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
B.崔嵬(wéi)运筹帷幄(wù)秉承(bǐng)草木菁菁(jīng)
C.巢穴(xué)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流水浅浅(jiān)
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
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
C.文藻逶迤悲怆沉郁
D.慨叹朔漠霜鬓苍凉
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4日,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日本《读卖新闻》
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闻》在26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关注”,不约而同
....地将报道聚集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B.如果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
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C.就个人愿望而
言,他强烈的想成为一个诗人;然而他考取的确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
....命运不佳。
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嗟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
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杨大使在营救8名中国工人的声明中,讲明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并澄清了这8名工人工作过的服装厂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
B.在这次大选中,不仅民主党无法在这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过度批判布什,而且在这些问题上摇摆不定的立场还成了对手攻击的靶子。
C.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D.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二、默写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鞞: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
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读__________ 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A.“稂”应读“láng”;B.“幄”应读“wò”;D.“镌”应读“juān”。
)
2.B(箫—萧)
3.B(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
4.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
)
5. C(A.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B.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C.自怨自艾,自怨: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自己改正错误。
现指自己悔恨自己的错误.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
D.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
6.D(A.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或“澄清……事实”B.语序不当:虚词“不仅”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到“民主党”后面;C.把“群众的拥护”改为“群众是否拥护”,因为前面“长短”是两面的。
)
二、略
三、课外拓展阅读
1.击柝、捣练。
2.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
“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四、语言表达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