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下左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上图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2.图左中甲自然带为图右中(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4.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5-6题。
5.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6.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7-9题。
7.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8.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0-12题。
10.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11.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12.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13.读图,回答问题。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 2.B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带的分布”。
从“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沿线西部、中部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东部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而从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沿线全部是热带荒漠带,主要原因是非洲北回归线东部还有阿拉伯半岛存在,海陆分布是导致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ABD 错误。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带的分布”。
从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非洲南端,形成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对应“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的②,故C正确,ACD错误。
答案:3.C; 4.C解析:3.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图中山麓自然植被沿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ABD错误。
4.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甲地位于30°S-40°S之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甲地地处1500m山地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湿),降水较多,因此甲地植被为森林。
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ABD错误。
答案:5.B; 6.B解析: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甲地海拔较高,位于1700〜2400m.年平均降水量为230〜330mm.故不可能形成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带.A、C 错;北坡海拔2400〜3400m范围内降水较多,形成山地针叶林带。
甲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下方.年平均降水量230〜330mm,应为山地草原带.B对;荒漠带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200mm以下,甲地降水量较多,不可能形成荒漠带.D错。
6.根据文字信息可知,该小流域不产生地表径流,水量支出中下滲只占2%,蒸发量占28%,另有70%应该是通过植物截留和蒸腾作用消耗的。
这是因为小流域海拔2500〜3400m。
山地针叶林分布广.森林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水分较多,B对.A、C错;小流域海拔2500〜3400m 不属于冰雪带.降水不会大量转化为固态水,D错。
答案:7.B; 8.D; 9.A解析:7.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不可能有常绿硬叶林,C错误;由材料可知,杂树是自然生长的,因此是本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而3月25日“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处地带性植被在冬季落叶,春季长出新叶,符合落叶阔叶林的特征,故B正确.A、D错误。
8.图示绿化隔离带位于同一条街道两侧,用地类型都是绿化用地,排除A;若是因居民爱好差异,则另一侧不会是杂树丛生、灌木凌乱.排除B;据材料显示,两侧的隔离带是数年前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景观规划肯定相同,C错误;如果街道两侧被不同的行政区管轄,管理规范、经常修剪的.会呈现出左图的齐整景观,而粗放管理、不经常修剪的,必然杂树丛生,灌木凌乱,故D正确。
9.影响植物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热量条件.常绿灌木是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因此水分条件不会是主要因素.因此A正确。
答案:10.D; 11.C; 12.A解析:10.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图示为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手分布.可代表夏季分布状况。
读图比较容易看出,密度自西向东增加,故D正确.A、B、C错误1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材料所给的信息可知,海水中浮游植物數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在水平方向上向东递增.其影响因素在水平方向也必然向东递增。
河口处水体营养盐主要由河流携带而来.向东离河口渐远.营养盐减少,故A 错误:区域范围小,太阳辐射在强度和时间上差别小,故B错误;该区域存在南北流向的洋流.东西流向没有变化.故D错误;水体含沙量影响水体透明度,从而影响水中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离河口渐远.含沙量减小,水体透明度增大, 光照条件变好.浮游植物密度增大.故C正确12.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季节差异,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和光照都减少.河流带来的营养盐也随径流量减少而减少.故浮游植物总体数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带来的营养盐减少.浮游植物密度降低.相同位置的密度较夏季低.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
13.答案:热带草原带.选1月: 景观特点:草木葱绿; 原因:1月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选7月: 景观特点:草木枯黄; 原因:七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受地形阻挡,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
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
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14.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1)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由图可知,图中阴坡存在单峰变化的规律,而阳坡没有这个规律,说明阳坡受到干扰。
在2000—2300米的高度,阴坡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多,而阳坡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该苔原带在这一高度范围受到干扰(2)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300米左右,而图示这一高度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由此可以推断阴坡植物多样性较阳坡高(3)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 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4)2300—2600米,随海拔升高,山地阳坡和阴坡的面积逐渐缩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作用增强,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