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复习题

工程力学复习题

2006~2007第一学期《工程力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以下各题是非,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打“O”,错误者打“×”。

(每题1分共15分)1.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认为是滑动矢量,而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是定位矢量。

()2.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这三个力则必汇交于一点。

()3.如图所示,AB杆自重不计,在5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点的4个力的合F5等值、反向、共线。

()1-14.二力构件是指两端用铰链连接,并且只受两个力的构件。

二力构件与其具体形状无关。

()5.如果物体在某个平衡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再加上一个平衡力系,该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

()6.两物体光滑接触如图1-2所示。

不计物体自重,P1与P2等值、反向、共线,则这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图1-27.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

()8.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9.一个任意力系简化所得的主矢就是该力系的合力。

()10.作用于一个刚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对这个刚体的作用是一样的。

()11.物体在两个等值、反向、共线力的作用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12.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同一坐标轴上的投影也一定相等。

()13.如果一个力在某轴上的投影为零,则这个力一定为零。

()14.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所构成的平衡力系,只要其中的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则不共线的第三个力肯定为零。

()15.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力矩恒等于该力偶的力偶矩距,而与矩心位置无关。

()16.同一平面内任意一力与一个力偶都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17.若平面力系不平衡,则一定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18.图示A、B、C、D、E五点在同一刚体的一个平面上,作用在A、B、C、D四点上的力用矢量,,,表示,那么矢量为该力系的合力。

()图1-319.对于平面任意力系,一定存在某平面平行力系与之等效。

()20.对于任意的平面汇交力系,一定存在某平面平行力系与之等效。

()21.对于任意一平面力系,一定可以用两个平面汇交力系来与之等效。

()22.某平面力系由一平面平行力系与一汇交于A点的力系组成,若其中的平面平行力系简化成一个合力,且这个合力作用线不通过A点,则该力系的主矢可能为零。

()23.系统中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因此这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在这一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24.当研究的对象是物系时,我们把物系外的物体与物系间的作用力称为外力,将物系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物系的内力呈等值、反向、共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系统的作用效应相互抵消,因此,系统内力的合力为零。

()25.体内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6.图示结构由两根尺寸完全相同的杆组成,其中AB为铜质杆,BC为钢质杆,两杆在力Q的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相等。

()图1-427.若试件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则应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

()28.压强是构件表面的正应力。

()29.杆件的基本变形只有拉(压)、剪、扭、弯四种,如果还有另一种变形,那必定是这四种变形的某种组合。

()30.杆件伸长后,横向会变细,这是因为杆内有横向应力存在。

()31.减速器中的轴有粗有细,若减速器输入功率一定,往往将高速轴做得粗一些,低速轴做得细一些。

()32.在剪力Q = 0处,梁的弯矩必然为最大。

()33.在梁的中间铰处,弯矩图上必有M=0。

()34.两根梁的跨度、承受的载荷及支承条件均相同,若两根梁的材料和横截面面积不同,则两根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就不一定相同。

()35.“应力”和“压强”的量纲相同(均为MPa),所以两者的物理意义相同,仅仅是运用场合不同而已。

压强一般作用于物体表面,而应力存在于受力物体内部的一点。

()36.图示一悬臂梁,梁的右端作用一力F,受力前在梁上画一斜线AB,受力后产生拉伸变形而平行移至A´B´,则A´B´∥AB。

()图1-537.低碳钢试件拉伸时,当其横截面上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后再增大拉伸力,则试件将不再产生弹性变形,而仅仅只发生塑性变形。

()38.材料的许用应力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因此,由同一材料制成的不同构件,其许用应力是相同的。

()39.设计静载荷下的低碳钢零件时,常取σs作为强度极限。

()40.石拱桥充分利用了石材抗压强度高的特点,因此,桥面上可以承受很重的载荷。

()41.图示圆形截面和正方形截面拉杆的材料、横截面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

当两杆受同样的载荷F拉伸时,其轴向应变相同,而沿ab方向的横向变形则不同。

()图1-642.将图(a)所示作用于梁A端的力偶Me用图(b)所示两个作用于梁中部的等值、反向之平行力F代替,且Fd = Me,经如此处理后,梁的变形效应是一样的。

()图1-743.将图(a)所示的作用于梁上的均布载荷q简化成图(b)所示的作用于梁中部的集中力F(F = qL)后,梁的变形效应是一样的。

()图1-844.拉伸试验时,当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后将载荷卸除,则试件将会产生塑性变形。

( )45.构件所受的外力就是构件上所受的载荷。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图2-1所示直杆OA 自重不计,当作用于直杆A 端的力F 与杆轴成β角时,该力对支座O 之矩为 ________ 。

图2-1 图2-22.图2-2所示直杆OA 与水平成θ角,其自重不计。

当作用于直杆A 端的力F 与杆轴成β角时,该力对支座O 之矩为 ________ 。

3.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将引起物体 ,称为力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此外,这种作用还将引起物体 ,称为力对物体的内效应。

4.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平移到刚体相同内任意一点,但平移的结果除了一集中力外,同时还应附加一个 。

5.根据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图2-3所示齿轮上的圆周力F t 对轴系的运动将产生两种作用:一是 ,二是 。

图2-3AC 1F 图2-46.图2-4所示1F 和2F 两力分别作用于平面刚体 ABC 所处平面的A 点和B 点。

在A 、B 、C 三点中的 点加一适当的力可以使系统平衡。

7.如果一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为一合力,则说明原力系不是一个平衡力系,也不可能是一个。

8.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若为一个力偶,则说明原力系为,它向任一点的简化结果都一样。

9.有一不平衡的平面力系,已知该力系在x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且对平面内某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为零。

那么该力系的最终简化结果是。

10.若某平面任意力系向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主矩恒等于零,则该力系最终的简化结果是。

11.在图2-5所示刚体上的B点加上一个适当的,可以使刚体平衡。

图2-5 图2-613.在图2-6所示刚体上的B点加上一个适当的可以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14.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约束反力由引起,且随其改变而改变。

15.已知合力F R 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线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值最小,则此二分力之间的夹角应为。

16.图2-7所示曲杆自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时,支座B处的约束力为。

图2-717.图2-8所示(a)、(b)两个小单元,虚线表示其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①单元体(a)的剪应变γ= ,②单元体(b)的剪应变γ= 。

图2-8图2-918.现有三种材料的拉伸曲线如图2-9所示。

若分别由此三种材料制成同一构件,其中:①强度最高的是 , ② 刚度最大的是 , ③ 塑性最好的是 。

19.通过低碳钢的拉伸破坏试验可测定强度指标 和 ; 塑性指标 和 。

20.弯矩图上的最大弯矩︱M︱max 可能出现在 上 , 也可能出现在 上 。

21.集中力偶M作用处,其作用面两侧的 会产生突变 ,而 则不变 。

22.平面刚架受力如图2-10所示(各指定截面无限靠近与其平行的轴线),其中: 1-1截面上的剪力 Q 1 = ,弯矩 M1 = ,轴力 N1 = ; 2-2截面上的剪力 Q 2 = ,弯矩 M2 = ,轴力 N2 = ; 3-3截面上的剪力 Q 3 = ,弯矩 M3 = ,轴力 N3 = 。

图2-10 图2-1123.图2-11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欲使 MA = MB = -MC ,则要求L/a 的比值为 ;欲使 MC = 0,则要求L/a 的比值为 。

24.当简支梁只受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时,最大剪力必发生在 。

25.依据材料的破坏类型,材料力学提出了两类强度理论:一类以断裂破坏为标志,包括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另一类以塑性屈服为标志,包括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一般而言,对脆性材料宜采用第 强度理论 ,对塑性材料宜采用 强度理论。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如图3-1所示,刚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并且三力均不为零,则( )。

A .情况a 刚体不可能平衡B .情况b 刚体不可能平衡C .情况a 、b 两种情况都无法平衡D .情况a 、b 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平衡1F 2F1图3-12.如图3-2所示,力沿其作用线由D点滑移到E点,则A、B、C三铰处的约束反力()。

A.都不变B.都会改变C.只有C铰处反力不变D.只有C铰处反力改变C图3-2图3-33.图3-3所示梯子AB重P,搁置在光滑的水平地板与光滑的铅直墙上。

梯子E点处站一重Q的人,梯子之D点用绳索OD系在墙角O点上。

设P、Q、α、β、BE、AB尺寸均已知,C为AB之中点其坐标如图示。

当需进行受力分析求A、B、D三处的约束力时,最好不要对()点取矩。

A.以未知力N A、N B作用线的交点H作为矩心列平衡方程;B.以坐标原点O为矩心列平衡方程;C.以力N A作用线与绳索拉力T作用线的交点G.4.图3-4所示四种结构均不计构件的自重,且忽略摩擦,若θ= 60°。

当B处作用相同的作用力F时,铰链A处约束力相同的是()。

A.a和b B.a和c C.b和c D.c和d图3-45.如图3-5所示,已知某平面内任意力系对平面内三点:A(2,4),B(1,2),C(3,1)的主矩分别为M A,M B,M C。

若M A = M B = 0,而M C ≠ 0,转向为顺时针,则该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是()。

A.过A、C连线的力;B.过A、B连线的力C .过B 、C 连线的力;D .一个力偶矩为M C 的力偶。

图3-51F 2F 图3-6 6.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其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系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B. 力系可以用一个力偶平衡;7.图3-6所示圆盘处于平衡状态,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