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下自己的情况吧,本人初试400+,排在报考本部的前二十之内,复试180+,最后排名在本部的录取名单中很靠后,差点没能留在本部(汗!复试准备不足,怨不得别人)。
我报的结构工程,最后录取的是建筑与土木专业硕士。
没办法,今年哈工大土木这种情况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参加完复试,知道最后结果,感觉土木学院的录取工作还算很公平,基本上就是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严格按排名先后来录取。
哈工大的录取工作值得肯定,但是他在先期招生人数、保研人数、各个专业招多少人等方面的信息公布确实不尽如人意。
感觉土木学院对这方面消息守口如瓶,就算他们本校的人都不知道。
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在资格审查开会的时候才知道结构今年招多少人。
16号下午资格审查的时候,本部、深圳、威海三个校区的老师各自上去介绍了下每个校区的招生情况。
威海总共招8个人,结构4个(保了两个)专硕4个(保了1个)。
深圳结构招 41(保了7个);防灾、工力的招生人数记不到了,好像都是10个左右,保了一两个吧;建筑与土木专业硕士招20多个(几乎没有保的)。
本部结构招59(保了50),防灾、工力、岩土和专硕留给考的名额比较多,专硕有20多个。
以上是开会时三个老师给出的数据,并不是最后录取的数据。
在学院的复试方案上说,今年本部收155人(包括保研的),148%的复试比例,155X148%=229,而复试名单上总共是225人,但不分报考本部、深圳还是威海,就总共是225人,还是按初试分数从高到低排的。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三个校区既然独立招生,为什么复试名单要这样完全按初试成绩来排名。
别急,让人看不懂的还在后面。
当本部的那个招生老师上去介绍情况的时候,大家都好紧张啊!他说:“今年情况比较特殊,跟往年不同,大家分数都很高,这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今年本部这儿总共招155人,其中保研的收了87人,统考生招68人!(下面一片唏嘘啊,没想到保了这么多)结构工程,我知道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结构工程计划招59人,其中保了50人,统考的收9人!”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只在心里说了句“我操!只有9个名额了!!!”由于学校不对外公布信息,之前我们只能按照去年的情况来推测今年的招生人数。
去年结构总共收60多人,保了30多,留给考的还有30个。
今年虽说保研的增多了,但留给考的应该至少会有25个吧。
事实证明,这只是我天真的推断!本来我提前来了几天,一直在上自习,就希望复试好好考,一定要留在报结构的25名在内,最后最好读个结构。
但现在听说只有9个名额了,我马上就没有劲了!本来初试分就没排在九名之内,我的复试自我感觉准备的也不够好。
再加上今年分数咬的都很近,报本部这边400以上的有30人,390—400的也有三四十,想通过复试把名次提升真的很难!想到这些,我已经放弃了,其实我早就做好读专硕的准备了!不过,我对学校的疑问又来了。
本部结构招9个人,为什么放进来129个复试的?129:9,换算一下,14.3:1,这他妈比其它学校的报录比还要高!这是为什么?这学校不是坑人吗?被坑惨了!!老师介绍完情况,让所有考生填了张调剂志愿表。
就这张志愿表,很多考生在录取名单出来之后都没整明白是怎么回事。
由于我走的比较晚,我通过自己询问和旁听其它考生询问,还算弄得比较清楚。
志愿表上总共有9个志愿,本部4个,深圳3个,威海2个,好像就是这样。
很多考生整不明白这张志愿表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因为哈工大在去年之前都是按土木大类招生的,复试完之后再根据最后排名来选择专业,排在前面的优先选择。
但是去年情况变了,从初试到复试都是分专业来的,结构的跟结构的竞争,防灾的跟防灾的竞争。
今年初试还是分专业报名的,但最后录取是什么情况,大家都不知道,学校也不给个明确说法(这就是哈工大土木比较狗血的地方,什么信息都不对外公布)。
由于之前的这种情况,再加上今年的复试名单完全按初试分数从高到低来排名,所以很多考生推测去年考研报名时的那个志愿已经作废了,完全推倒重来。
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在上面一再强调这是调剂志愿。
当考研报名时那个志愿没能上时,就根据这张调剂志愿来录取。
本部有4个调剂志愿,是不是就按这4个志愿的先后顺序来录取的呢?比方说,我第一个调剂志愿填工程力学,第二个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经过复试,最后排名比较靠后,在我之前第一调剂志愿填工程力学的已经满足了工力的招生名额,但并没有满足专硕的名额。
而我第二个志愿才填的专硕,由于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录取的时候是不是就直接跳过我录取后面第一志愿填专硕的考生去了。
那如果第一志愿填专硕的考生很多,那我岂不是连专硕都读不上了?是不是这种情况呢?经过我的仔细询问,最后才整明白不是这种情况。
那到底是怎么一种情况呢?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本部要保证招生质量,要录取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的考生。
什么意思呢?前面老师不是说本部今年统考名额有68个吗?不管你本部的4个志愿怎么填,只要你的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就基本上能留在本部。
比方说,我第一志愿填防灾,第二志愿填工力,第三志愿填专硕,最后我的排名在31名左右。
前面的30个人已经把结构和防灾的名额塞满了,那录取到我时,我只能上工力了。
再假如工力的名额也满了,那我就只能上专硕了。
再比方说,我只填了本部的一个调剂志愿防灾,后面三个都空着,最后排名还是31,前面的防灾名额也没有了,那我是不是直接就去深圳了呢?不是的!老师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她就会给你打电话了,让你确认一下是不是就不留本部,直接去深圳了。
如果你说是,那你真的去深圳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
说白了,就一句话,本部为了招生质量,他要录取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的的考生,68名以后的才有可能调到深圳去。
那有的考生要问了,这样录取,那考研报名时填的那个志愿不就没有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只能说是部分有用,只有当你的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才有用,68之后的就确实没有用了。
比方说,我考研报名时的志愿是防灾,第一条调剂志愿是专硕,最后排在31名;另一位同学考研报名时的志愿是结构,第一条调剂志愿是防灾,最后排在20名。
这两个最后排名都在前68,那谁会优先上防灾呢?当然是我!因为我考研报名的志愿是防灾啊!(哎呀,累死了,终于写完了,一个调剂志愿都搞这么复杂,我真的很无语!)开完会,同学们个个怨声载道,为什么结构保了这么多?为什么留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只有9个名额?大家的感觉都是被坑了!为什么哈工大土木学院不把之前保研的情况公布出来?去年不公布也就算了,因为去年是保研的和考研的一起复试,而今年保研的早在过年之前就已经全部复试完了,与考研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为什么今年和去年的情况差距那么大?为什么去年结构留给考研的名额有30个,而今年只有9个?这差距也太大了吧?还让不让考研的活了?没办法,相对于学校,我们考生都是弱势群体。
我也就在这论坛上抱怨抱怨,发点牢骚而已。
试想,资格审查开会的时候有考生当面这样质问老师,那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据我推测一下,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师说:“我们学校今年就这情况,如果你不满意的话,那你完全可以离开!”我们真的是弱势群体!对于这种什么信息都守口如瓶的学校更是如此。
17号上午考试,当然监考很严,根本没有敢作弊的。
说下试卷的难度吧。
我选的第二套题,事后证明这是个失误的选择。
第二套题土力学地基基础有100分,混凝土和钢结构各50分。
从公布复试名单到复试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选择第二套题,可以集中看下土力学,混凝土和钢结构集中看下基本概念就行了。
这是我原先这样认为的。
但考完试后,发现我的策略失误了。
考试的流程是,先发混凝土,40分钟后,收混凝土,再发钢结构,40分钟后,收钢结构,再发土力学,留给土力学的时间是100分钟。
这跟我预测的也不同,之前我以为一下把三张试卷同时发下来,三个小时后再一起收上去。
这样每门课多长时间就可以自己分配了。
这下搞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各只分配了40分钟。
本来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没在这两门,再加上今年这两门出的跟往年比难度增加了很多,造成很多人这两张试卷根本没做完。
简答题几乎没有往年考过的,混凝土计算题是大偏压,20分,钢结构计算题是螺栓,14分。
第一套题是什么情况呢?混凝土和钢结构各75分,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50分。
这样,选择第一套题的重点肯定是混凝土和钢结构了。
事实证明,选择第一套题的考的都不错。
第二套题的混凝土和钢结构计算题都是第一套题各自计算题的第2题,不是第1题,难度自然也比第1题更大。
而第一套题土力学的计算题是第二套题的第1和第4题,各10分,考下来的情况是,绝大大部分选择第一套题的考生第1道计算题都没问题,第2题倒是很多没做出来的,不过才10分。
而选择第二套题的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混凝土和钢结构两道计算题都没做出来的大有人在,这一下就扣去34分。
这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怪不得大部分考生都选择第一套题,网上也只能买到第一套题的历年真题。
选第二套题的我们想占便宜,不是那么容易的!18号上午面试。
由于泄题的原因,今年复试整个过程都搞得非常严格,面试也不例外。
面试的考场外面有一个志愿者,他的任务就是每从考场出来一位考生,他把这位面试完的考生带出土木学院大楼,根本不让面试过的考生和未面试的考生进行交流!上午老师们面试的很慢,每位考生进去至少20分钟,我在那等了半天也没轮到我,没办法,我只好下午又去。
中午的时间,我还是跟面试完的同学交流了下,他们说,英语自我介绍根本不需要准备。
进去之后,在那背了几句英语自我介绍就被老师打断了,直接问专业问题。
问什么?什么不会问什么!得知这个情况,下午我进考场之后,没有上来就背英语自我介绍。
刚开始,老师跟我闲聊了几句。
然后就问我:“昨天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说:“钢结构和混凝土考得一般,土力学考得还可以。
” “那好,我来问一个钢结构的问题!”真是什么不会问什么啊!问了一个钢结构的问题,我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老师让我下去再看看书。
又问了一个钢结构的问题,我还是没答上来。
老师看我如此表现,就不再问了,改由其他老师提问。
有个老师问“砌体结构在设计时,考虑抗震因素,要怎么设计?”这个我还是会的。
我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然后有老师问我“读研后的打算,就是愿不愿意读博?”我也只能是实话实说:“我还没有读研的打算。
”然后这个老师又用英语问了个问题“怎么实现我的梦想?”之前没做英语自我介绍,在这等着我呢。
这个问题还不算难,我简单说了下。
之后,又有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全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
面对着七八位面试老师,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问的专业问题,我不会就说不会,这也没什么。
这么多问题,也不可能每个题目都会。
19号中午土木学院网站上就出结果了。
当时看到我的名字比较靠后,真是一阵后怕啊!再少考几分就去深圳了!后来仔细看了下深圳那边的情况,全方位了解之后,我发现就算去深圳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读研以工作为目的的就更没有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