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初步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人防设计第十一章环保设计第十二章卫生防疫第十三章劳动保护第十四章节能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贵州大学是中国西南最为著名的综合大学之一,花溪校区是学校新校区,位于贵大花溪北校区西侧。
中心图书馆位于规划核心区域,是校区标志建筑。
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主轴上,西侧临近校内绿化山体,其余三面相对平坦。
中心图书馆东侧为校园礼仪入口,面向城市干道花二线,承担着塑造校园形象的重任;东北、东南侧为规划中人工湖面,林木葱郁,景致优美。
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几个片区的核心,南侧和北侧为生活组团,也是读者人流汇聚方向。
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539平方米;地上10层,建筑面积53287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6252平方米;建筑高度53.2米。
藏书量180万册,阅览座位数9000个。
二、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2009年版)《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图书馆建设项目调整方案的皮肤》黔发改社会【2010】1881号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黔环审【2009】9号)贵阳市规划局对中心图书馆规划报批方案的批复意见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地形图“贵州大学花溪校园第三标段”设计任务书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国家和贵州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三、设计等级建筑类别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防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藏书量100万册, 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地上部分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部分防火等级一级。
抗震等级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显示,贵州省贵阳市属6度抗震设防城市,本工程按6度抗震丙类建筑设计。
人防工程本工程在地下层设置3950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员掩蔽体,平时作为汽车库,战时作为二级人员掩蔽体,净掩蔽面积3400平方米。
抗力等级为核6级、防化级别为丙级。
四、建设条件气候条件贵州省贵阳市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系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历史上以阴雨天多著称。
年平均温度15.3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温度24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度4.6摄氏度。
春秋气温、晴雨多变,光、热、水同季,相对湿度大。
全年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偏东,年均风速2.2米每秒。
冬季气压较高,夏季气压较低。
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西高东低,起伏较大。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岩石层深度不一,地质条件复杂。
中心图书馆基地海拔在1130~1140米之间。
地勘资料尚未提供,地下水位和持力层深度不确定。
市政基础条件供电条件: 根据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本工程采用两回路10kV电源供电,高压电源进线由学校内10kV开闭所采用直埋方式引来。
电讯条件: 根据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五、设计规模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用地面积228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539平方米。
建筑地上10层,建筑面积53287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252平方米。
建筑总高53.2米,中心图书馆藏书量约180万册,阅览室座位数9000个。
六、设计范围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工程的总图、建筑、室内设计、室外环境、结构、给排水、强、弱电及通风空调等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室内装修提出方案性的规定,其它外电源、通讯线路、城市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专业部门承担。
七、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22885?总建筑面积59539 ?地上总建筑面积53287?地下建筑面积6252?其中图书阅览功能面积51390?会议功能面积1375 ?校史馆面积 522 ?基底面积5854?容积率2.33绿化率43%建筑高度 53.2m建筑层数地上10层;地下1层机动车停车148辆其中地下 127辆地面 21辆自行车停车500辆(地上)能源总消耗量最高日给水用水量 66m3/d最高日中水用水量 42.9m3/d最高日生活污水量 58.4m3/d总装机容量 4800KVA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95】(2005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028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11.国家及贵州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二、建筑退界控制中心图书馆距离西侧校园道路红线22.3米,距离东侧水面约27.2米;与周边校园建筑间距控制不小于40米。
三、地块环境建筑地块位于校园规划核心地带,也是学校礼仪轴线端景,东面正对校区主入口。
基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整合后用接近圆形,山水环绕、景色优美。
基地现状标高约为1140-1130 m,呈西高东低态势。
建筑西侧场地与校园道路平接,东侧场地与校园礼仪轴线相接。
场地东侧为规划水面,东南、东北和西侧为绿化保护山体。
四、总体布局中心图书馆定位于坡地中部,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了东、西两侧入口广场。
东侧与校园礼仪轴线对接,西侧连接校园环路,人流车流自然分离;东北、东南面向人工湖面,景致优美。
礼仪广场设读者入口,空间开阔,气氛庄重;结合西侧校园环路设计会议区入口,避免流线交叉;工作人员及书籍入口位于建筑西南角。
五、竖向设计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场地及道路控制标高。
基地西侧道路中心线绝对标高1140m,道路坡度约为3%;东侧广场标高约1135.4m,广场坡度为1%。
结合地形起伏,竖向设计西高东低,场地室外地坪西部绝对标高确定为1140.6m,南部绝对标高确定为1135.1m,±0.00标高1135.5m,室内外高差0.1-0.4米。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由建筑外墙向四周道路排放到市政管网。
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热力管道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六、交通组织动态交通组织中心图书馆西侧为校园机动车道路,设停车场和机动车入口;东侧为广场,设步行入口。
根据中心图书馆的特征,将流线分为三类:读者流线、会议报告流线、办公和书籍流线。
读者流线结合校园人流方向和规划轴线,利用东部的礼仪广场设计入口,同时也便于人流集散。
书籍出入口结合校园环路设置在西侧,外部车辆运输便利、内部利用两部货梯与采编部门、书库及各个阅览层面高效连接。
280座报告厅对外开放,流线独立设置,面向西侧广场设置开放式会议门厅,庄重大气。
书办公入口设置在建筑西南,避免了与其他流线交叉,便于管理,分流明确。
静态交通组织机动车停车:地面机动车停车场在基地西侧,设21个停车位。
地下机动车出入口连接在西部环道上,地下共有127个车位。
自行车停车:地面自行车停车场可停车500辆,出入口分设两处,一处靠近西侧办公出入口,方便办公人员及报告会议人群使用,另一处位于东侧广场旁,主要方便学生使用。
无障碍停车位:西侧地面停车场设无障碍停车位2个。
七、绿化景观设计贵州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定位为营造具有独特山地园林特征的校园景观,因此景观设计强调山地特征和空间公共性、开放性的结合,尊重基地现状,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中心图书馆东侧从花二道校园主入口经过湖面到达中心图书馆前礼仪广场结,为校园规划礼仪轴线,是校园环境品质最为优良、景观层次最丰富的一段。
此景观轴线上设计了广场、绿地、花坛和雕塑小品等,凸显大学校园气质。
以开阔湖面和两侧低矮的绿化山体为基础,设计发散型的半环形礼仪广场,极好的契合了校园规划以中心图书馆为主体建筑的思想。
中心图书馆西侧山体高大,绿化景观优美,以其为对景设计会议入口广场,开阔舒展,宁静宜人。
南侧和北侧为绿化坡地,设计为逐层跌落的休憩园区,提供交往和研习的场所。
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95】(2005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2009年版)国标图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图示【GB 50098-2009】05SFJ10 国家及贵州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二、设计要求单体工程设计在“贵州大学花溪校园第三标段中标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细部的完善。
立面风格、造型及材质的选用反映贵州大学的文化历史与现代高校建筑特点统筹考虑。
内部使用功能和空间形式满足未来高校中心图书馆发展需求,适应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三、设计指导思想塑造人性化中心图书馆,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坚持以人为主、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为读者提供方便、高效、舒适的阅览环境;力求使中心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藏书、借书与阅览的容器,同时也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所。
营造共享大厅、休息厅、空中花园等休闲空间,在读书、研究之余可以怡目养情,体现对人的关怀。
塑造生态化中心图书馆,强调高科技手段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考虑了建筑节能、环保的措施,十层通高的共享大厅,即有利于利用自然风力加强夏季通风,改善小气候,有效地促进节能环保,并为大进深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光线;采用可控天窗装置、可控遮阳百叶装置,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提供舒适的室内气候;屋顶、中庭绿化、庭院绿化的引入,也可起到增氧、增湿,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