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把握项羽的形象
3.体会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教学难点】同重点3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
一、读
检查预习
二、通
1、因本文不难理解,故逐段由学生提出不解处,师生讨论解决。
2、教师勾画重点实词、虚词。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
二、概括情节,分析人物
1、师生共同梳理出三点情节,学生用“从情节中我看出项羽是一个的人”概括项羽的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示例:
情节人物
垓下之围慷慨悲歌、儿女情长
东城快战勇猛无敌、自负逞强
自刎乌江知耻重义(沽名钓誉)
(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联系《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进一步感受项羽的傲慢、自负和缺少心机。
教师给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生平大事,并与刘邦作对比,以期使学生对项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资料: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杀宋义,夺上将军位。
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巨鹿之战后,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
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
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
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
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
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
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
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二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阴杀之。
汉三年四月,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同年,项羽中刘邦反间计,项羽疏远范增,范增死。
汉五年,刘邦与韩信、彭越联手,围项羽于垓下。
4.激情评说:“赞”?“贬”?
学生评说。
赞:
为调动学生,教师可酌情推出下面一段文字:
项羽之死——英雄完美的谢幕!
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
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
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
巴顿死
于1945年12月。
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
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
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
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
看来,项羽真
的是幸运的。
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
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
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
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贬:
教师可重点引司马迁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
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
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之
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三、布置作业(2选1)
1、小练笔:项羽,英雄否?(不少于400字)
2、项羽之精彩酷评。
(字数不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体会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教学过程】
一、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评价导入本课的文学鉴赏
二、鉴赏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1、先让学生谈谈对本文语言的感觉,最好能举例说明,为鉴赏
热身。
2、教师视学生情况抛砖引玉之“砖”
(1)项羽自刎之前的“笑”字——英雄
(2)项羽快战之后的“何如”——活画出自负的项羽(可让学生想像当时项羽的神态、衣服上的鲜血,并与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作比较)
3、完成课后练习四的赏析。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
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
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
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
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
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
伏曰:“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
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
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
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