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课讲述的是西汉的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为后来的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后世王朝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只有两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但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
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
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巩固了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授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概述西汉
建立的基本情况。

()汉初的社会景象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
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
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历
史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
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
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①建立时间:公
元前年。

②都城:长安。

③建立者:刘邦,
史称汉高祖。

()阅读材料和图
片,回答问题:
①经济萧条、国
家贫困。

②原因:秦的暴
政和秦末长期的
战乱。

学生自由讨论问
题。

培养学生阅读
的能力和归纳
问题的能力。

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
体,共同研读
与本课相关的
史料,获取有
效历史信息。

培养和发展学
生运用史料进
行实证的能
力,教会学生
如何搜集、辨
别、选择和使
用各种历史资
料,在史料中
发现线索和有
效信息;培养
学生“史由证
来,论从史出”
的证据意识。

休 养 生 息
西汉建立:公元前年,定都长安
汉初国家呈现残破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原因 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措施
作用: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经济发展,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文景之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