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其测量精度、准确性,满 足测量量值的溯源性,使之满足计量确认体系之要求 •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装置及生产设备配用仪表的控制
3. 相关文件
3.1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3.2记录管理程序
3.3实验室管理程序
3.4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4. 职责 4.1质检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技术要求、质量特性 等方面的要求,在过程设计时,选择满足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负责监视 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检定和测量系统分析。

4.2供销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贮存和发放。

4.3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

5. 工作描述
5.1配置、采购与验收:
5.1.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根据《控制计划》提出配置要求,填写《监视和测量 装置配置申请表》,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实施采购;对原有监视 和测量装置损坏的,由使用部门提出配置要求。

5.1.2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有 MC 标识,量值应有溯源性(检定证书)、合格 证、使用操作手册、技术资料、保修卡和保修期限、维修联络方式以及设备编 号(本身编号),生产日期等。

5.1.3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要对上述参数验收, 验收合格后送检定单位检定。

检 定合格后经供销部办理入库手续;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对其编号、建立台 帐;检定不合格的,由供销部退还供货单位。

5.1.4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新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与操作培训工作, 生产车 间工艺人员负责考核, 使之真正能达到预期的计量特性。

5.2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5.2.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建立台帐和编制周期检定计划, 监视和测量装置 在经检定或校验后,并在台帐登记后,方能发放使用。

5.2.2为确保监测测量有效,满足测量量值的朔源性,公司应对监视和测量装置 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DX/QP23-B.0 DX/QP02-B.0 DX/QP24-B.0 MSA
5.2.2.1公司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接受上级计量基础和标准量值传递,按国家规定的检定周期送交具有检定资格的单位(机构)进行检定或校验,当无国家基准时,采用制订自校规程的办法,来确保计量确认体系的要求。

522.2首次使用前和正在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包括试验软件和比较标准,应按“周期检定计划表”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保留检定、校准纪录,贴合格证标签。

5.2.3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需要调零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每次使用前应调零一次。

5.2.4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标识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状态,标识方法如下:
a)合格标签:表示按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合格的,准予使用。

b)禁用标签:表示检定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c)准用标签:表示自校合格的,准予使用。

d)报废标签:表示禁止使用。

e)封存标识:表示暂时不用。

5.2.5防止可能使用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未经许可的,不得将监视和测量装置拆开和调试。

5.2.6监视和测量装置搬运、贮存条件
5.2.
6.1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贮存上应满足其技术资料中关于贮存环境上要求,建立测量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以及发放制度,以防滥用、误用及损坏及计量特性的变化,使用更能满足计量体系的要求。

5.2.
6.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如需搬迁时,在搬迁前要确定保护的措施,使其准确性、适用性保持完好,搬迁结束后进行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5.2.7计量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抽检,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失准、失灵时,应立即通知使用者,并贴上“禁用”标识,经维修鉴定后,才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应对经不合格监视和测量装置检测的产品的测量数据重新评价其有效性,保证其准确性,并填写“失效跟踪记录表”,对受影响的产品米取相应措施,当有怀疑产品发运时,立即进行处理,并通知供销部和生产部,有效限制不合格品的扩散。

对验证结果的记录应给予保存。

5.2.8计量检定人员对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及时监控了解使用状态,每年年底清点一次。

5.3闲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对于闲置监视和测量装置经质检部负责人批准后办理封存手续,封存期间不执行定期检验(检定),贴好“封存”标识分开存放,若重新启用后,需经质检部负责人批准后,经检定、校验或自校合格后,办理使用手续方可使用。

5.4报废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对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质检部计量管理人员书写报废报告,报请质检部负责人审批后,做出报废标识,建立报废台帐,并在测量台帐中注销,由计量管理人员
统一处理。

5.5软件的管理:
用于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软件,在校验或检定中,应予以确认,必要时须进
行再确认。

5.6实验室要求:
561内部实验室
公司制定《实验室管理程序》,内容包括进行的检验、试验和校准的范围,实验室管理程序必须规定和实施如下技术要求:
1)检验、试验和校准的程序和方法;
2)实验人员要求;
3)根据相应的标准完成检验、试验和校准;
4)记录的要求和适当的评审要求
5.6.2 外部实验室
对于委外检定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委托国家或顾客认可的检定机构;对某些监视和测量装置,如没有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校准,应请原始制造者进行校准。

校准应确保满足5.6.1的要求。

5.7校验/验证记录
质检部负责保存监视和测量装置所有校验记录(包括自校记录)。

必须包括: ---按工程更改进行的修订;
---当接受校准时,任何偏离规范的读数;
---在校准后,符合规范的说明
---如果可疑材料或产品以发运,应及时通知顾客。

5.8测量系统分析:
质检部负责编写并执行《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分析控制计划提及的测量系统,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可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的手册( MSA 相一致。

如有客户批准,也可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

6. 使用表格
记录名称保存期保存地点
6.1 DX/QR.QP22-01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长期质检部
6.2 DX/QR.QP22-02周期检定计划表三年质检部
6.3 DX/QR.QP22-03失效跟踪记录三年质检部
6.3 DX/QR.QP22-04计量器具购置计划表三年质检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流程图
提供配置清单
1
合格*该监视和测量装置
可用
报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