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姓名:刘玉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商法

指导教师:裴丽萍

20080531

摘要

在民商法领域有学者将诚实信用原则称为“帝王条款”,也有学者称之为理念的“幽灵”。作为一条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合同法理论和相关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许多理论和制度产生、形成的基础和发展、完善的动因。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缔约前到履约后,从合同解释到合同变更,从主合同义务到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诚信解释规则的运用、合同信赖利益的保护等等,都无一不影射出诚实信用原则的存在价值。

本文从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例及基础理论探讨出发,考察其本质、功能,指出诚实信用原则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另外从比较法出发,探讨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各国合同法中的适用,总结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司法实践,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中揭示出该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适用的问题。

就如何解决诚实信用原则之适用难题而言,关键是增强该原则在适用中的可操作性。重点之一在于探讨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类型化适用,对具体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其二是司法实践中,对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出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条件以及程序。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自由裁量权类型化适用

Abstract

Some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ha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as "the emperor clause", Some scholars have also called it as the concept of "ghost". As a basic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ct law theory and related systems,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theories and th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Good Faith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ontract law practice has played a very big role. From the partie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from contract changes to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main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to the accompanying obligations ,the principles of Good Faith is irreplaceable. Fault of the parties to establish responsibility, sincerit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ules on the use of the contract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trust, etc., are all principles of good faith to insinuate the value of the existe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on the basis of theory to study the concept, essence, point out that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and the richness of content. Also starting from comparative law on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in some countr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law, summed up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in China's Contract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typical case of an analysis, which reveal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 in contract law of China.

On how to resolve the application good faith, the key is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One of the key principles in contract law is the type of applica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specific proposals on the sound system. The other is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judge applies good faith on exercise of discretion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ood faith .

Key words:Good faith Contract law Right of free discretion

The type of applic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引言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中调整平等主体间交换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法律,其主旨在于保障合同双方能从自由的交易行为中实现利益。作为法律规范,其以公正为主要价值,而作为调节经济行为的法律规范,效率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合同自由原则是近代以来合同法的核心和主导,因此自由的价值往往被视为合同法精神之所系,但是随着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的过渡,合同自由原则开始受到限制,彰显正义价值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就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而言,多数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该制度的立法设计上,而对于该原则如何在法律实践中得以实现的理论研究却明显不足,理论研究上的这种偏差导致该理论和实践的脱钩。这一缺陷使得某些制度性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再加上传统部门法的划分又使得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研究不相通,导致民事实体制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立法领域,司法领域则多侧重程序制度的研究,因而就形成了民事实体制度尤其是民法基本原则向司法实践转化研究的空白,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即存在这种转化的空白状况,这也是笔者拟在论文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怎样使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更加具体化,使法官在援引该原则时更切实可行而又不至于出现滥用的危险。

1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立法概述

1.1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立法概述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各国的立法都以一定的立法表达方式对其予以确认。概括起来,目前各国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方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成文表达式;(2)判例表达式;(3)成文与判例结合表达式。具体到合同制度来说,从缔约前到履约后,从合同解释到合同变更,从主合同义务到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影子随处可见。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解释规则的运用、合同信赖利益的保护等等,都无一不影射出诚实信用原则的存在价值。

1.1.1 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合同法中的立法概述

我国民法和合同法中以成文法的方式确认诚实信用原则,即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要求加以一般性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为处理民事纠纷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8年3月,我国颁布了合同法,该法第6条再次明确:“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实际上不但是对既有司法实践的肯定,1更强调了诚信原则对于合同法的重大意义,成为建立合同诚信机制的基础性规定。

具体而言,合同法总则有关诚实信用的条文有:第39-41条(格式条款)、42-43条(缔约诚信)、45条(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54条(显失公平的合同)、60条(合同履行的附随义务)、61条(合同的补充与解释)、68条(不安抗辩权的行使)、71条(提前履行)、72条(部分履行)、92条(后契约义务)、94条(解除合同)、96条(司法裁量权)、110条(实际履行)、119条(减损规则)、125条(合同的解释)。

1至1998年底,经最高人民法院下属的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辑刊行的适用诚信原则的合同纠纷案共7例,此外还有3例涉及诚信原则但并未明文引用诚信原则。国家法规数据库,国家信息中心出版社1999年。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2年第27号煤气表散件买卖合同案。转引自崔广平.合同法诚实信用比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

合同法分则中,诚实信用原则也有较多体现,比如“买卖合同”中有关凭样品买卖的第168条规定:“凭样品买卖的当事人应当封存样品,并可以对样品质量予以说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第169条规定:“凭样品买卖的买受人不知道样品有隐蔽瑕疵的,即使交付的标的物与样品相同,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质量仍然应当符合同种物的通常标准。”该规定体现了卖方应当“信守承诺”以及“质量瑕疵担保”的诚信要求。再比如“技术转让合同”中第350-353条有关保密义务的规定,也体现了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诚信要求。另外在委托合同、保管合同、行纪合同、运输合同等合同中也有较多类似规定。

合同法中这些条款里大多并没有诚实信用的明示字眼,但是这些条款都渗透了诚信的理念,将权利义务在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平衡分配或者要求法官在对复杂案情进行裁判时要穷尽法律规则,衡平考虑当事人间的各种状况。

1.1.2 诚实信用原则在国外合同法中的立法概述

国外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表达方式主要有判例表达式和成文与判例结合表达式,这与各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判例表达指一般以判例的形式对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要求加以规定。成文与判例结合表达式,是指以成文法与判例相结合的方式在合同法中确认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表现形式:一般以成文法的形式对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作出概括的一般性的规定,并且以具体的判例揭示该原则的丰富内涵和要求,以判例组成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的规则体系,用来调整合同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司法人员裁判案件提供较为详尽的法律依据。

英国采用判例表达式确认诚实信用原则,因为英国不存在成文法对合同法的一般原则的规定,当然也没有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规定。1但是,英国是最早的确认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国家之一,原因即在于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已经包含于法院的判例之中。英国合同法中非依照合同而产生的义务,如揭示重要事实的义务、避免错误陈述的义务、不得胁迫和施加不当影响的义务、不滥用受托人地位

1[英] 惠特克主编. 欧洲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56.

的义务等,均有相应的判例法加以规定。1

在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比如德国、法国,采用了判例和成文法结合的表达方式,既在法典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2又因其丰富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判例,而形成颇为壮观的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法律体系。(见第二章详细论述)在日本,其民法典在第1条第2款对诚实信用原则有明确的规定,而本世纪上半叶开始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适用,也已经拥有500多件的相应判例。3在判例法传统的美国,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仅在统一商法典中明文规定,4并且在权威法律解释部门的解释中予以尽可能详尽而准确的解释。大量的判例对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祥述,给英美合同法以及其他国家的合同法带来积极的影响。

1.1.3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规范特点

综观世界各国对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尽管国与国之间多有不同,但是各国关于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精神,特别是各国通过不同的立法形式所表达的意思趋向是逐渐走向一致的。概括来说,合同法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性表达就是:“当事人在交易关系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其规范特点表现在:第一,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形式上并不涉及具体的法律关系,也不具体规定相应的权利义务。然而,这却是一个含概非常广泛的法律现定,对合同的磋商、缔结、履行以及后合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多有涉及。

第二,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将一切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都纳入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要求的范畴,并且必须贯彻在整个合同关系的行为过程当中,如若违反,则必须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在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义务性规定中、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是同时存在的。如信守约定、严格履约、提供符合合同与法律要求的产品或劳务等,即为作为的义务;而不行欺诈、不怀追求不合理利益的企图等,

1[英]阿蒂亚. 合同法概论[M]. 程正康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208-229.

2主要指德国民法典242条:债务人应依诚实信用,并参照交易上的习惯,履行给付。第157条:合同的解释,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考虑交易上的习惯。法国民法典1134条第3款的规定:合同应依诚信履行。第1135条规定:缔约方不仅承担明示的约定义务,并且应承担公平、习惯及法律按照合同的性质而附加的义务。

3[日]内田贵. 现代契约法的新发展与一般条款[J]. 胡宝海译. 梁彗星. 民商法论丛. 1994,134.

4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203规定:本法范围内的合同在履行时应承担诚信义务。《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205条以“诚信及公平交易的义务”为标题规定:任何合同的交易方均对合同履行负有诚信义务。

则为不作为的义务。

第三,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极为丰富,相对地看,诚实信用是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的不同以及当事人的身份,具体的说是基于专业/非专业进行区分;1从当事人来看,诚实信用是涉及当事人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的;从整个合同过程看,诚实信用是贯彻在缔约前、缔约中、缔约后至履约前、履约中、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合同终止后、合同的司法和仲裁中等一系列时段中的。

第四,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外延非常广阔,该原则可适用于如下情形2:(1)当事人及其与社会之间利益发生不平衡的情况;(2)法律或合同需要解释或补充的情况;(3)法律行为需要解释、评价或补充的情况;(4)司法者需要行使某种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等等。

另外,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内涵和外延也很不确定,所以有必要明确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并进一步阐释出其功能。

1.2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本质

探讨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立法和实践中高度抽象出诚实信用原则的最一般状况,从而有助于更好的指导该原则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该问题都争论较多。

1.2.1 英美法系观点

英美法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默示条款观。哥伦比亚大学的方士博士提出诚实信用原则本质上是一个默示的条款,是包含在合同中的一个默示的义务,主要解决双方对某些问题忽略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形,用这个条款作为一种备用或者替代性的条款。3这个观点提

1[英]惠特克主编. 欧洲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24. 有关案例“枯萎的南瓜”作者适用法国法进行解析的时候,认为销售者是专业人员,即其在商业经营中订立合同时,买卖合同中的告知义务取决于当事人的身份.

2梁彗星. 民法总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58.

3焦津洪. 英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165.

出来以后当时有很大的影响,法院也开始引用。但是后来在适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将诚实信用原则当作一种默示的条款,当事人是否有权免除?所谓默示条款就是当事人应该写但没有写入合同的条款。默示条款虽然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在各国的法律原则上都是允许排除的。但是默示的诚实信用原则不能够排除,因为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如果允许排除就是不公平了,会引起实质上的矛盾。

第二,默示条款存在的前提是合同的成立,它是合同的一部分,它很难适用在合同前,即缔约过程中产生的责任或者先合同义务这部分的内容能不能适用诚实信用?默示条款只适用于合同履行,在缔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很难用该理论来解释。

(2)“排除器”观。美国哈曼尔大学的萨曼士提出了“排除器”观,通常认为该解释方法最为权威。他通过换一个角度来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了阐述。他通过调查很多法官的判决,发现诚实信用实际上已经存在原来的法律和各个州法院的判例法中,只不过没有这样的称谓。法官在判决的过程中,实际上考虑和适用的都是诚实信用原则,只是没有明确的表达,现在将这些判决和规则进行归纳自然得出诚实信用原则。

萨曼士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没有实质意思,是无法定义的,本身没有正面的、实在的内容,它真正的含义是一个排除性的,相当于一个排除器。也就是说,不诚信以外的就是诚信的。所以,无法定义诚信,只有通过排除那些不诚信的来确定诚实信用。他说“诚实信用就像一个挂衣钩一样,你可以挂各种各样的衣服,这个挂衣服的钩子就是诚实信用的,你说不出来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它可以挂任何一个东西。”1

他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缺陷,优点在于它有较强的引导性。它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市场上不能接受的东西,只要不做那些不能接受的,自然就达到了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了。但是也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排除法有两个问

1焦津洪. 英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166.

题:一是排除不诚信,很可能被法官用来当作一个剥夺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一种手段。就是说当事人自己一方愿打一方愿挨,但是可能这样行为不合理,但是他接受了。此时法官提出来说这不符合常理的,就等于把当事人真实的、已经达成一致的行为否定了,这是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排除器的方法是开放式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内在的标准,对于新出现的不诚实的行为,哪些应归为排除的范围,仍然需要实质判断。

(3)“新诚信标准观”。伊阿华大学的教授伯顿对前两者的观点都不赞同,认为他们的观点没有准确地抓住诚实信用原则真正的内涵,从而提出了“新诚信标准观”。伯顿认为一般性的诚信义务是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让其更具操作性。但他也并不着力探求诚信的内涵,而是注重分析构成恶信的各种理由。他认为诚信履行义务发生在特定的情形下:如果一个合同给了一方比较大的自由的决定权,就需要根据对方对合同的合理期待来客观地解释自由决定权的行使。即由于合同给了一方可以决定另外一方的利益的权利,在这种一方处在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就要防止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剥夺对方的利益,而判别是否剥夺了对方利益的标准是考察对方的“合理期待”和履行方的主观想法。伯顿强调,单纯地客观考察对方的“合理期待”还不够,还必须考察行为方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伯顿举例说1,一个供货商和买方签订了产出合同。因当时市场低迷,买方处于好心就和供货商约定按一个固定价格购买五年之内供货商生产的所有产品。合同签订后,市场价格暴涨,供货商就不愿继续履行原合同,于是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新的公司开始购进同样的生产线、生产同样的产品与买方交易,但原公司却逐渐减少产量直至停产,从而不用继续履行原合同。这一案例的就在于合同中供货商拥有生产上的决定权,尽管不生产也在表面上符合合同的约定,但这就让合同只剩下了形式而没有了灵魂,是故意地以自己的行为剥夺了对方的合理期待,构成恶信。

伯顿自己认为自己提出的方法让诚信履行问题更具操作性,而事实上,尽管伯顿的观点具有启发性,但因其方法局限在一方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情形,所以并

1焦津洪. 英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167.

不具有适用上的一般性,很多实际中处理的案件均不具有这一特征。另外,主观因素十分难以考察,很难具有独立的重要性。

1.2.2 大陆法系观点

大陆法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自然法观。德国学者施塔姆勒认为,法律应为社会的理想,即以爱人如己之人类最高理想为标准,诚实信用原则即须依此理想为判断。此理想立于补充法及契约之上,从而补充法或契约是否合于此原则。如有不合,则应排除法规而适用此原则及正法论。1汇施塔姆勒将诚实信用原则看成是自然法的代名词,是自然之法律基本原则。

(2)交易道德观。德国学者邓伯格与恩德曼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在交易场所中,人人可得期待之交易上的道德基础。2我国学者梁慧星先生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3

(3)利益平衡观。德国学者施奈德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本质在于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公平较量。埃格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公正估量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利益调和合者。4我国学者徐国栋先生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意志。概言之,诚信原则就是立法者实现上述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目的在于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5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史尚宽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掌握在法官手中的衡平法。6(4)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蔡章麟先生认为,诚信原则是概括的、抽象的、没有色彩、无色透明。它所包括的范围极大,远远超过其他一般条款的范围。诚信原则是未形成的法规,是白纸规定,换言之,是给法官的空白委任状。7其本质在于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1史尚宽.债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30-331.

2史尚宽.债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31.

3梁彗星. 民法解释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303.

4史尚宽.债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31.

5徐国栋.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72.

6史尚宽.债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31-332.

7蔡章麟. 债权契约与诚实信用原则[J]. 刁荣华主编. 中国法学论集[M]. 台北:汉林出版社. 1976,416.

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比角度,可以看出在有关诚实信用原则本质的解读中,英美法系的学者是从微观的操作性角度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司法实践,应和其判例法传统。大陆法系学者从抽象的内涵角度出发,更多的从功能上宏观揭示了诚信原则的本质。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笔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第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内容是交易道德或习惯,在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判断当事人是否诚信的标准是当时的交易道德或习惯,所以说诚信原则之内容极为概括抽象,乃属一白纸规定,其虽为客观的强行规范,但内容却可因社会变迁而赋予新的意义。1第二,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的衡平法,是一种强制法律规范。一方面,该规范可以对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时,法官可以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修正,可以调和法律的稳定性与法律灵活性的关系。第二,从司法能动方面来讲,诚实信用原则是法官实现自由裁量、推动“司法发展”的价值源泉。诚实信用原则是概括性、一般性条款,它的适用范围很广泛。它就如一张白纸,其内容需要法官能动的填充,其本质就在于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1.3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功能

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学者的观点也不尽一致。2但学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下面几种功能并不存在异议。

第一、行为准则功能。即指导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功能。确立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社会活动

1杨仁寿.法学方法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84.

2粱慧星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功能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解释和补充法律的功能。”参见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306. 杨仁寿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为解释、补充或评价法律行为的准则为解释或补充法律的准则为制定或修订法律的准则等三项功能。”参见杨仁寿.法学方法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85.

林诚二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有四种功能“法具体化机能、正义衡平机能、法修正机能、法创设机能。”参见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一8. 王利明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有五种功能“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的功能、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衡平的功能、解释的功能、降低交易费用和增进效率的功能。”参见王利明. 民商法研究(第四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9一75.

主体主观上必须具有真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在从事民事活动中,不仅应当忠实于真相,不得欺骗他人、损人利己,而且应当依照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规避合同规定的义务,这就使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了法律上的强制力,任何人不得以相互间的协议或其它方式加以排除和规避。

第二、解释、补充或评价法律行为的功能。法律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意思表示。而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意思表示存在歧义或缺失,这时就要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解释、补充或者评价,以使合同能够顺利履行。例如,甲与乙订立一份车煤炭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乙方负责运输。而到合同履行时,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所规定的车辆的要求存在争议,这时就需要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就行探求,并根据交易习惯来解释、补充法律行为,以使合同能够履行。

第三、解释、补充合同法规范的功能。由于合同法规定的成文性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使得法合同法规范具有其自身的缺陷和漏洞。这就需要诚实信用原则对规范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如杨仁寿先生所言“一般而言,法律条文均极为抽象,于适用具体案件时,必加以阐释明确,为此项法律解释时,必须受诚信原则的支配,始可维持公平正义。法律有欠缺或不完备,而为漏洞补充时,亦须以诚信原则为最高准则加以补充,其造法始不致发生偏失。以是之故,法院解释法律或补充法律漏洞时,隐约之间,必以诚信原则善加阐释,推陈出新,使法律之适用臻于妥适合理。”1

1.4 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合同法中的实然地位

习惯上,20世纪早期之前(特别是19世纪)的合同法被称为古典的合同法,它伴随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而形成并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其特点是强调以个人为本位的合同自由,个人意思的创造力及限制法庭及国家对合同的干涉。

古典合同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希望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合同制度,适用于所有类1杨仁寿.法学方法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85.

型的合同而不考虑某些合同的特殊性,其依据的基本理论就是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原则在古典时期发展到合同几乎不受任何监督的程度。合同的内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协定,不会因为“不合理”或“不公平”这样的理由而被宣布无效。古典合同法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合同最大限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保证当事人对合同效力的依赖。这也导致司法裁量权在合同法上无立锥之地,特别是关于合同的订立以及效力方面。

现代合同法的标志首先是扩展了承担合同责任的领域。为满足合同确定性的要求和避免合同的不公平的结果,一些新的方法和理论开始形成,如关于违约和合同落空的方法和理论,它们强调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后果而不像以前那样关心当事人的意思。

现代合同法的变化表现在合同体制开始受到控制。这一方面是对订约过程的一般性监督,另一方面是对具体合同内容的干涉。另外,现代合同法还大大扩展了因为没有真正的合意而致使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原因。

诚实信用原则是对合同内容进行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逐渐为许多英美法系国家所承认。英国法尽管并没有接受一般性的诚信原则,但实际上只是变通地采用了更具体的一些方法来应对合同不公平的问题。欧共体发布的消费合同不公平条款法中,明确提到了诚信义务。而在此之前,就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欧洲国际间的法律影响日益加强,诚信原则以及与之平行的各种具体的解决均得到认可。

也有一些国家通过制定法确认一般原则(如诚实信用原则)的方式来对实质性的不公平合同进行直接的控制。这是现代合同法的重要特点之一。英国于1974年通过的消费者信贷法(Consumer Credit Act), 1977年通过的反不公平合同条款法(Unfair Contract Terms Act)和1986年通过的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 )就是在这方面的努力。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典契约模式中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经典的理论在社会变动中受到质疑,现代合同法需要实现包括社会公益的尊重、弱势群体的保护、实质正义的实现等在内的价值,才能凸现其“现代性”。诚实信用原则由于有着强大的扩张力和博大的兼容性,在现代合同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

是综合来看,合同自由原则仍然在现代市场交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承认诚实信用原则为“帝王条款”的仅为极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本身也存在着很大争议,如德国,参见下章论述),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自由原则起到引导和矫正作用。

1.5 本章小结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各国的立法都以一定的立法表达方式对其予以确认。概括起来,目前各国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方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成文表达式;(2)判例表达式;(3)成文与判例结合表达式。综观世界各国对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尽管国与国之间多有不同,但是各国关于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精神,特别是各国通过不同的立法形式所表达的意思趋向是逐渐走向一致的。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内涵十分丰富并且非常复杂,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域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笔者认为综合各种研究方法,概括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本质在于利益平衡和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主要在于行为准则、解释补充评价法律行为和解释、补充合同法律规范三个方面。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合同法中对合同自由原则起着引导和矫正的作用,其“帝王条款”的地位并不为多数国家所承认。

2 诚实信用原则在主要国家合同法中的适用

诚实信用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诚实信用原则由一项道德原则演变为合同法中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大致经历了古典合同法时期和现代合同法时期,其间伴随了合同法基本理念的转变。古典契约模式中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经典的理论在社会变动中受到质疑,现代合同法需要实现包括社会公益的尊重、弱势群体的保护、实质正义的实现等在内的价值,才能凸现其“现代性”。

2.1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产生

2.1.1 罗马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

罗马法上的诚信概念最初体现在其法律诉讼中,这是因为罗马法的发展实际上是程序法先于实体法,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合同法中的诚信都是由裁判上的诚信发展而来的。现知最早的罗马法诉讼程序是法定诉讼,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所有的诉讼都必须依照已有的立法提起,即十二表法和后来的平民会决议。二是诉讼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式向承审员提起。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程式是由立法所规定的。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大量涌入的外国商人使只在罗马人之间使用的法定诉讼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而新出现的程式诉讼取代了法定诉讼。1当事人不再需要像法定诉讼一样履行特定形式,可以自由陈述案件事实并遵守裁判官发布的程序程式。诚信诉讼是在程式诉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

共和国后期及整个古典时期,是罗马合同法发展的黄金时代,对案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司法裁量权得到扩展。非诚信诉讼中,承审员限制在考虑诉讼请求是否存在于程式之上,而加入了诚信条款后,承审员就可以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发生、结果、双方关系的性质等)的基础上对案件作出判决。这样,一般的价值体系开始建立,繁

1周枬. 罗马法原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867.

2即使在制定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诚信提出的主张也可以通过程式诉讼得到执行。因此,程式诉讼是诚信审判的一个实质性的前提条件,但不能等同。另外,根据万民法所产生的债本身平等地适用于罗马人和外国人,所以不能得出结论说诚信诉讼是与外国人相关的诉讼,是由于外国人与罗马人的交往而出现的。

复的诉讼程式开始消退。而由此形成的实体法制度开始形成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法律1诚信诉讼主要用来防止欺诈行为。诚信的标准有两个程序上的后果,任何欺诈行为,不论是合同上的还是程序上的,均导致对欺诈者不利的判决。而到了后古典时期,即使合同是自始不能的,也可以提起合同上的欺诈之诉。欺诈方不能在合同诉讼中胜诉。恶意抗辩(也叫诈欺抗辩)内生于诚信诉讼,因此承审员总是自动考虑原告的请求或提出的诉讼是否有欺诈。这种做法甚至发展到严法诉讼也引入了恶意抗辩。

作为欺诈行为的对立概念,诚信的道德层面表现得非常清楚。罗马的法学家尽量将诚实信用概念在诚信诉讼的范围内使用。大量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判决逐渐凝结成实体性的一般规则并为现代法所接受。这些规则通过各国的立法成为了一般条款,继续影响着对公平的探求。但即使是在古典时期,诚信也是从多种概念的融合中发展的。这些原则或概念均要求“公平交易”。

如今,各国的合同法对上述问题都有更深入的探讨,譬如将信息优势与交换平等、与社会经济的优越地位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等等,而不容置疑的是,罗马法将“诚信”作为实现社会理想(公平、正义等)的基本手段(作为法律上的一般条款)的做法从此奠定了法律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以维护衡平为要旨的发展方向,通过诚信机制来不断修正制定法以适应变换的社会价值观构成了罗马法活力的源泉。

2.1.2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起源的争论——罗马法or商人法

现有理论普遍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诚实信用原则,“原与罗马法上一般的恶意抗辩有同一意义,……其渊源系由‘善意与衡平’或‘善意’等观念而来”,罗马共和时期,罗马法学思想领导者西塞罗受希腊哲学影响,“认为最优之生活,莫过于顺从自然,最高之品德为明达、正义、慷慨及谦恕,因此,毋害他人、诚实处世、待人如己等原则,已成为罗马人流行之格言。所谓毋害他人、诚实处世、待人如己,莫非诚实信用原则之表现。”2

有学者认为“一般恶意抗辩”制度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根据裁判官法,当1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52.

2何孝元. 诚实信用原则与衡平法[M]. 台北:三民书局,26-27.

事人因误信有债而承担了债务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时,可以提出诈欺抗辩,以拒绝履行,同时依市民法规定,当事人如因错误而履行该项债务时,得提起“不当得利之诉”。1徐国栋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的“诚实信用契约”,根据“诚实信用契约”,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要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2王利明先生则认为在罗马法中,它被称为“善意”原则,鉴于罗马法的“一般恶意抗辩”与“诚实信用契约”都反映了道德与伦理的要求,体现了衡平与公正的精神,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是现代诚实信用原则的最早起源。3

在这种普遍观点之下,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外经贸大学的焦津洪教授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商人法。“在此,我一定要忍住将诚实信用履约原则的起源追溯到罗马时代的诱惑”4诚实信用就是一个大陆法中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所谓的帝王条款,而实际上在整个世界中真正把诚实信用作为一个法律的原则被认可的国家,只有一小部分国家被认可,而且每一个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焦教授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并不是来源于罗马法,而是来源于中世纪的商人法。商人法不是法,而是一种习惯,它是在正常法律体系之外的一个自治的法,仅在商事法院、商人的法庭适用,当时的商事法庭还是独立的,商人法是国际法,一直存在于普通法之外。后来,英国一位著名大法官经过他的努力把商人法融入了普通法,但在吸收的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没有被吸收进去,吸收进去的是买者自治的原则。当时的诚实信用原则是要求你按照平时的习惯或者通行的行为规范或者规则去做,并不在于你主观上是不是诚实,其判断标准是看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这种习惯,符合了就是诚实信用;若不符合即使是出于善意也不是诚实信用。所以当时的诚实信用只是指的一种行为的规范和标准,买者自治完全能发挥所谓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自从商人法被吸收到普通法以后,诚实信用原则就没有了,仅有买者自治。买者自治适用中的问题是对消费者缺乏保护,后来在十九世纪末期,在制定货物买卖法时创新出默示条款理论,但它并没有承认诚实信用原则。十九世纪后期

1何孝元. 诚实信用原则与衡平法[M]. 台北:三民书局,14.

2徐国栋.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79.

3王利明. 试论诚实信用原则[J]. 民商法研究第4辑(修订本)[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64.

4焦津洪. 英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274.

出现的默示条款,其作用和诚实信用原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说即使一方可能对这个情况不了解,但是作为卖方应当承担一个起码默示的义务,实际上是一个法定的起码的要求。默示条款部分实现着诚实信用原则所起到的作用,一直到现在,英国法中还没有承认诚实信用这个一般性的原则。

有关诚实信用原则起源的两派观点立足于两大法系的视角,认为起源于罗马法者从大陆法系视角出发去追求诚实信用原则在古罗马法中的精意,认为起源于中世纪商人法者是从英美法系视角出发将诚实信用原则看成一种习惯,体现了合同自由的观点,两者都为研究该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2.2 诚实信用原则在国外合同法中的适用

2.2.1 德国——修正功能与补充诉讼理由

德国法中有关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242条:债务人应依诚实信用,并参照交易上的习惯,履行给付,以及157条:合同的解释,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考虑交易上的习惯。在德国,242条有关诚信的规定一直以来是争论的焦点,一方面,诚信的规定被指责为“以险恶的方式吞噬法律文化内核的灾难的源泉”,1另一方面,诚信被尊为“帝王规则”,是用来克服现行法律局限性的工具。2

德国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进行修正,也就是说法官可以利用自由裁量权对某些方式欠缺的法律行为进行修正,从而作出超越法律的裁判。其中典型案例是德国最高法院在1923年的“币值重估案”3中运用《德国民法典》第242条的诚实信用原则对货币法的马克等值原则进行了修正。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立法的沉默

1Rudolf Hen1e Treu uncl Glauben in Rechtsverkehr(1912) 30 f.“险恶的方式”主要是指诚实信用原则隐含的司法审查权。

2参见Justus Withelm Hedemann, Die Flucht in die Generalklauseln: Eine Gefah fuerRecht and Staat (1933) 10f.

3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在其时已经到了人们事先难以想象的程度一单位金币马克在年月可以兑换五亿二千二百

万单位纸币马克。帝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协会针对这个问题提交和出版了立法草案,而帝国议会却无动于衷。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拒绝同意债务人用纸币马克支付债务的票面价值,以清偿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并取得抵押担保的债务。参见[英]惠特克主编. 欧洲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M]. 丁广宇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4.

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论《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发达和限制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它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市场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法律原则。在现代市场社会中,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高度发达,诚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合同法》不仅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本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将这一原则确定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可见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是要求一切民事主体在市场活动中都必须恪守诺言,讲究信用,诚实无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求自己的利益。正确理解和适用诚实原则,对于合同当事人恰当的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保障对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处理相关纠纷案件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一诚信在中国的的含义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名扬天下的礼仪之邦,有着崇尚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并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伦常规范。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诚信原则的伦理基础是“诚”和“信”,作为个人的内在德性的“诚”,也就是诚实,这种诚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信”则是对他人产生信任。古往今来,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强调“民以诚而立”,儒家文化“言必行,行必果”信用被中国传统道德提升为立人与立国之本。我国的诚实信用原则是在近代民事立法中仿效了大陆法系的传统,从德国、日本等国继受了诚实信用原则。1999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诚实信用原则做出了准确界定,即合同法第六条规定的,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 1. 维持市场秩序,保护交易安全交易就是以物品和劳务为载体的关于未来收益权利的自愿转让。当事人有参加交易的自由,也有不参加交易的自由。这反映在合同法上,就是合同自由原则。形象地说,合同自由原则就像赛跑时的起跑线,它只能保证运动员(交易中的当事人)在起跑时的公平,却无力阻止某一方在比赛时的违规行为,只有裁判才能维护比赛过程与比赛结果的公平,而裁判的角色就是由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充当的。 诚信原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各方应当诚实善意的履行给付义务,这是交易安全的核心。作为合同主义务的给付义务,在合同条款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某一方当事人违反该义务,即构成违约,就要承担违约责任。但问题是,在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了义务时,却有可能因为履行中的不当行为,危害到交易的安全与对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例如,甲乙订立承揽合同,乙为甲打制家具。乙可能担心完工后甲不付或少付报酬,因此要求甲预付报酬,而甲又担心若先付报酬,乙可能不完成或不按时完成工作。如果没有善意真诚、守信无欺、公平合理为交易的基本要求,交易必然在一种互不信任、互相猜疑的气氛下进行,这种交易将是低效的,也是不稳定的、不安全的。没有诚信原则的保证,人们可能只愿做那些即时结清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这就大大限制了财产的流转,资源的配置也无法达到最优。所以,在合同法中规制与诚信原则,能有效的减少和制止交易中的欺诈、猜忌,在交易各方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合理的期待,从而使资源按照预期的设定安全转移,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催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如何理解《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它常常称为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时,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具体来说,诚实信用原则具有如下内容和功能:1、确定诚实守信,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行为规则;2、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3、解释法律和合同的作用。 二、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当事人都应当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一)合同订立阶段。在合同订立阶段,尽管合同尚未成立,但当事人彼此之间已具有订约上的联系,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如下附随义务:(1)忠实的义务。当事人一方应如实向对方陈述商品的瑕疵、质量情况,同时应如实向对方陈述一些重要情事,如财产状况、履行能力等,总之要终于事实真相,不得作虚伪陈述。(2)诚实守信,不得欺诈他人。(3)相互照顾和协助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滥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和其他手段争取不正当利益,并致他人损害。依据诚信原则产生的订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随着当事人之间的联系的不断密切和发展,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这些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的责任。 (二)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合同订立以后,尚未履行以前,当事人双方都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严守诺言,认真做好各种履约准备。如果一方在履约前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或者存在着其他法定情况,另一方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暂时终止合同的履行,并要求对方提供履行担保。但是另一方在行使终止权时应严格遵循诚信原则及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能因为对方支付能力出现暂时的或不严重的困难,便借故终止合同的履行。如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行使终止权,给对方造成损失,应负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应当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诚信原则:1、要求当事人除了应履行法律和合同规定的义务以外,还应履行诚信原则所产生的各种附随义务。这些附随义务主要包括:相互协作和照顾的义务、瑕疵的告知义务、忠实的义务等。2、在法律和合同规定的义务内容不明确或欠缺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应依据诚信原则履行义务。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终止等过程中的诚信原则。(1)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以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而发生的情事变更,即使合同存在的基础发生动摇和丧失,且导致当事人利益的严重失衡,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允许当事人变更和解除合同。在情事变更时,变更和解除合同应严格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如在长期的继续性合同中,任何一方依据合同规定的条件而解除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对方,使对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一般而言,如一方违约后,如果违约并没有给非违约方造成重大损害,依诚实信用原则,非违约方不得提出解除合同。(2)在合同关系终止后,尽管双方当事人不再承担合同义务,但亦应根据诚信原则的要求,承担某些必要的附随义务。在合同的用语含混不清、意义不明时应依据诚信原则对合同条款予以解释。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解释合同,需要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公平合理地确定合同的内容。(3)在合同发生争议以后,当事人双方都应当依据诚信原则,妥善地处理争议,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无论是实行替代性购买还是替代性销售,都应依诚信原则进行,不得高价购买,低价变卖,损害另一方利益。

合同法简答题大全(考试必备)

简答题 1、我国合同法的特点:(1)从实际出发,总结与借鉴吸收相结合的原则清晰突出。(2)鼓励交易与意思自治的理念明确充分。(3)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别显著、集中。(4)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相互兼顾。(5)普遍化的合同制度与类型得到了全面规制。(6)新的法律框架科学严谨,各种新制度构筑完备。(7)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语言日超规范。 2、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3、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一般规范性是相对于民法的具体规范而言的,是指其确立一般的行为模式,并由合同法规定的一般的责任作为保障。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存在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适用合同法,而且在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时还可以直接作为判案的依据,具有在个案中可资援引的规范意义。换言之,合同法基本原则主要是与具体的合同法规范结合起来发挥法律调整 作用,主要具有补充性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依据。其次,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基本原则是由模糊概念构成的,其理解和适用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4、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意义:(1)义务内容不同。在无偿合同中,利益的出让人原则上只需承担较低的注意义务;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显然大于无偿合同。(2)主体要求不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双方均必须是安全行为能力人;而在无偿合同,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3)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来讲,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转让行为。但对于有偿合同而且不是明显的低价处分合同,债权人的撤销权只有在第三人有恶意时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过有偿合同取得该动产,否则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5、区分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的法律意义:区分这两类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明了格式合同须严格遵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否则导致无效。而非格式合同的内容则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并可根据情况约定变更。正因为如此,法律通常要对格式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处在弱势的相对人利益受到切实保障,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中就有关于格式合同的专门规定。而非格式合同已充分考虑并给了当事人双方合意自治权,无需再予特殊的法律救济。 6、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1)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2)格式合同的条款具有一方事先决定性。(3)合同条

合同法试题2

《合同法》期末练兵综合测试题(2002春) 中央电大法律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1.合同2.合同法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4.格式合同5.承诺适格6.招标7.拍定8.强制缔约9.附合缔约10.缔约过失责任11.附条件合同12.可撤销的合同13.表见代理14.合同的履行15.同时履行抗辩权16.不安抗辩权17.代位权18.合同权利的让与19.合同承受20.解除权21.提存22.抵销23.赔偿损失24.违约过错原则25.过错责任原则26.不可抗力27.侵权责任28.法律责任竞合29.法律管辖竞合30.合同解释31.买卖合同32.试用买卖33.供用电合同34.赠与合同35.捐赠36.借款合同37.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38.租赁合同39.房屋租赁合同40.承揽合同41.运输合同42.技术合同43.保管合同44.仓储合同45.委托合同46.行纪合同 二、填空题: 1.民事行为根据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 2.广义的合同法是指调整_____________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4.当事人订立合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形式。 5.根据法律是否规定一定名称和相应的规范,合同可分为_______合同和_____合同两种。 6.根据合同成立是否需要实际交付实物分为___________合同与_________合同。 7.依合同是否以交付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_________合同和_________合同。 8.要约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表示。 9.要约邀请又称___________。 10.要约在____________时生效。 11.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到达受要约人时方产生撤回效力。 12.我国《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__________的方式作出。 13.在承诺生效的时间上我国立法采取的是____________。 14.一般来说,承诺生效的地点就是合同____________的的地点。 15.合同义务又可分为________义务与__________义务。 16.随附义务可分为__________义务和__________义务。 17.合同的保全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意思表示瑕疵依瑕疵是否基于表意人自身的原因,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9.协作履行包括的内容有:及时通知的义务、___________的义务和_______的义务。20.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______年,从_______________之日起计算。 21.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主要有两种情形: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2.合同的移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招标签约是通过招标、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订立合同的。 24.合同终止的原因是指引起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____________。 25.混同的原因有_________承受和_________承受。 26.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上采用___________原则。

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一:学说与起源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法律现象。 在大陆法系,它常常被称为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规则”。该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称为“善意”原则,法国民法中也称为“善意”原则,德国民法称为“诚实和信用”原则,在日本法中称为“信义诚实”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诚实信用原则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扩张的迹象。许多法律概念、规则、规范乃至原理、制度,均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冲击或影响下发生了或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而,何为诚实信用原则,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第一,主观判断说。认为应从主观的角度来确定诚实信用的内容。第二,利益平衡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宗旨在于谋求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第三,行为规则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旨在确定一定的行为规则,这就是诚实守信、不欺诈他人的规则。 这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揭示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内涵,因此各有其理论价值。但是,由于角度的单一和方法的欠缺,它们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主观判断说因过于抽象,不易在实践中操作,因此极少被采纳;利益平衡说虽然概括了诚实信用在平衡利益方面的重要功能,但未能全面概括诚信原则的全部功能;行为规则说虽然强调了诚信原则在确定民事主体的行为规则方面的价值,但忽略了诚信原则在平衡当事人利益方面的功能。 二:概念与本质 《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在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方法。《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在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是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欺诈行为”。具体是指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缔约人应当诚实有信,遵守诺言,实践成约,正当竞争,而不能规避法律和曲解合同。它包括如下三个内容:一是合同前义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不得假借签约而恶意进行磋商,不得故意隐瞒与

论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践意义

论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践意义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一直被看作民法中的最高原则和最高理念,普遍为法律界学者称之为“帝王规则”。它适用于物权、债权等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尤其在合同法律关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当代合同法中的作用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它不仅是当事人的行为准则,更具有平衡利益的功能。本文主要论述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市场经济 《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一条所确立的就是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中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其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因而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实践价值。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涵义与本质 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阶段,及至合同关系终止后,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讲诚实,守信用,相互协作配合,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等等。就其内涵来说,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其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 诚实信用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现代民法吸取了这一道德观念,要求人们在从事活动时,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用善意的心理和方式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在不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虽以社会化理观念为基础,惟其并非道德,而是将道德法律技术化。” 诚实信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规范。不同的制度和社会经济条件,人们对诚实信用会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万变都不离其宗,诚实信用只具有伦理道德上的意义。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才成为评价一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就不再只是道德规范,而上升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法律规范,为每一个市场主体树立了一个行为准则,要求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准则去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如果一个社会的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不守合同,不讲信用,交易双方对对方履行合同都缺乏信心,那么就必然会导致市场经济活动的萎缩,也必然导致社会的信任危机,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能否恪守诚信,已经成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的适用

典型案例:合同法“诚信原则”违反不得教案资料

典型案例:合同法“诚信原则”违反不 得

典型案例:合同法“诚信原则”违反不得 黄沙涨价引发纠纷 2001年,某建筑公司(下称建筑公司)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遂于9月10日与某建筑材料公司(下称材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建筑公司购买材料公司黄沙30车,每吨价300元,合同订立一个月以后,由材料公司送货,货到付款。没想到合同订立后,黄沙的市场价却从每吨300元涨到350元,材料公司经理见状觉得按原价供货吃亏,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0月12日给建筑公司去电话,提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少供货,建筑公司当然不肯。李某遂次日安排二辆(其中一辆是借用外单位车)“130”型货车装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建筑公司,并要求以后均以“130”型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建筑公司提出材料公司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尽管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30车,但应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为此,建筑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故意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材料公司则提出,双方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因此应当撤销该合同。 “130”车型能作为计量标准吗? 关于本案中材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存在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材料公司认为自己并未构成违约,因为合同规定,材料公司应交付30车黄沙,但没有说明以什么车型装载,材料公司以“130”型车为计量标准,也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当然建筑公司对此产生了误解,但对这种误解的产生,建筑公司也是有责任的,不能都由材料公司负责。

第二种观点:建筑材料公司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违约,因为尽管合同对计算标准规定不清,但根据当地交易习惯,一般人理解30车黄沙是指用“东风牌”大卡车运载。材料公司之所以要用“130”型车送货,是因为不想按合同供货,而根本上是想减少交货数量。因此材料公司已经构成违约。 第三种观点认为:尽管合同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规定得不清楚,但依据本案的客观情况,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材料公司不应当以“130”型货车送货,否则,明显有悖于诚信原则,应当承担责任。 由于合同本身对30车黄沙究竟是用什么型号的车装载约定得不清楚,而两种车辆的载重数量又相差一倍之巨。因此究竟应该以何种标准计算交货数量,“130”车型能否作为计量标准,自然也就成为本案争议的一个焦点了。 “重大误解”还是诚信缺失? 在这个案件中,围绕“130”车型能否作为计量标准这个焦点,实际上有两个关键问题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双方是否构成重大误解;二是材料公司是否缺失诚实。 首先,我认为本案不构成重大误解,原因在于:对建筑公司来说,并未真正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他们的“30车就是指以‘东风牌’大卡车装载的30车”的认识,是符合当地交易习惯的;对于材料公司来说,实际上也未真正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作为专门生产黄沙并经常给他人送货的企业,在过去的业务中一般也都是习惯以“东风牌”大卡车为“车”的计算标准的。为什么唯独这次给建筑公司送货时却要特别从外单位借“130”型卡车来使用呢?显然,材料公司并没有发生误解,而只是因为想减少供货,故意使用“130”型车供货。 其次,我认为材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平等、自愿原则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合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在合同法中,不仅对平等、自愿作了原则规定,而且在具体制度、具体规定方面体现平等、自愿原则。比较于三部合同法,

许多是新规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二,关于合同内容。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并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当事人就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才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关于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四,关于格式合同。一是明确了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提示义务,《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二是明确规定有些格式条款无效。《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三是对格式条款的解释作出特别规定。《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发展和应用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发展和应用 王锋 (甘肃.陇南 742500) 摘要:本文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兴起及发展、在合同订立和履行等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及其适用的阐述,进一步明确诚信原则在合同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违背诚信原则而产生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诚实信用合同应用 所谓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勃兴的基础在于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在某些场合以客观公正取代私人意志选择的主观公正,限制形式上的意思自治,实现主体之间的实质平等,平衡主体之间的利益以及主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法律不再对当事人的自治行为采取放任态度,“最终由诚实信用与意思自治形成制度性妥协和反思性平衡”。诚实信用原则极大地促进了合同理论的发展,成为当代合同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传统合同理论的衰退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兴起 在传统合同理论的发展过程中,1804年,在法国大革命后空前膨胀的自由主义的社会气氛中颁行的《法国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因为“该法典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自由主义的近代合同法的基础”,法典的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约的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依当事人的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前项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法国注释法学者对法典1134条所作的穿凿附会的注释而构建的契约理论体系中,契约自由被抬高至无以复加的地位,成为传统合同理论的核心原则,并由此引出了统治西方法学界一百多年的契约法的唯意志论。 1896年诞生的《德国民法典》,成为又一部对世界法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典。关于合同方面,该法典在注释法学与实证法学基础上对自由主义精神继续进行了发扬,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成为整个契约之债的中心内容。尽管法典已有部分条文(如第138条)用诚实信用原则和善良风俗对契约自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不能适应世纪之交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需要。 自成体系的英美近代合同理论建立于十九世纪末,强调一切合同皆以形式主义的对价为内核,对价原理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所谓对价即类似互负对等权利义务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仍是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 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传统合同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合同理论的核心为契约自由,这条原则被西方法学家提高到了合同理论纲领性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唯一的指导性原则和一元主义的价值取向。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形式上的契约自由往往导致实质上的极度不公平和非正义,意思自治为中心的绝对的个人利益至上导致了社会利益与合

浅谈合同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

浅谈合同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在大陆法国家,它常常被称为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规则”。 诚信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它被称为“善意原则”。之后,大陆法国家的民法都先后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作出规定,我国《合同法》也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认。王泽鉴教授认为,诚实作用实际上被称为帝王条款,君临法域。诚实作用原则之所以被各国立法所为基本原则,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法律的不周延性为立法者所认识。立法史表明,以法律来涵盖一切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事关系是难以做到的。有的学者因此指出,成文法制度中法律漏洞存在具有不可避免性,法律体系存在着违反立法计划的不圆满性状态,其特点在于违反计划性和不圆满性。基于这种情况,只能用设立弹性条款的方法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通过对当事人提出诚实信用的要求,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订立一个范围,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确保社会利益不致因当事人的协议受到损害。其次,各种矛盾的激化需要诚信原则作为缓冲器。进入20世纪后,各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社会利益的危机,法律由权利本位走向社会本位,与“诚实信用”所蕴涵的对他人利益的尊重不谋而合,从而法律获得长足发展。德国法院依靠诚信原则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经济、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产生的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提高了诚信原则的地位。第三,衡平观念与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由严峻走向衡平,并吸收一定道德因素是法律进化中的普遍现象。诚信原则在大陆法系的确立,反映了观念和道德向法律的渗透。法律仅是实现正义的工具,一旦与其目的不合便应进行调整。法律只是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仅此是难以维持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的,必须以对人们提出更高道德要求作为补充,才能构成理想的交易秩序。 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交易和维护交易安全的作用。我国合同法将其确认为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保持和弘扬传统道德和商业道德。我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历来崇尚诚实信用的道德伦理观念,诚实信用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信者,言之实也(朱熹注)”。在我国商业习惯中,也历来将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作为重要的商业道德。我国合同法确认诚实信用原则,是对我国传统道德及商业道德习惯在法律上的确认,对于弘扬道德观念、规范交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保障合同得到严守,维护社会交易秩序。合同法要求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都应当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确认交易当事人在交易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遵循诚信原则,才能使商业交易当事人既能遵循商业道德,又能严格守约和正确履约,从而形成交易关系的正常秩序。只有在交易当事人具有诚实守信的观念时,合同才能得到严守。甚至在合同本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当事人如果是诚实守信的商人也会努力消除合同的缺陷、诚实地履行合同。反之,即使合同规定得再完备,而交易当事人是非诚实守信的,合同也难以被严守。第三,原则的功能随着交易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诚信原则不仅具有确定行为规则的作用,而且具有衡平利益冲突、为解释法律和合同提供准则等作用。尤其是考虑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编者按」今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至此,历经六年修改的统一的《合同法》终于诞生了。《合同法》的颁布,无论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落实《合同法》,本刊邀请了我国著名的法学专家,就《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重大突破及得失等问题撰文,以飨读者。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执行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合同法的灵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区别其他法律的标志,集中体现合同法的基本特征。如果把合同法比做建设物,那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不是栋梁,更不是砖瓦,而是和栋梁、砖瓦有机结合的体现该幢建筑物的风格。 有人认为学习、适用合同法,重要的是具体规定,基本原则是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纳领,纲举目张。基本原则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某一章节、某一制度,而贯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导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指导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也起着指导作用。基本原则是正确理解具体条文的关键。基本原则的第二个作用是补充作用。对合同法的某个问题,法律缺乏具体规定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基本原则来确定,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基本原则解决纠纷。基本原则不是虚无缥缈的,法律的各项制度、各项规定,都闪耀者基本原则的光辉,都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当然,基本原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备而不断丰富。中国新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从字面上看,和1986年颁布的中国民法通则以及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的规定没有差别,但内涵以及外延和过去有不同,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事法律也不断完备。 (一)平等、自愿原则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强调和宣传平等、自愿原则,在中国目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意义重大。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管理的意识比较强,服务和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有的把不合理的干预当作保护。实际生活中有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审判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判决、裁定的形式代替当事人的合同权利;有的当事人利用经济优势,强迫另一方接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不少法律法规在实行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基本原则的,并且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这基本原则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请跟随律伴小编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一、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各方应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订立合同。 2.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是贯彻合同活动整个过程的基本原则,在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当事人不得滥用权利,不得在合同中规定显失公平的内容,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与违约责任的承担。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善意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有欺诈等恶意行为。在法律、合同未作规定或规定不清的情况下,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解释法律和合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5.守法、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合同可撤销 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合同可以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成立的合同;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诈成立的合同; (四)因胁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三、合同无效

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经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平等、公平、意思自治等五种,详细内容各位可以从上文中进行了解。小编在此就不赘述了。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律伴网站的在线律师,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帮助您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律伴网http://biz.doczj.com/doc/465440062.html,/

论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论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在当代合同法中的作用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它不仅是当事人的行为准则,而且具有平衡利益的功能,以实现社会正义。正确理解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特别是掌握诚实信用原则在先合同义务、合同附随义务以后合同义务、合同解释中中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诚实信用合同法 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阶段,及至合同关系终止后,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讲诚实,守信用,相互协作配合,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等等。诚实信用原则,在大陆法系被视为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有“帝王规则”之称,是一切民事活动都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适用于物权、债权等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尤其在合同法律关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① 在合同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设立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因为诚实信用原则有着其他合同法原则所不能代替的功能。第一,诚实信用原则是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必须具备诚实、善意的内心状态的要求。②第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③第三,法无明文规定时,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解释和补充法律的功能,直接用于裁判案件,堵塞法律的漏洞。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它最早是作为一种商业贸易管理,被商人们普遍认可和公认,后在合同法中成长起来并最终发扎成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近代以来,各国民法典或合同法基本确立或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契约应当以善意履行之。这里的“善意”即可解释为诚实信用。《德国民法典》第242条规定:无论任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依诚实信用为之。④ 为了适应世界民法的发展趋势,我过的《合同法》确立并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其不仅在一般规定中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解释乃至终止,整个交易过程始终贯彻着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丰富了我国合同关系的内容,体现了现代合同法对当事人保护周密化、精致化的趋向。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诚实信用原则。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一方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致使另一方遭到损失的,过错一方应当对另一方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它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是当事人之间在不存在合同关系而难以使用违约责任的情况下产生的责任,是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而承担的责任。先合同义务是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的一种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化和操作性反应,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制度层面最直接的体现之一。通常,先合同义务是自缔约当事人双方签订合同而进行互相接触磋商开始主见产生的注意义务,包括相互协助、相互保护、诚实信用等义务。⑤ 按传统民法理论,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也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过错致使合同不能成立,而导致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而为此积极准备的相对方遭受损失,此种损失仅因合同没有成立,而失去对过错方的约束,有违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为此缔约过失责任和先合同义务也就产生了。现代民法不仅要求保护已经成立的合同关系,而且在缔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也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先合同义务。 为适应现代民法的这一要求, 我国合同法第42条规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 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 假借订立合同, 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 则的行为。这些规定确立了缔约上的过失责任。与此同时, 该法第43条还规定, 当事人在订

合同法诚信原则分析

合同法诚信原则分析 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纠纷和商业摩擦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隐患。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合同法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现今合同中出现的不诚信问题及诚信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作用,以期望使诚信问题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合同法;诚信原则;探究诚信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所谓“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就是诚信的具体体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等都将诚信作为自己宣传学说的优良品质,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而已。而西方国家中,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将诚信列入法律之中,可见诚信的重要性。而中国现代的合同法,更是离不开诚信原则的支持,合同从最一开始的制定到签订遵守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诚信原则。笔者通过探究合同法的诚信原则,以期望获得人们的重视。 一、合同法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 合同法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合同谈判过程中的诚信、合同签订后双方在履行过程中的诚信、合同终止后的诚信三方面。合同谈判过程中的诚信(又称为磋商中的诚信),在合同谈判签订的过程中,双方不能通过恶意隐瞒、欺诈或者胁迫的方式来促成合同的签订,如果这样,会导致谈判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合同签订后双

方在履行过程中的诚信(又称为诚信履行),就是在确立合同关系之后,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双方不能滥用权利,不能违反诚信的原则。合同终止后的诚信,合同终止后,也要履行诚信的义务,在合同终止之后,双方有义务做到合同终止后的通知工作、协助或者保密的工作。 二、现今合同中出现的不诚信问题 诚信原则在合同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双方都诚信才能确保合同关系的成功建立。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合同在签订中依然存在这很多不诚信、欺诈的问题,下面笔者做一个具体的介绍。合同内容的不规范。一般来说有效的合同其每一条款都应该表达准确清楚,所使用的语句必须严谨且没有任何歧义,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语句绝对不能在合同中出现。[1]这样双方发生纠纷时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但是许多合同在实际制定时,却存在着很多语句上的歧义,不利于双方合同的签订。在一些条款的遣词造句上,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缺乏和工作的不认真使得他们对使用语句的意思不能清晰地把握,很多时候造成词语的无用。也有的因为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导致语句的意思发生颠覆性地改变。面对这一问题,国家的相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模板。一些企业之间为了偷税漏税或者进行非法的经营活动,往往采取签订一些虚假合同。从这些合同的本质来看,是为了掩盖他们的非法本质,故而这些合同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的效益。有的一旦查出,还会追究企业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的条款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为一企业的相关人员,为了尽快签下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多篇范文)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多篇范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平等、白愿原则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白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白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白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白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白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白愿”不订立。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白愿”地不去办理。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