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篇Investigation report on Party member teachers returning hom e during Spring Festival汇报人:JinTai College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篇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篇章2: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篇章1: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今年过年,我借着回家乡过年期间,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给大家宣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并着重宣传了群众关心的政策和法规。
大家都深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大家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实惠,有着惊人的改善,家庭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饮食不仅仅满足于想填饱肚子,而是讲求吃得健康和营养;住房不仅仅满足于遮风挡雨,而是讲求住得宽敞舒适、装修华丽。
回老家这些天,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居住条件有了新变化。
在走亲戚时,感慨真是年年有新建房,一年一个变化。
我们村的变化更是非同凡响,20xx年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笔直的硬化路,芬芳的花草树木,还有健身器材等等,且家家户户装修后,在年前都搬进新楼过新年。
这些变化带来了更加祥和、更加团圆、更加和谐的新年气氛。
通过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变化和家乡人精神风貌的改观,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配合。
乡亲思想更加开放,很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精神生活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
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年轻人会聚集在一起谈创业谈发展。
中年人会积极寻求新的发家致富之道。
老年人会聚集在一起组织一些歌唱、舞蹈、戏剧活动,享受闲暇时光。
春节返乡期间,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只有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才能让我感受到老家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
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
同时也看到,老家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
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要调研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无论是与家乡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老乡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篇章2:党员教师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20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一、农村的现状(一)交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
“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
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
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
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
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
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
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
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
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
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
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
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
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
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
二是资金比较短缺。
经费紧张,除过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
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
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
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
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
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 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
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
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
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发动群众爱路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