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许昌
目录
• • • • • • 一、地名由来 二、旅游胜地 1、春秋楼 2、霸陵桥 3、其他景点 三、时尚许昌
一、地名由来
“许”字来源于许由,上古时期高士的许由带领许氏部 落在现在的许昌一带聚居,后来这一带就成了许国的封地, 许由亦被许姓尊为始祖。 许昌名字里的“昌”,则来源于在东汉末年在许昌定都 的曹魏政权。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当 时的许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汉献帝禅让,曹操之 子曹丕在许县登基建立曹魏政权。因“魏基昌于许”,曹丕 遂把“许县”改称许昌,许昌这个城邦地名从此固定下来, 沿用至今。
曹冲称象处位于青梅园西南侧, 景区采用石雕和蜡像的手法,生动 地再现了当年曹冲称象的历史情景。 由于少年曹冲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智 慧折服了满朝文武,成为了现在小 朋友们心中的偶像,因此,此处景 点备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欢迎与喜 爱。
灞陵桥又名八里桥,横跨于石梁河之上,如 弯月卧波。两岸垂柳与蓝天相衬,与绿水相映, 一湾泓水,波光粼粼。灞陵桥始建年代无考, 据1991年对原桥遗址的挖掘清理,桥基为元代 构件,上部为明、清建筑。桥上遗留构件有石 雕栏板、戏水龙头、望柱、石狮、石猴等,现 均存放于关帝庙内的复原桥上。
大成殿,主间内供奉着高约4.5米的孔子坐像。慈眉善目,双手合十,显得 谦恭而随和。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是曾参、颜回、子思、孟轲四位人物立像。 这四位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如颜回。或是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孟子。
甘糜后宫
问安亭
后宫一角
2、霸陵桥
灞陵桥景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京广铁 路许昌站的城市西郊。景区由三国胜迹灞陵 桥(又名八里桥)、关帝庙及古典园林建筑 组成。占地160多亩,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 厚,是许昌市龙头景区,也是《中国文物古 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
青梅亭为灞陵桥景区青梅园的主要建筑,因“青梅煮酒论英雄”和“闻雷失 箸”的三国历史故事而闻名于世。
3、其他景点
丞相府
伏皇后墓
贾诩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窑遗址
射鹿台
夏侯渊墓
许昌人
文峰塔
许昌故城遗址
华佗墓
三、时尚许昌
广场
文峰广场
春秋广场
帝豪广场
西湖
公园
许 都 公 园
生活广场
时代广场
谢谢观赏
泮池 文庙“泮池”。据说在科举时代,州县学府叫做泮宫。童生们经过考试进入县学 叫“入泮”。入泮,要在泮池桥上举行入泮仪式。在民间,还将泮池桥叫做“状元 桥”。说是赶考的学子们只要在桥上走一走,就可以在当年的科考中金榜题名,荣 登状元。
戟门
戟门,五开间灰瓦硬山式建筑。顾名思义,戟门应该是存放兵器的地方。据说,当年的 州官县令每逢新上任,或是春、秋两季的祭日,都要到文庙祭拜先师孔子。他们出游时, 往往是前呼后拥,旌旗仪仗遮天蔽日。可是,当他们进入文庙经过戟门时,必须是文官 下轿,武官下马。并将兵器仪仗陈列于戟门的两侧间里。然后,再整装弹尘,必恭必敬 地去朝拜孔圣人。
桃园位于碑廊东侧,桃园与碑廊共同形成了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的巧妙布局,充分展 现出古园林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许昌关帝庙隔壁修建桃园也有许昌地域的原因。关羽死后有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一 生:“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功在许昌。”许昌是关羽精神的所在地,是关 羽辉煌一生的起点,而他这一生的精神又始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桃园 内建有结义石、结义亭、结义堂,正是为了纪念刘关张三兄弟的结义精神
XXXXXX X年X月
关帝庙碑廊位于春秋阁北侧,景色优美,风光秀丽,内涵深厚,碑碣荟萃,是游客领略 景区深厚文化内涵的绝佳场所。现集于关帝庙碑廊的众多珍贵碑刻,内涵深厚,书法精 湛,画艺上乘,为研究历史文化、三国文化、许昌文化和关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证资 料,具有极高的史存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碑廊内现存有一座“复原”的灞陵桥。这座桥是据1991年对原桥遗址的 挖掘清理后,在元代桥梁所遗留下的石狮、栏板及望柱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恢复出来的,原桥为青石灰砖结构,三孔,通长17米,高2.88米。桥上所用的雕刻几乎 全是原桥遗留的部件。有石雕栏板、戏水龙头、望柱、石狮、石猴、鹤、鹿、牛等图案 栩栩如生,堪称明雕刻工艺的精品。望柱上边是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八仙人物,历经数百 年的沧桑,仍然闪耀着夺目的风采。
二、旅游胜地
1、春秋楼
关公秉烛达旦处
关公宅
关公像
许昌文庙
麒麟瑞祥照壁
“麒麟瑞祥照壁”,系明代遗留下来的石刻精品。它的上部为庑殿式脊顶;中部有四 柱三间,麒麟图案就在中开间里;下部为刻有俯仰莲花的须弥座。在照壁檐下的额 枋上镌刻有“仁、义、礼、智、信”五个篆字。这五个字就是宋明礼教“三纲五常” 中的“五常”了。其实它就是封建社会所倡导的五条道德规范。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 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 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 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 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 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 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
灞陵桥下这条河是一条千 年古河。名叫“石梁河”, 一千八百多年前曾经是曹操 的运粮河。古代兵家打仗, 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 行”,所以这也是一条重要 的运粮河。 庙内充分利用东西对称的回廊, 绘制了以三国故事为背景、以 介绍关羽生平简历为主线的圣 迹壁画。通过“关羽降生”、 “ 桃园结义”、“温酒斩将”、 “夜读春秋”、“单刀赴会” 等36个大型彩绘,生动、传神 地向世人展示了关羽“忠义仁 勇”精神和他那富有传奇色彩 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