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长诗《毁灭》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同年发表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出了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其后陆续发表诗与散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春》,游记《欧游杂记》。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

代表作有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

3、陆蠡: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第二单元1、《氓》选自《诗经·风》,是一首弃妇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又称《诗三百》。

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共160篇)、“雅”(有105篇)、“颂”(有40篇)三大类。

“风”有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有三种表现手法:赋、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结构:重章叠句。

内容:战争、婚姻、徭役。

现实主义传统。

2、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怀沙》等。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楚辞》收录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始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 373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于东汉末年。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成书于南朝梁年间)。

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4、《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5、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慷慨悲凉,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

代表作《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

曹操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为“ 建安风骨”。

6、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开创了田园诗体系。

与王维、孟浩然等是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三单元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有“书圣”之称。

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在散文上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2 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谥“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代表作:《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伤仲永》、,《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登飞来峰》。

第四单元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自《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现代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字鹤卿、孑民,号孑农。

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1917—1928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严复(1853—1921),字几道,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2、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3、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名著导读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散文随笔集《随想录》。

《家》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家》属于青春型的写作,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家》的爱情描写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显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2、《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 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著有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无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小说也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

补充:1、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摘要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 33 篇,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3、《鸿门宴》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名籍,字羽)。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 12 本纪(帝王传记)、30 世家(诸侯传记)、70 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 表、8 书,共 130 篇。

它与《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合称“前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战国策》。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