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论文 -浅析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色

建筑设计论文 -浅析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色

建筑设计论文-------------浅赏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色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市贝尼朗岬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

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

每个倒过那里的游客们都会有种碧海蓝天的感觉!!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外观及结构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

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

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

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

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

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

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

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

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

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内部装饰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

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

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

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

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

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

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

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木材,忠实呈现澳大利亚自有的风格。

悉尼歌剧院内部图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政府与Jorn Utzon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於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

之后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悉尼歌剧院座落在三面环水,距海面19米的一座花岗岩基座上,故又称海中歌剧院,它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

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它的屋顶由十块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搭成的,壳外头覆盖着105万块白色的奶油色的瓷砖。

两组巍峨的大壳顶覆盖着并排而立的音乐厅、歌剧厅和休息厅,其中3块壳顶面海依抱,1块背海而立,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7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

这个占地1.8公顷的庞然大物临街一面是一条用赫色花岗石铺面的,世界上最宽的91米台阶。

壳体的开口处是休息厅,它有一片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米的玻璃镶成的墙面,休息厅的旁边是音乐厅和歌剧厅,音乐厅由围绕表演台四周是一个可容2700位听众的座席。

歌剧厅由除了有1550个座席外,还有一个可接待世界上所有大型演出的配有转台和升降台的440平米的大舞台,台前有两幅豪华的由法国织造的毛料幕布,一幅名为“日幕”,它是用红、黄、粉红三色织成的图案,好似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另一幅名为“月幕”,它是用深蓝、绿色、棕色组成,犹如一弯新月隐挂云。

悉尼歌剧院的三面环海,外形曲线流畅,白色的奶油的瓷砖给人干净舒畅的美感,犹如一个即将远航的帆船,与周围的环境混为一体。

悉尼歌剧院的外壳采用不规则的流畅的曲线,体现出一种现代气息,外壳错落有致产生一种韵律。

色彩虽然比较单一,变化少,但不会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干净,大气,神圣的感觉。

悉尼歌剧院改变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现代“包豪斯”的艺术风格,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典范2000年悉尼奥运会,让我们更多地领略了澳大利亚的美丽,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莫过于悉尼的标志——悉尼歌剧院了。

蓝天碧海间,悉尼歌剧院静卧在海边,在阳光的映耀下,分外勾人心魄。

它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象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有诗意。

悉尼歌剧院最动人的就是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海天交接之地,歌剧院如贝壳,又似白帆,清新自然,明快轻盈。

举世的建筑无不竭力宣示人工的伟大,只有悉尼歌剧院,是竭尽人工之力来宣示自然的壮丽。

它在大地之上,海洋之滨展示着和谐、优美,诉说着人类对自然的热爱。

你可以从各个方位,各个时间去看它,它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和谐,那么与世无争。

让欣赏歌剧的人听歌剧之前就已经身心愉悦,放松。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它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白色的帆状屋顶由10块大“海贝”组成,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

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

对于歌剧院的造型艺术也是全世界瞩目的——像是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这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外观。

这栋建筑物的形状实际上参照了一个被拨开的球体的扇形部分。

悉尼歌剧院是多数人能从图片上认出来的少数现代建筑之一。

对许多来说,它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

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

歌剧院的独特设计,表现了巨大的反传统的勇气,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

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程技术人员光计算怎样建造10个大“海贝”,以确保其不会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时间。

历时14年,于1973年完成。

它既是一座歌剧院,同时也包括两个剧院、一个音乐厅、若干个餐馆、一个电影院、多个艺术画廊和一个图书馆。

可以说,悉尼歌剧院已经成功地想人们展示了悉尼的形象,更好地代表了悉尼。

悉尼歌剧院是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筑物,更可以说是悉尼市的灵魂,并列于举世文明的建筑物之列。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

歌剧院内部,共有四个厅,分别为音乐大厅、歌剧院、剧场和音乐厅。

音乐大厅座位有 3 千余个,其余各厅从 420 个到一千五百个不等。

音乐厅是歌剧院内最大的厅堂,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位于音乐听的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它由10500个风管组成。

此外,整个音乐厅的建材使用的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歌剧院内部有许多地方是用法国进口的玻璃所镶嵌上的,配上澳洲独有的建材材料,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马亚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

虽然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的装潢事故费尽心思,但是欣赏悉尼歌剧院的重点还是应该注重远眺的感觉,而不能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内部的游览中。

在进入歌剧院之前,不妨在它的周围和对岸找几个地方,多角度、远距离的像欣赏油画一样慢慢的品味。

悉尼歌剧院,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参观悉尼歌剧院建筑总面积88258平方米,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台上。

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石铺面。

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室外水泥阶梯。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

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

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

它矗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上,紧靠着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桥的一块小半岛上,三面环海,南端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

其整体建筑独具特色,雄伟而不失俊美,独特新颖而让人浮想联翩,是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亦是悉尼的代表性建筑。

其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上平台上。

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石铺面。

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室外水泥阶梯。

整个歌剧院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

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高低不一的尖顶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