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在读书与治学中的意义古籍,是指1911年以前产生的内容为反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版本学,是一门研究图书在制作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流传过程中的递变演化,考辨其真伪优劣的专门科学。
作为版本学的一个分支,古籍版本学在古籍文献的整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订正、修缮古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的图书,主要是以写本和印本两种形式流传后世的。
由于写刻的时代不一,地区有异,写刻者不同,以及抄写方式和刻写方式的差别等原因,特别是其中可能有藏书家进行修改、删订,古代图书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而古籍版本学就是让我们研究这些古籍的流传与递变,教会我们分清优劣、辨明真伪的一门学问。
古今伪书极多,情况比较复杂,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古籍版本形式多样,鉴定版本,研究版刻流传情况,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伪赝古本,去伪存真,保护真正的宋元善本,也为古代的文史研究提供可信的文献资料。
甄选出其中的优秀版本,剔除其中的伪书、讹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我国古籍版本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自先秦开始,便有学者从事与古籍版本相关的修改、删补等工作,孔子可以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从西汉初,政府开始注意对图书的搜集与校理。
到西汉末,则出现了刘向、刘歆父子领导的大规模校书活动。
从西汉到唐末五代,版本活动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在这一漫长时期内,图书虽有简册到纸写的发展,但其形制以卷轴装为主,人们还不大注意,对图书版本风格的特征的研究,更没什么理论可言。
古籍版本学到明清时期达到了兴盛时期,涌现了大批版本目录学著作,在体例上更加完整,路数版本内容更加广泛,也出现了许多版本学鉴定专家。
然而直到当代,我国的古籍版本学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是长期显得零散而模糊的古籍版本学成为一门自成系统、独具放歌且颇有发展前途的学科。
古籍版本学对于我们阅读图书和学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现在影印古籍为例,学习版本学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道工序。
整理古籍,在标点,注释,今译等工作之前要从事校勘工作,而校勘之先必须搜求异本来正本清源,理出版本源流,从而选择最好的本子作为底本。
这是整理古籍成败的关键。
我国流传下来的一个名字的古籍,其版本可能有好几种。
其中,版本肯定是有优有劣的。
我们在影印时,自然是要选择其中比较好的版本。
以《汉书》为例,班固在著述此书的时候,多用古字古训,较为难读。
因此,在后世有许多人为此书做注。
而其中确知最早的当属应肋、服虔两家,但是此两书皆已亡佚。
从时代来看,这两家距离班固著述时代最近,若刊印《汉书》当以此两家优先,但是,却已经不能够了。
唐代颜师古,以其叔父游秦的《汉书决疑》为基础,集东汉以来二十三家之说,总为《汉书》注,较为精核。
于是后世《汉书》大多以颜注作为注本。
如果没有学习过版本学,也许我们无法从中选出最好的版本来,但是,当我们具有一定的版本学知识之后,会发现,这事非常简单的。
而在点校古籍的时候,古籍版本学的作用则更加明显。
点校古籍从刘向父子开始,就开了广搜众本的先例。
宋朝岳珂校刻《九经三传》竟用了二十三种不同版本。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比较各版本的优劣异同,从而找出精善之本为底本,然后再与其它版本勘比较对,是正谬误,最后整理出更好的精校版本。
这中间,首先要有一个研究确定版本的过程,没有这种工作,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可见,古籍版本学对于研究、影印古籍是有很大作用的。
其次,古籍版本学是读书治学的根基。
读书治学,先了解版本,就可以弄清楚应看哪种版本的书,哪种版本的文字内容比较完整,较为正确,是可靠的资料,才能少走弯路,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清人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这是切身感受之言,说明了读书与版本之间的关系。
阅读古籍欲获好的效果,必先选择好的版本,如果部研究版本,就不知何者劣,何者优。
如
果读了误本、劣本,非但不能掌握原意,甚至还可能闹出笑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载: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芋也”,乃为“羊”字。
人馈羊肉,答书云:“指惠蹲鸱。
”举朝惊骇,不解事义。
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元氏之世,在洛景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者》,而颇纰缪。
误反“颛顼”字:“顼”字当“许录反”,错做“许缘反”。
逐谓朝士曰:“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耳。
”此人先有高名,翕然信行。
期年之后,更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错焉。
这是由于读误本书而闹出的笑话。
当然,读误本书于己有害问题还不算大,但是,如用以教人,则会误人子弟。
此外,在撰写论文引用古书的时候,也会涉及到甄选的问题,也要讲求版本。
比如在引用古籍时,是选择《四部丛刊》还是《四部备要》?是选择《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还是原刻本?不懂版本学是无法给出好的答案的。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估计版本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些古籍资源。
最后,对於今天的图书馆工作,比如编写馆藏古籍书目、撰写善本书志,首先要鉴定版本,这些都要有版本学知识。
在古籍研究上,我们要探究古籍的源流,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通过前人的版本目录寻找,找出历代对某书不同版本的著录,并进一步通过前人有关此书的提要或者题跋,了解其版本流源。
这样就可以大致掌握此书在版本上的发展变化,然后选择出最有价值的版本,以供研究之用。
没有版本学知识,对于中国的古籍便无法做深刻、正确的研究和探索。
如果我们不能从浩如烟海的流传下来的古籍中择出其中的优秀版本,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每一个从事古籍和古汉语、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和喜欢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学习一些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古籍版本学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古籍众多,目前所拥有的古籍人才较为匮乏,因此,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古籍版本学,为研究我国的古代文明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