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文山

我的家乡——文山

我的家乡——美丽的壮乡——文山
基本概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

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

州府驻文山县开化镇,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

323国道横穿全境全州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97%是山区和半山区,岩溶面积占51%,境内多石灰岩地形。

境内有南盘江、西洋江、盘龙江流经。

海拔一般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70%的地区属亚热带气候,30%的地区属温带气候。

年均气温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时,无霜期273~353天,热区面积占21%。

文山特产:
1995年末,有耕地342.8万亩(农民人均1.2亩),宜林荒山297.3万亩。

经济作物有著名的三七、八角、辣椒、茴香、油茶、油桐等。

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及多种水果。

矿产有煤、铁、锡、钨、锰、锑、锌、铅等。

有电力、化肥、农机制造、煤炭、制糖、造纸、医药等工业。


里气候温和,土壤也适宜三七药材生长。

《本草
纲目》中称三七为“金不换”,文山州盛产三七(田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故世称文山为三七之乡。

名胜有邱北普者黑、文山三元洞、
广南坝美世外桃源等。

民族简介:
全州有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

1995年末,总人口308.03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286.5万人,占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人口171
万人(主要有:壮族91.9万人,苗族38.2万人,彝族29.7
万人,瑶族7.7万人,回族2.1万人,傣族1.4万人),占总
人口的55.5%。

2003年人口332万。

各民族多为分散聚居
或单居,大体上是汉族、回族住街头,壮族、傣族住水头,苗族、彝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

全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较为集中地展现民族风情特色的重要民族节日有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彝族
的“跳宫节”、白族的“火把节”。

矿产资源
储量居云南第一位的有锰、铝、锑、砷等8种, 居第二位的有锡、锌、钨等6种, 还有金、银、铁、铅、铜、镍、钛、煤、磷、大理石、氟石等一批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

行政区划
2005年,文山州包括了八个县:
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富宁县,马
关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

历史沿革
1950年设文山专区,专署驻文山县。

辖麻栗坡市及文山、砚山(驻江那镇)、丘北、广南、富宁、西畴(驻西洒镇)、马关等7县。

1955年麻栗坡市改设麻栗坡县。

文山专区辖8县。

1958年4月1日文山专区改设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文山县。

原文山专区所属文山、砚山、
丘北、广南、富宁、西畴、马关、麻栗坡8县由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领导。

撤销砚山县,并入文山县;撤销麻栗坡县,并入西畴县。

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辖6县。

1961年恢复砚山、麻栗坡2县。

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
辖8县。

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仍驻文山县,辖文山、广南、西畴(驻西洒公社)、麻栗坡(驻麻栗坡镇)、马关(驻马白公社)、丘北、砚
山(驻江那镇)、富宁等8县。

文山三七
全世界的三七产于中国,主产于文山。

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

全国90%以上的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文山,全国质量最上乘的三七也产于文山,文山是个三七王国。

三七是云南省重要的生物资源,是文山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七是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热带的残余植物,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适宜于冬暖夏冷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于阴性的生态环境。

文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于三七生长,人工栽培三七的历史已有400多年。

三七的根、茎、叶、花、籽都是宝。

三七的种植周期是三年。

一年七用种籽(因其种子是红的,所以当地老百姓叫红籽)点播长出的幼苗叫一年七。

移栽成活的当年叫二年七。

第三年秋末到冬春采挖,就是三年七。

人类对三七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三七是一种品质十分稳定的常用药食同源植物,自古以来就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因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进补强体的神奇功效而广泛用于民间。

特别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将文山三七收载并对文山三七作了“三七能治一切血症”的记载之后,三七便逐渐被世人接受和利用,二年生三七生产状况及未成熟种籽形状,并成为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血瘀症的圣药。

中国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里也有用“开化三七治疗血病的猫述(开化即文山,文山州府所在地现仍叫开化镇)。

今年四月,文山单个三七重936.69克的三七王还被载入吉尼
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三七的开发利用也越
来越广泛,并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他们纷纷对三七进行深入的药物化学、药理学等
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三七含有24种
三七皂甙、以B一榄香烯为代表的77种挥发油成份、以三七素为代表的17种氨基酸和以三七多糖、三
七黄酮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揭示了三七
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抗炎、延缓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生
理活性。

三七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独特作
用为三七的医疗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拓宽了利用的
巨大发展空间。

特别是延缓衰老、保持机体生理
平衡方面更有具有显著的功效。

享誉海内外的云
南白药就是以文山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世外桃源——坝美
晋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流传千古,后人在赞赏其优美风光
的同时,可能最重要的还是那里与
世隔绝,保持了千百年不变的淳朴
民风,最近,一个现实生活中真正
存在的桃花源被人发现了,那就是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村。

坝美不论是在自然特征上,还是在社会人文环境上,
均是《桃花源记》描述内容的惊世再现。

该地区山峰奇异,河谷幽美,阡陌纵横,河流山溪蜿蜒奔流,常年流水不断,溶洞层叠散布在山峰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源,冷泉、热泉四季不绝地涌腾。

“世外桃源”被四山环绕,中间有一坝,坝中弯弯曲曲有条河,而河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约1公里长的溶洞,无
论从汤那村或进从落水洞村入坝美村,均须穿过幽长的水洞。

乘船穿过狭长幽深的水洞,地势豁然开朗,形成别有洞天的幽美环境。

古榕翠竹间坐落着一个壮乡村寨,村民沿河修造设置的水车和田间篱笆构成一幅乡村小景。

这块土地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村内古树葱葱,保存着多种植物资源,榕树、木棉、青大树、海芋、灌木等,各种野花和藤子散布在河谷中。

在河谷、群峰和峭壁中,还有猴群、飞狐、野兔、野鸡和多种鸟类。

猴爬岩时时可见飞狐滑翔,早晨的清河谷中但闻百鸟啼鸣。

坝美村远在宋代就已形成,至今宋代壮族英雄侬智高的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

村中保留着较完好的云南文化特色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生动体现了壮族农耕社会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邻里和睦的田园牧歌情趣。

村民的食物、衣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基本上靠自己生产,建造房屋不用出钱请工,邻里之间团结互助是壮家人的优良传统。

村中依时定期举行祭龙、围鱼、对歌、演练古兵器舞、斗鸡等传统的集体活动,保留着浓厚的壮族传统文化色彩。

当地农民少问世外之事,乐于农耕,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共同遵守古风遗俗,保存了壮族文化的精髓。

村中现存并使用自制的生活器具,诸如木梯、木背柴架、木灯架、石磙、石缸、绣花鞋等。

村民崇敬自然、崇拜神灵和祖先,村里还有保留完好的土地庙、龙神庙、筒子钱杆、花公花婆台。

特异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使坝美村成为展现“世外桃源”小农经济社会形态和传统乡村田园野趣的人文景观。

欢迎来到美丽的壮乡—文山!
优美的歌声激荡起你的心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