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进展与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进展与思路

链脂肪酸)下降 • 卫生学说:缺乏抗原挑战,微生物清除障碍 • 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 免疫调节紊乱
关于免疫调控失调
免疫调控网络失衡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核因 子-KB(NF-KB)是免疫调控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细胞活 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NF-KB对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免疫性受体、促抑调亡蛋白等均有调控作 用,它能与许多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中的KB转 录系列特异结合,启动或调节相关免疫反应。在UC发 病中,NF-KB被诱导剂激活,调节炎症递质产生,进 而导致炎症粘膜的损伤。
➢ 莎尔福(Salofalk):以Eudragit-L为包衣。 1.5-4.5g/d分服,维持量0.75-1.5g/d分服
➢ 艾迪莎(Etiasa):以Eudragit-S与-L为包衣, 1.5-3g/d分服
➢ 亚沙可(Asacol):以丙烯脂Eudragit-s为包衣 (PH>7释放)。2.4-4.8g/d分服,维持量0.84.8g/d分服
中医对UC发病机制认识
▪ 感受外邪论 ▪ 脾胃虚弱论 ▪ 饮食所伤论 ▪ 内伤七情论 ▪ 无积不成痢论 ▪ 内痈论
诊疗规范
UC诊断:须排除的相关疾病
➢感染性肠炎如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 ➢Crohn病 ➢缺血性结肠炎 ➢放射性结肠炎 ➢大肠癌 ➢肠易激综合症 ➢其它
UC诊断:5方面内容
➢包括分型、分度、分期、分段(直肠、
直乙结肠、左半结肠、广泛结肠、全结肠)
和并发症 ▪ 例如:
UC初发型、中度、活动期、直乙状 结肠受累
UC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 典型者, 暂不诊断, 需随访一个月, 观察 发作情况
➢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 肠炎不能与UC等同, 应观察变化, 认真 寻找病因
➢ 惠迪:
UC治疗:氨基水杨酸局部用药制剂
➢ SASP栓:0.5g/粒,1-1.5g/d,分2-3次用。 维持量,每天或隔日睡时用0.5g
➢ 美沙拉嗪栓:0.5g或1g/粒,1-1.5g/d,分 2-3次用,维持量同上
➢ 美沙拉嗪灌肠剂:1-4g/支,60ml或100ml/ 支,睡时1-4g/d,维持量每天或隔日睡时 用1g
Permeability Diet
Environmental factors
Smoking
Genes
Pathological inflammation
Immune system
Appendectomy
“Physiological” inflammation
IBD
Norm续感染:MAP、黏附和侵袭 • 生态失调:生态菌等下降、肠内SCFA(短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
Luminal microbial stimulants
Three dimentional diseas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UC
Immune response
Environmental triggers
环境因素的影响
Drugs
Stress
Microbes and enteric flora
UC治疗:应明确的问题
Who:治疗的对象,是否UC? How and Where:病情如何?病变部位 What:最恰当的方案及药物 When:治疗的时机——活动期、缓解期
UC治疗:用药方案
轻度 中度 重度 顽固性 缓解期 肛周病变
远段UC
直肠或口服5-ASA 直肠GCS
直肠或口服5-ASA 直肠GCS
摘要及关键词
▪ 摘要:本课件临床实际出发,着重从溃疡性结
肠炎的基础、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以及中医的临证 思路进行了较全面的讲解。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基础;诊断;治疗;
中医;临证思路。
学习目标
▪ 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最新诊疗进 展,规范临床治疗,开阔临床思路,提高 临床疗效中医。
正文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诊疗进展与思路
Contents
1
基础研究
2
诊疗规范
3
治疗进展
4
中医治疗
5
临证心得
基础研究
流行病学情况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 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粘膜下层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炎症性肠病(IBD) 范畴。
▪ 病因不明、难以治愈、容易复发和癌变 ▪ 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推算的患病率
为11.6/10万,实际可能要高。
Increasing number of UC Cases from 1989-2007 UC
流行病学情况
▪ 好发年龄青壮年(10~40岁) ▪ 男女不同性别发病比率无明显差别。 ▪ UC首发治疗后约90%可能复发。 ▪ 可能癌变,病程超过10年者高度警惕,结
肠镜监测的价值尚有争议。
口服或静脉GCS 直肠GCS
口服或静脉GCS 加Aza或6-MP
口服或直肠5-ASA 口服Aza或6-MP

广泛UC
口服5-ASA
口服5-ASA
口服或静脉GCS 静脉CsA
口服或静脉GCS 加Aza或6-MP 口服5-ASA 口服Aza或6-MP

UC治疗:基本估计
1、5-ASA为主药疗效40%-80%; 2、远段UC局部治疗有效,联合治疗更好; 3、各种5-ASA制剂作用类似,选择依据患者耐受性和价格; 4、激素用于中、重度UC,4周反应率84%,缓解率54%;
➢ 奥沙拉嗪:为双水杨酸化合物,在结肠经细菌偶 氮键还原酶水解,可提供2分子5-ASA。1.5-3g/d 分服,维持量1-1.5g/d
➢ 巴柳氮:本品以氨苯基丙氨酸为载体,0.75g/袋, 2-6g/d,分服,维持量相同
UC治疗:美沙拉嗪控释剂
➢ 颇得斯安(pentasa):以乙基纤维素微颗粒为包 衣,属延长释放剂,2-4g/d分服,维持量1.53g/d分服
年后延迟反应49%,激素依赖22%; 5、Aza或6-MP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主要用于维持治疗;
Cys短期反应率80%,1年后手术率50%; 6、内科治疗失败率约40%
UC治疗:氨基水杨酸及其前药
➢ SASP:活动期UC患者先服0.25-0.5g/次,3-4次 /d,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0g/次,3-4次/d;病情 缓解,可连服4-8周,然后渐减为2.0g/d,分次 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