时税前扣除,只有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 扣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 本例中,2008年3月10日的判决证实了甲、乙两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即 2007年12月31日)分别存在现时赔偿义务和获赔权利,因此两公司都应将 “法院判决”这一事项作为调整事项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