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从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实践性和矛盾性谈建筑设计原理——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为例作者:谢鹏义【摘要】: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

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

2.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具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平面.体现了工程技术在其建筑构成和机场系统中的运用。

设计由连续3个候机大厅构成.并与航空港主建筑相连。

A厅为国内候机厅.与航空港直接相连。

国际大厅B和C沿中轴排成一列.通过自动人流传送系统与航空港相连。

每个机场大斤都是十字形平面.从空侧区的核心向四面延伸出4个航空码头。

这种布局有效地集中了机场服务设施.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乘客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同时也营造了最有效的空侧区设计。

【关键词】:概况;位置;环境;建筑布局;功能;特征;创意【引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

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继承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与功能性于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的同时,又有旅客对T3的坐标定位功能。

3号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3号航站楼采用的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捷运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无线电视监控系统监控车厢内旅客情况,安全快捷、绿色环保。

新机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因天气原因发生航班延误的现象将大大减少。

系统、城市轻轨到楼前系统、自动飞机引导系统是首都机场的5大亮点工程,均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项目。

其中旅客快速通行系统、行李高速传输系统、自动飞机引导系统为国内首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新机场将体现出“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中国第一国门”新形象。

作为中国建筑史上一件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通过对它的分析认识,可以让我们对建筑与空间,建筑的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民主性、社会性等建筑基本属性以及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实践性和矛盾性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正文】一、概况简介:1.位置环境。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中远期规划研究。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也能够顺利起降。

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交通中心位于3号航站楼前,地下有两层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巨大停车场,可停车7000辆。

旅客从停车场下车后,乘坐电梯可直达候机楼内,避免了携带行李上下奔走之苦。

在交通中心的地面上,就是轻轨交通车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这一椭圆形玻璃壳体结构不但将是机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为旅客带来便利。

届时,旅客可从城内乘坐轻轨交通直到航站楼。

2.建筑布局。

(1)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龙吐碧珠——指的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称停车楼。

这一次扩建的停车楼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拥有7000个停车位。

龙身——是扩建工程的主体。

作为“龙身”的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

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龙脊——指的是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这也是整个T3工程中最为壮观的地方。

这里的钢网架由红、橙、橘红、黄色等12种色彩起伏渐变而成,如同彩色云霞托起腾飞的巨龙。

龙鳞——是屋顶上正三角形的天窗,从远处看,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

可以自然采光的“龙鳞”天窗,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这样的技术。

航站楼天花板上有155个这样的采光天窗,能让阳光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

龙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设计师利用了本次扩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资建设的进场交通工程,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一条轻轨和一条地方路改造。

(2)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由T3A主楼、T3B、T3C主楼、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

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T3主楼一层为行李处理大厅、远机位候机大厅、国内国际VIP;二层是旅客到达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捷运站台;三层为国内旅客出港大厅;四层为办票、餐饮大厅;五层为餐饮。

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呈“人”字形对称,在南北方向上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

3.功能及特征。

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98.6万平方米,分T3-C、T3-D、T3-E三个功能区。

T3-C区用于国内国际及港、澳、台乘机手续办理、国内出发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T3-D区暂用于奥运及残奥会期间包机保障,T3-E 区用于国际及港、澳、台出发和到达。

3号航站楼前的地面交通中心(GTC),是一个集轨道、停车、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一层为商业区,二层是机场通往东直门的机场快讯站台层,地下各层是多达700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

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空中客车A380等新一代大型客机可在首都机场起降。

3号航站楼南北两座建筑(T3C和T3E)由于距离过长,两座楼之间会建造旅客捷运系统以方便乘客。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捷运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

分别设置在T3C、T3D、T3E共有3个车站。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组成,覆盖了T3C、T3E及连接T3C与T3E行李隧道的相应区域,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系统总长度约70公里。

航空公司只要将行李运到分拣口,系统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将这些行李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大大减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时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二、设计方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具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平面.体现了工程技术在其建筑构成和机场系统中的运用。

设计由连续3个候机大厅构成.并与航空港主建筑相连。

A厅为国内候机厅.与航空港直接相连。

国际大厅B和C 沿中轴排成一列.通过自动人流传送系统与航空港相连。

每个机场大斤都是十字形平面.从空侧区的核心向四面延伸出4个航空码头。

这种布局有效地集中了机场服务设施.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乘客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同时也营造了最有效的空侧区设计。

乘客的流动是直接的.他们姗要做出行进方向选择的次数被降到最低。

三、方案分析:1.设计基本要求。

旅客进出港流程的简洁,机场运营管理的实用性及建筑设计的美观性。

正立面体量最大(790米),流线型屋面完整连贯,一气呵成,气势恢弘,有较强的文化内涵;主楼屋顶为流线型,具有动感。

旅客方向感较强,利用捷运系统进行楼层变换,流程最简捷。

交通中心设在楼前,与进出口层有较好的衔接,与目前世界最成功机场——香港机场的交通中心一样,旅客捷运系统又好于香港机场。

捷运系统为敞开式,旅客感受好,仅国际旅客乘坐捷运系统,布局最简洁;结构跨径最成熟合理,结构标准化和模块化,利于工厂化施工,施工最方便。

该设计方案目标是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设计得像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首都的标志性建筑,旅客在享有舒适、方便空间的同时,机场的商业资源也可以最大发挥。

四、建筑创意:1.科技成就一流机场。

(1)“穿”玻璃外衣;3号航站楼不再封闭光线,将采集自然光。

屋顶天窗的朝向是东南方向,最大程度地吸收早晨的阳光。

3号航站楼主楼外墙是用玻璃装饰的玻璃墙,由钢支架和透明玻璃组成,就像给为主楼工程“穿”上一件件透明的外衣。

站在候机楼内,旅客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欣赏到室外的景色。

技术指标:3号航站楼玻璃幕墙是按照北京市50年一遇的瞬间是风压设计的。

玻璃幕墙的抗风性能、空气渗透性能(气密性)、雨水渗透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均达到一级,玻璃幕墙采用钢化中空玻璃,耐撞击性能达到二级,保温性能、隔声性能达到三级。

同时,玻璃幕墙采取框支撑玻璃墙和当今世界流行的拉索拉杆式支撑玻璃幕墙两者技术上结合,采用挤压成型的高强度铝合金横梁来承担水平方向的荷载,高强度不锈钢吊杆来承担垂直方向的荷载问题。

2.16种渐变颜色在国际上首次选用。

3号航站楼在设计上一改国内外其它航站楼采用单一色调的传统方式,采用了16种渐变颜色组合布置,使室内形成16种不同的色彩空间。

这种设计在国际上是首次被选用,突出了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华贵与现代特色。

3.节能、环保和经济。

(1)节能方面表现在楼内隔墙采用的是空心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轻质隔墙等节能产品,T3A主楼与外界接触的部位都经过保温处理,大巴通道和候机楼之间设有保温层,达到设计节能的目的。

(2)环保方面,对主楼内使用的石材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仅要求厂家提供产品合格证、放射性检测证明等,材料进场后还要进行抽样检查,送到外部具有CMA认证资质的试验室再次进行放射性检测;楼内卫生间、洗手间、设备机房等2万平方米的地面防水施工全部采用无挥发性的环保防水材料;隔墙墙面采用的界面剂、拌合砂浆使用的胶粘剂一律采用环保产品,不使用可能产生对室内环保产生污染的材料。

(3) 坚持经济性,地面石材铺装也采用方形分格,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