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煤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配煤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炼焦煤资源。
炼焦配煤
• 配煤理论:1.胶质层重叠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
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 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 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2. 互换性配煤原理,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 惰性组分含量及炼焦操作条件。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 其活性组分的质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 种煤的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3.共炭化原理,煤中加入非 煤粘结剂进行炭化,称为共炭化。共炭化研究为采用低 变质程度弱粘结煤炼焦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了理论 依据,也为加入有机渣油﹑塑料类﹑橡胶类﹑沥青等与 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污 染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动力配煤
配煤原理:动力配煤的优化设计
原则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 目标函数的极值。具体分为四 个步骤:提出约束条件;确定 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 出最优配方。动力配煤的优化 设计原则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 追求目标函数的极值。 确定约束条件:
T X
ij j 1
n
j
Ai
T X
ij j 1
n
炼焦配煤
目前世界各国的焦化行业为稳定提高焦炭质量,合理 利用炼焦煤资源降低生产成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配煤炼 焦技术:1.捣固炼焦技术,可以大量配用价格低的煤、三分之一焦煤、
瘦煤,明显降低了炼焦配煤成本,合理利用了煤炭资源。2.配型煤炼
焦技术:将炼焦装炉煤的一部分从备煤系统切出配加粘结剂后压制成 型煤,再与其余散装煤料混合装炉炼焦,此技术由于煤料堆积密度的
发展配煤技术的重要性
• 洁净煤精确配煤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国内传统煤炭的资源价值、促进我国 节能减排工作和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整合国 内外煤炭资源,缓解我国煤炭资源紧缺的压力,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建设。

动力配煤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是改变我国燃煤效率低、污染
不稳定,煤质不适应燃煤设备要求,是当前燃煤效率低、 污染排放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在燃用高硫煤时,缺 乏先讲的脱硫、脱氮技术也是造成燃煤污染的一大原因。 为解决上述问题,动力配煤技术可视为现实、经济的可行
措施。
动力配煤
动力配煤研究的问题:
(1)不同炉型用煤的煤质控制指标与最佳范围,使动力配煤方 案最优化; ( 2)影响燃烧特性的主要煤质指标及其可加性; ( 3)配煤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 ( 4)煤中不同岩相组成对燃烧特性及燃烬性能的影响;( 5)煤中 有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逸散、交互作用及控 制方法; ( 6)动力配煤燃烧性能的综合评价,即动力配煤评价方法等。
严重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在我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优质炼焦煤急剧短缺、煤炭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开展炼焦配煤理论的
研究和开发新的工艺技术来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焦炭企业急需解
决的问题,对我国的煤炭资源介理利用和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 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 [2] 陈庆为.国外洁净煤精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中国煤炭工业,2009, (2) : 47-48. [3] 戴财胜,湛合辉,张晓琪.发展动力配煤控制空气污染[J]. 选煤技术,2002, (3):3-5. [4] Wu Min and Shen Deyao,Expert Control Based Neural Network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Coal Blending Proces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0. 12 [5] 桂祥友,马云东.非线性优化理论在动力配煤中的应用[J]. 中国矿业,2005,14(6):49-51. [6] Sun Yilu, Liu Wenzhen.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oal for power generation. In:Proceedings 198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l science. Sydney: Pergamon Press, 1985 [7] Arnold A J, Smith D B. Coal blending-meeting specifications. Mining Engineering, 1994(10):1 144 [8] 张双个.煤化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9] Ugursal V I and Taweel A M Al,Mackay G D M,Impact of Coal Quality of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A Technoeconomic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1990,8 [10] 姚伯元,李德谨,马学刚.各类型混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J]. 燃料与化上,2007,38(6):1-7. [11] 潘立慧.魏松波.炼焦新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12] 艾天杰,侯惠敏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以宣钢焦化厂原料煤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 29 (4) : 4-6. [13] 工海燕.煤岩学与炼焦配煤技术的发展[J].煤质技术.2004( 6): 39- 41. [14] 胡德生,吴信慈宝钢煤岩配煤方法的研究[J].钢铁,2001,36(1):1-6. [15]Zhu Zi-Zong,Optimiz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non-caking coal blending for conventional coking, Meitan Xuebao/Journal of the China Coal Society, v 37, n 7, p 1195-1200, July 2012 [16] 李训明,水恒福.煤的可溶组分对其孰结性能的影响[J].山东冶金,2005 (27):119-121. [17] 秦志宏,李兴顺,陈娟,等.煤的孰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39) :65-69. [18] 姚昭章炼焦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19] 周师庸.赵俊国.炼焦煤性质与高炉焦炭质量[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0] FurnaceByoung-Hwa Lee, Eric G. Eddings, and Chung-Hwan Jeon,Influence of Coal Blending Methods on Unburned Carbon and NO Emissions in a Drop-Tube [J].Energy & Fuels2012 26 (11), 6803-6814 [21] 黄金干.加入WTO的中国钢铁与炼焦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冶金信息导刊,2003 (6) : 42-56. [22] 周尽晖,王朋.添加炭素物料改善焦炭性能的研究[J].炭素技术,2003(1):5-7. [23] 吴庆华,张双龙,武青文.加入活性催化添加剂提高焦炭强度试验[J].煤质技术,2007 (6):19-20. [24] 李喜洋.改善配煤质量的新途径—煤岩配煤[J].湖南冶金,2005,33(4):17一19.
配煤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徐金鑫 201305214
内容
1
配煤技术介绍 动力配煤
2
3
炼焦配煤
发展配煤技术的重要性
4
配煤技术介绍
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对能源资源的需
求持续快速增长,煤炭的生产和需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 势。面对能源紧缺、能源不能有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煤炭
配煤技术介绍
国内外流行的煤炭混配方式有地面式、地下坑道
式及半空式精确配煤技术三种。前两种配煤方式 工艺流程粗放,混配过程简单,物料损耗较大且 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半空式精确配煤技术比其他 两种方式投资更低、占地面积更少、环境污染也 小。
煤技术介绍
半空式精确配煤技术工艺流程图如下
动力配煤
发展动力配煤的意义:燃煤供应品种多,质量不均一、
值煤与高热值煤混配,保证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和控制燃煤的灰分,研 究内容主要涉及配煤混介系统和配煤混匀方法等,除此以外,还对配
煤的着火性能、结渣性能对燃烧的影响以及采用配煤燃烧对二氧化氮
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做过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是通过试验总结出各 种规律,为电站和工业锅炉应用混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开发各种混
炼焦配煤
• 上述方法虽都根据煤岩配煤基本原理,但由于各单位煤炭资源和工艺 等条件的小同,以及运用的手段不同,配煤方法并不相同。应该说这 些方法并不十分完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只适用在某些特定 的范围内。因此预计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将有新的发 展。下面介绍一下计算机专家配煤系统。计算机配煤专家系统是基于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配煤概念,它综合利用了煤炭数据库、 焦炭质量预测方法、过程控制原理以及炼焦专家经验,以期实现生产 成本最小化、优质炼焦煤用量最小化和弱孰结煤用量最大化的目标, 对完善炼焦煤资源规划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炼焦配煤
• 针对传统的基于人工经验的配比计算量大、准确性不高 的特点,计算机系统被逐渐应用于配煤技术。计算机专家 系统基于给定的焦炭质量指标、配介煤质量指标、煤场现
有的各大类煤种质量参数以及配煤和炼焦条件,根据一定
的成本和库存等约束条件,提出应用模拟算法,分别建立 配比计算和配比优化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获得最优的配 煤比和配煤方案。计算机专家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配 煤成本,提高了配煤的精确性和焦炭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