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优点:固定相不易流失 适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分析
分类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极性键合相,如氨基柱、氰基柱 适用:极性化合物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非极性键合相,如C18柱、C8柱 适用:非极性至中等极性化合物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HPLC)
1)分离原理
流动相与溶质有排斥力,促使溶质分子与键 合相的烃基发生疏水缔合,且缔合反应是可 逆的。
中碳型:R1、R2其中一个是氢,一个为 氯 低碳型: R1、R2都是氯
表面覆盖度:参加反应的硅醇基数目, 占硅胶表面硅醇基总数的比例。
作用:决定了键合相是分配还是吸附占 主导
封尾:为了减少残余的硅醇基,一般在 键合反应后,用三甲基氯硅烷等小分子 进行钝化处理。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HPLC)
3)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 固定相极性
问:①哪个先出柱
②若要增大tR,应增大甲醇还是水的比例?
2、正相键合相色谱法(NP-HPLC)
1)分离机制: 2)固定相: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 3)流动相:极性小
底剂 + 有机极性调节剂 ✓ 例:正己烷 + 氯仿-甲醇,氯仿-乙醇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NP-HPLC) 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R↓,k↓
5)出柱顺序: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 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
6)适用: 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 氨基键合相:糖类等
3.离子对色谱法(IPC或PIC)
反相色谱中,在极性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使被测组分 与其中的反离子形成中性离子对,增加k和tR,以改善分离
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mm,5m )色谱柱 (Aschaffenburg, Germany)。流动相: (A)乙腈-(B)0.3%醋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0-30min:A 28%,B 72%; 30-53min: A 28%升至34%,B 72%降至66%; 53-70min: A 34%升至80%,B 66%降至20%。 流速:1.0 ml·min-1;
第3节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化学键合相 离子对色谱法
一、吸 附 色 谱 法 1.分离原理 2.固定相:极性和非极性固定相 3.流动相:底剂(烷烃)+ 有机极性调节剂
二、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BPC)
化学键合相: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 将固 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
1. 固定相与装柱方法的选择: 选粒径小的、分布均匀的球形固定相(
dp≤10μm) 首选化学键合相,匀浆法装 柱
2. 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 选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动相——甲醇, 1ml/min
3. 柱温的选择: 选室温25-300C左右。太低,流动相黏度增加,
太高容易产生气泡
二、柱 外 展 宽
从进样器到检测器之间的体积称柱外死 体积,均可导致色谱展宽,柱效下降。 减免方法:应尽可能减少柱外死体积
第12章 高效液相色谱 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HPLC与经典LC区别
经典液相色谱
固定相颗粒较大,不均 匀 常压下输送流动相 柱效低 分析周期长
现代液相色谱
固定相颗粒小,均匀
高压下输送流动相 柱效高 分析周期短
第2节 基本理论-速率理论
2. 纵 向 扩 散 项 B/u
样品分子沿流动相方向产生扩散,所引起 峰展宽
B=2γDm Dm ∝T/η
液相色谱中Dm比GC中小105
u是最佳流速的3-5倍
B/u忽略
3.流动的流动相传质阻力项Cmu
流动相本身,处于不 同层流的分子具有不 同流速。
Cm

d
2 p
/
Dm
Dm ∝T/η
减免方法:1)减少固定相颗粒直径 2)减少流动相液体黏度(甲醇)
1)离子对试剂:烷基磺酸钠→分析碱 四丁基季胺盐→分析酸
2)影响k的因素 a.与m的极性有关(同反相色谱) b.与R的链长有关:R↑长,极性↓小,tR↑,k↑ 3)适用:较强的有机酸、碱
3.洗脱方式
1)等度洗脱(恒组成溶剂洗脱) 以固定配比的溶剂系统洗脱组分(一个泵) 类似GC的等温度洗脱
2)梯度洗脱: 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不断变换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 即不断改变其极性(两个泵) 适于分析极性差别较大的复杂组分 类似GC的程序升温(沸程较长样品)
4. 静态流动相传质阻力项Csmu
原因:处于固定相颗粒 内部孔洞内静态流动相 引起
影响Csmu的因素与Cm相同
5. 固定相的传质阻力项Csu
影响因素:固定相内部阻力影响
Cm

d
2 f
/
Ds
减免方法:减少固定相液膜厚度 ——化学键合相
6、HPLC法中分离条件的选择
H = A + (Cm+Csm)u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HPLC)
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k↑,组分tR↑
5)出柱顺序: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 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
6)适用:非极性-中等极性组分
例: 用ODS柱分离苯、甲苯,流动相为甲醇水(95:5)
一、柱内展宽
H A B / u (Cm Csm Cs )u
Csm为静态流动相传质阻力系数
1. 涡 流 扩散 项 A
组分在色谱柱中运行时间不同,导致色谱峰 展宽。
影响因素:固定相的粒度和填充均匀程度
减少方法 : a 降低dp:目前商品柱多采用3-5μm粒径 b 降低λ:采用球形、均匀分布固定相。
检测波长:230℃;
DAD1 E, Sig=275,16 Ref =of f (F:\DONNA\AJX\JX0-66\JIANG035.D) mAU
20
Luna
0
0
10
k↓,组分tR↓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HPLC)
2)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
十八烷基键合相:常用的非极性键合相
R1
Si
OH + Cl Si
C18H37
R2
R1
Si O Si
R2
C18H37 + HCl
键合相分类
高碳型:R1、R2是两个甲基 特点:载样量大,保留能力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