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变异(variation ):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形状表现的现象。
遗传(heredity):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三、简答题如何辩证的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名词解释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以3 睫'向为模板的一条链合成方向为 5 3与复制叉方向一致,称为前导链;另一条以5 'T走向为模板链的合成链走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称为滞后链,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断(冈崎片断),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联会:亦称配对,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在纵的方向上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复等位基因:是一个座位上的基因,因突变而产生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他们都影响同一性状的状态和性质,这个座位上的一系列等位基因总称为复等位基因。
□复制子:是DNA复制是从一个DNA复制起点开始,最终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成的片段,即DNA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
四、简答论述题1.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打下基础;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
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遗传:2n n 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变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 试说明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和方法?原理:在体外合成DNA的同时,加入使链合成终止的试剂,与4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参与DNA的体外合成,产生长短不一、具有特定末端的DNA片段,由于二脱氧核苷酸没有3' -OH,不能进一步延伸产生3',5'-磷酸二酯键,合成反应就在此处停止。
方法:1)选取待测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用5'端标记的短引物与模板的3'端互补。
2)将样品分为4等分,每份中添加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相应于其中一种的双脱氧核苷酸。
3)加入DNA聚合酶引发DNA合成,由于双脱氧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的竞争作用,合成反应在双脱氧核苷酸掺入处终止,结果合成出一套长短不同的片段。
4)将4组片段进行聚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根据所得条带,读出待测DNA的碱基顺序。
4. 什么是PCR,请试述PCR技术的原理,以及PCR的反应过程?PCR 就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原理: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
反应过程:首先。
双链DNA分子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 然后,加入到反映混合物中的引物和模板DNA的特定末端相结合;戒指,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三种核苷三磷酸,在引物的3' -OH端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
5.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DNA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的?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及其扩展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
上位作用:一对等位基因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制约,并随着后者不同前者的表型有所差异,后者即为上位基因,这一现象称为上位效应。
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 其中一对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
叠加作用: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当出现显性基因时,即表现出一种性状。
只有当多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相对隐性性状。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适合度检验:又称为x 2测验,是指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的假设测验。
多因一效:多个基因一起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发育。
第四章连锁互换规律一、名词解释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完全连锁:两对紧密相邻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一起遗传给后代。
不完全连锁: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并发系数:又称符合系数,指受到干扰的程度,通常用并发系数来表示。
并发系数(并发率)(C)=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干涉:即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干涉。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遗传学图:依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定律,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距离和顺序绘制出来,就称为遗传学图。
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名词解释伴性遗传:也称为性连锁,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限性遗传:指位于Y/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它们只在异配性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从性遗传:也称为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剂量补偿效应:使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
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四、简答题1哺乳动物中,雌雄比例大致接近 1 : 1,怎样解释?以人类为例。
人类男性性染色体XY,女性性染色体为XX。
男性可产生含X和Y染色体的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
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XY和XX 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
因此,男女性比近于1:1。
第六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一、名词解释F'因子:F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可以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
携带F 因子的菌株称供体菌或雄性,用F+表示,没有F因子的菌株称为雌性,用F-表示。
转导: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转化: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普遍性转导:噬菌体能传递供体细菌的任何基因的转导。
特殊性转导:噬菌体只能传递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基因的转导。
感受态细胞:指经过适当处理后容易接受外来DNA进入的细胞。
Hfr菌:指细菌接合时,F因子整合到细菌环状DNA上,形成重组体的雄性菌。
四、简答题1经典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1)基因具有染色体的重要特征(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自我复制,相对稳定,在有私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规律地进行分配;(2)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即位点),并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割的单位;(3 )基因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的,故它是一个突变单位;(4)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它控制正在发育有机体的某一个或某些性状。
2、目前认为的转化机制包括那几个过程?(1 )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2)供体DNA与受体细胞结合;(3)当细菌结合点饱和之后,细菌开始摄取外源DNA ;(4)联会与外源DNA片段整合。
3、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1)世代周期短,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2 )易于操作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纯培养与代谢产物累积);(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表现与选择);(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突变型生长条件与基因作用);(5)便于研究基因的重组(重组群体大、选择方法简便有效);(6)遗传物质比较简单,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4、转导和性转导有何不同?转导: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五、论述题:1、请比较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差异?普遍性转导:噬菌体能传递供体细菌的任何基因的转导。
特殊性转导:噬菌体只能传递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基因的转导。
2、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第七章染色体畸变一、名词解释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缺失:缺失是指染色体出现断裂并丢失部分染色体片段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本身的某一片段再一次在该染色体上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
易位: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倒位:倒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中间出现两个断裂点,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经180°颠倒重接,该片段的基因线性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假显性: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由每一种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所组成。
以x表示。
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的。
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个体杂交,其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