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PPT公开课
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 停顿、轻重、节奏、语速
本诗节奏: 沉 稳 舒 缓 语速: 渐
缓
朗读基调: 低沉、幽怨
走进雨巷
全文梳理:
第 1 节: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2~3节: 姑娘——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抑郁。 第 4 节: 姑娘出现。 第5~6节: 姑娘在雨的哀曲里消失。
第 7 节: 希望、感伤。
pǐ )
作者简介
戴望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成名作《雨巷》即收入其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 1948年出版了《灾难的岁月》,一生 留下了诗篇92首。 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友 人 恋 人
美好的事物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意义: 丁 香 一 样 的 姑 娘
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象征手法
走出雨巷 揭示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 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借“丁 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 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 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 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 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 世界的表露。
感知雨巷
(听范读、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听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孤独、寂寞、凄凉、
痛苦、忧伤、彷徨等 (2)、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这么哀怨凄伤呢?
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 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 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 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 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 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 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 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 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 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 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
接天流。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课后练一练:
联系作者感情经历,从爱情角度分析这首诗。
①现实社会
②事业低谷 ③际遇低谷
我:诗中抒情主人公,一个孤 独、忧愁又怀着希望在雨巷中 徘徊的独行者。既代表诗人自 己,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一部分 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我”理解为一 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
①知识分子
②进步青年 ③失恋者
丁香姑娘(为什么不选择别的花来形容姑娘?)
高洁 美丽 忧伤
问一问:
1、哪些词语表现了诗歌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我” “姑娘” “雨巷”
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
颓圮、寂寥
2、本文都有哪些 意象?
( 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我 丁香姑娘 雨巷
意象
油纸伞 颓圮的篱墙 太息般的眼神
赏析意象
雨巷: 是由“雨”和 “巷”构成。迷蒙的细 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 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 败空寂的背景,给人以 冷漠、凄清又惆怅的心 理感受。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 赏能力。
预习检查
彷徨(páng 彳亍( chì 太息( tài huáng ) chù ) xī ) 寂寥( jì liáo )
惆怅( chóu 颓圮( tuí
ch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