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单选题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2.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B.特殊商品C.一般等价物D.特殊等物价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B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4.货币在( D )时执行价值标准职能。
A.商品买卖B.交纳税款C.支付工资D.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5.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7.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C. 价值贮藏D. 支付手段8.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A. 价值标准B. 流通媒介C. 价值贮藏D. 支付手段9.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A. 价值标准B. 流通媒介C. 价值贮藏D. 支付手段10.“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A. 银本位B. 平行本位C. 双本位D. 金本位11.人民币是( D )A. 实物货币B. 代用货币C. 金属货币D. 信用货币12.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A. 价值标准B. 流通媒介C. 价值贮藏D. 支付手段13.张某从商业银行贷款30万元购买住房属于货币( B )职能。
A. 流通媒介B.支付手段C. 价值贮藏D.价值标准1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C)。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15.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 C )职能。
A.流通媒介 B.价值标准 C.支付手段 D. 价值贮藏16.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A. 1分B.1角C.1元D.10元17.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金单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18. 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A、铜B、银C、铁D、贝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A.1948年B. 1949年C.1956年D.1979年20.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A.规定货币名称B.规定货币单位C.规定货币币材D.规定货币币值二、多选题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ABCD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 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A. 价值标准B. 流通媒介C. 价值贮藏D. 支付手段3.作为流通媒介职能的货币是( BCD )A.价值符号B.现实的货币C.信用货币D.实物货币4.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是( ABD )A. 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B. 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工具C. 必须是有形的物体D.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5.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BCD )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便于携带D、易于保存6. 信用货币包括( ABCD )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7.货币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场所有( ACD )A、赋税B、现买现付C、地租D、银行信用8.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ABCD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本位制9.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BCD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10.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 ABC )A、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三、判断题1.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F )2.执行流通媒介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F)3. 支付手段下,商品流通和货币交换之间不存在时间间隔。
( F )4.流通媒介下,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
商品流通与货币交换之间不存在时间间隔。
( T )5.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
( F )6.存款货币不一定采用开立支票的方式使用。
( T )7.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 F )8.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 F )9.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平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 F )10.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 F )11.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限制铸造。
( F )12.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
( T )13. 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 T )14. 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媒介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F)15. 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 T )16. 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T )17. 劣币驱逐良币律产生于信用货币制度的不可兑换性。
( F )18. 辅币是足值的铸币。
( F )19. 流通媒介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 F )20.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 T )四、简答1.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特点。
2.“格雷欣法则”的内容是什么?3.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4.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5.货币的职能有哪几个方面?6.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7.简述欧元对对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影响。
五、论述题1.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其发展具有怎样的趋势?2.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3. 我国的货币制度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答案一、单选:1~5 ACBDB 6~10 AABCC 11~15 DABCC 16~20 CCAAC二、多选:1. ABCD2. AB3. BCD4. ABD5.ABCD6. ABCD7. ACD8.ABCD9. BCD 10.ABC三、判断:1. ×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实物货币。
2. ×执行流通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分离4. √5. × 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购买力的“暂栖处”。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它可以自发调节商品流通;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如果币值稳定,则可以作为一种储蓄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价值贮藏。
6.√7. × 银行券在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都存在流通。
8.×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金铸币,还有贱金属铸造的辅币和银行券。
9. ×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10. ×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对11. × 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不再参与流通,不能自由造。
12. √13. √14. ×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媒介是因为它代表着价值。
15.√16.√17.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8. ×辅币通常是不足值的铸币。
19. ×流通媒介和价值标准是货币的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20. √四、简答题:1.(1)价值标准和流通媒介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2)价值标准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媒介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品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展开。
2.“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3.(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4.(1)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流通领域究竟能够容纳多少货币量,则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5.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五大职能。
(1)价值标准: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流通媒介: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价值贮藏: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人们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货币不伴随着商品运动,而是以交换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5)世界货币:指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6.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准则和规范,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
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币材和货币单位的确定(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规定准备制度(5)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7. 欧元的正式启动使欧洲货币经济合作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也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方面,长期称雄世界的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将受到较大挑战,多元储备货币体制会趋于完善。
不过,从近期欧元汇率走势持续疲软的态势来看,今后一个阶段欧元地位不大可能超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