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套转底炉(20万吨/年)介绍
1. 简介
2. 主要工艺流程
3. 运行实践及现场
4. 结论
1. 简介
钢铁生产中产生大量含铁粉尘,一般采用返回烧结或造球循环利用,需要解决富锌问题。
图1
可以采用转底炉(RHF)处理高锌含铁粉尘,生产还原性团块供高炉使用,有下列特点:1)有效应用环境资源、减少废弃物,节省了废弃物的堆放费用;
2)可回收废弃物中的铁、锌,若采取还原法,还可以利用废弃物中的碳;
3)生产的还原性球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加入高炉,可满足高炉稳定运行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高炉焦比。
马钢之前,我国对环形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规模化生产力还有一定距离。
2007年11月,马钢公司签署引进新日铁含锌粉尘转底炉脱锌装置核心技术的进口合同,配套装置国内设计。
转底炉系统于2009年5月投入试生产,通过操作实践和技术改造,目前系统运行稳定,粉尘处理能力达到500吨/天,生产锌粉8-10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内首台转底炉投产仪式
转底炉全
景
生球烘干、转底炉、一次冷却、废气处理设备
2. 主要工艺流程
转底炉脱锌系统组成:原料准备、造块、转底炉、余热利用、成品处理、除尘及公辅等。
图2
成型物料均匀铺放
在环形旋转床上,旋转
中被高温辐射加热,碳
被氧化,铁、锌被还原图3
,汽化锌通过除尘、冷
却回收。
余热利用:
1)实现蒸汽回收。
2)加热助燃空气。
3)利用部分二次
热交换余热对生球
进行干燥。
余热锅炉将废气降降温并将脱盐水转为过热蒸汽。
热交换器将废气降至200-300℃,将助燃空气预热至300℃左右。
工艺流程中几个要点
1)原料预处理—关注原料成分变化,选择最佳原料配比及方法。
2)设计前可选的造块方法—需要进一步实践。
有造球、造颗粒
和压块三种方式。
根据粉尘的干燥
程度、混合配比及后
续的处理流程,选择
物料不同成型方法。
对于比较干燥、物理性质稳定的粉尘及污泥选用圆盘造球+球团干燥的处理方法,相对潮湿且物理性质不稳定的物料,可选用挤压成型方法,并且可取消团块的干燥过程。
3)设备、工艺参数的选择
稳定生球的质量、造好球是系统的关键之一。
通过操
作控制关键
参数的稳定
将对锅炉、
热交换器的
长期稳定运
行起着重要
作用。
运行实践及现场
3.
验收阶段生球成分与成品球成分数据如下
转底炉及成品球链斗输送机(送B高炉)
废气利用收集锌粉
4. 结论
建设、运行实践表明,采用转底炉(RHF)处理高锌含铁粉尘十分有利于环保生产,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造,完善工艺、设备和操作流程,将有利于新建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将更加有利于满足我们的国情要求,马钢转底炉投产及后期的技术改造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