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讲义
考查目标
.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
为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
.能够理解各种基本民事权利的得丧变更,具备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识别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述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
.具备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试卷内容结构与考试时间
总论(包括主体论和行为论)约2%
物权约14%
债权约26%
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约26%
民事责任约14%
本试卷满分为15 分
考试时间为15 分钟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
2
分,共6分
判断题1
2
分,共2分
简答题3
8
分,共24分
论述题1
16
分,共16分
案例分析题2
15
分,共3分
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二、特征
(一)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白治;
(二)强调平等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
(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个别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不直接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概念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二)意义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
本依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三)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四、民法渊源
(一)概念民法的渊源,即民法的法律渊源(简称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具体形式。
(二)民法的渊源(选择)
l 宪法、
l 民事法律、
l 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l 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的民事规范、
l 地方性法规、
l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l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l 国家认可的习惯(在我国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作为民法的渊源)
民法总论
一、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应注意区分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其他组织。
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
具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人格利益,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还包括权利本身。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题例】
TOC \o "1-5" \h \z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民事法律民事法律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白主设立
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即白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
D.
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3%、5%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一座水库,储水量1万立方米,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
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从白己的用水量中向丁供应灌溉用水 1万立方米,丁支付价款1万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戊村,戊村将水全部截留,灌溉本村农田。
丁村因未及时得到供水,致使秧苗损失 5
元。
丁村以丙村故意不给供水,遂派村民将水库堤坝挖一缺口以放水,堤坝因此受损,需花2万元方可修复。
因缺口大水下泻,造成甲村鱼塘中鱼苗损失2元。
由于发生上述情形,乙村欲将其3%份额转让给庚村。
问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权利的类型
(一)财产权和人身权
(二)根据权利的作用一一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l 支配权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
、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
请求权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是最典型的请求权
抗辩权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如合同履行中的不安抗辩权、同时
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