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制度》教学计划
授课对象:政法系2004级法律事务班
教学工作计划内容:
一、教学目的要求:
该课程以讲授中国司法制度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密切联系我国司法制度建设的实际以及其发展和改革,来阐明司法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司法制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与各国司法制度的相关规定的比较了解我国司法制度各个方面改革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进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制度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起源发展、功能以及司法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展望);法院制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了法院制度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功能,以及法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检察制度;侦查制度;执行制度;律师、公证、仲裁、调解和司法鉴定等与司法相关的制度。
三、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由于本学科与三大诉讼法联系较多,故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继续熟练掌握三大诉讼法的知识,以便融会贯通。
教材
1.教材:《中国司法制度》(主编:谭世贵,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中国司法制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处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35%,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40%。
3、考试题型。
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观性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共五--六种题型。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试题应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大体主观性试题占70%,客观性试题占30---40%左右。
考试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
时间12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知识点:
导论
司法制度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改革
第一章法院制度
法院制度法院组织体系法官独任庭合议庭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陪审制度回避制度合议制度审判监督制度
第二章检察制度
检察制度检察官审查起诉不起诉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
第三章侦查制度
侦查侦查制度侦查机关侦查官员
第四章执行制度
执行监狱刑罚执行收监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狱政管理分押分管警戒教育改造民事执行执行管辖执行异议执行担保执行承担委托执行协助执行执行和解申请执行移送执行执行中止执行终止
第七章仲裁制度
仲裁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涉外仲裁
第八章调解制度
调解制度行政调解法庭调解人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