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广州某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二)建设地点:某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三)项目概述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
建筑面积为1hm²。
(四)用地概况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
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
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²。
(五)规划设计要求1、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退让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3m。
退让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4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总建筑面积 13000 (误差不得超过±10%)1、书库区 1200 m²(1)基本书库600 m²(320册/ m²)计40万册;(2)报刊库 600 m²(156册/ m²)计22万册。
2、阅览区 5120 m²(1)综合期刊阅览室; 400 m²;(2)专业期刊阅览室; 400 m²;(3)中文图书室; 400 m²;(4)外文图书室; 400 m²;(5)专业阅览室; 6X400=2400 m²;(6)电子文献阅览室; 400 m²;(7)教师研究室12间; 12X60=720m²;3、自修室800 m²(8)学生自修室2间。
2X400=800 m²;3、采编区及办公区 660 m²(1)采购 60 m²;(2)中文编目 60 m²;(3)外文编目 60 m²;(4)装订 60 m²;(5)馆长 60 m²;(6)办公 2X60 m²;(7)接待兼会议 120 m²;(8)监控中心 60 m²;(9)保安 30 m²;(10)储藏 30 m²。
4、读者服务区 2290 m²(1) 大厅 800 m²(2)出纳目录处 300 m²;(3)报告厅 500 m²(含声光控制室、报告人休息室);(4)新书展览; 300 m²(5)读者服务部; 120 m²(6)书店; 120 m²(7) 咖啡屋或茶室 150 m²5、公共辅助部分 3000m²包括各功能组成部分的水平与垂直交通面积、卫生间和其它必要面积。
以上各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为13000²,允许面积误差增减1000 m²(士10%)。
(七)图纸要求图纸规格:A3(文本)1、总平面图(1)标明道路、绿化、集散小广场、停车位和出入口的位置;(2)标明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化率;(3)画出建筑一层平面所有对外出入口的室内外高差处理方式及红线范围内的场地布置。
2、各层平面图(1)标注开间、进深轴线与尺寸,画出墙、柱、楼梯、门窗洞口、门的开启方向,标明房间名称;书库和阅览室应布置家具。
(2)在一层平面图中标注剖切符号。
画出所有男女卫生间的洁具布置。
3、正、侧立面图标注必要的标高及尺寸、色彩。
4、剖面图标注各层楼地面标高、屋面坡度、剖面关键尺寸。
5、效果图6、必要的分析图(八)地形图(见CAD图)参考资料:《建筑设计资料集》第7集《图书馆建筑设计》《世界建筑造型与平面设计典例大观》文化建筑类其它相关书籍12.0m 12.0m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书图书馆建筑类型包括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心学图书馆等。
图书馆建筑按规模可分:大型图书馆(藏书量150万册以上);中型图书馆(藏书量50-150万册);小型图书馆(藏书量50万册以下)。
一、图书馆的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1、图书馆的功能组成:图书馆建筑最基本的功能组成部分包括:公共活动区、情报服务区、阅览区、藏书区、行政业务区、技术设备区(图3-18)。
上述各功能区主要功能及所包含的相关房间是:(1)公共活动区。
是图书馆的交通枢纽、读者的休息交流空间,也是展开学术活动的场所。
主要房间包括大厅、存物、咨询台、报告厅、展览厅、书店等。
(2)情报服务厅。
主要承担信息检索和情报服务。
主要房间包括出纳、目录厅。
(3)阅览区。
是图书馆最核心的部分,为读者提供学习的地方。
包括各种性质的阅览区,是融阅、藏、借、管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4)藏书区。
是各类图书、音像数据保管的地方。
主要房间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各种特藏书库、音像数据库等。
(5)行政业务区。
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两部分,前者对图书馆进行行政管理,后者对图书数据进行彩编、加工、研究。
(6)技术设备区。
主要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质量和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
包括空调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
以上图书馆功能组成如图3-19所示。
2、图书馆功能分析从图3-19图书馆功能组合关系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图书馆功能设计的特点:(1)图书馆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括;读者入口、工作人员入口、书籍入口。
此外,含有报告厅的图书馆还需另设报告厅单独对外出入口。
这些出入口需要和城市道路有方便的联系。
(2)公共活动共位于图书馆的前部。
若干相关功能内容要方便地为读者服务。
(3)在众多的房间中以阅览区、出纳目录厅、书库三者的组织构成图书馆建筑的主体部分。
三者布局应紧凑有条理,互不干扰。
(4)行政和业务房间各自成区,既联系又分区。
而业务房间是按书的流程进行安排,并与书库区紧邻。
(5)由于读者对象不同,各阅览室布局也不同,其中,相对有噪声的儿童阅览室与读者流动大的报刊阅览被各自组成单独一区,以减少对普通阅览室的干扰。
3、图书馆流线分析(1)图书馆流线主要包括读者流线和书籍流线。
两者不交叉干扰。
其次还有服务流线,能方便到达图书馆各区。
(2)读者流线根据不同读者对象又分儿童读者流线、报刊读者流线、普通阅览流线和研究人员流线,它们对各阅览区的布局产生影响。
(3)书籍流线按工艺要求进行,应短捷,可方便到达书库。
二、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主要相关法规(JGJ38-99)1、总平面(1)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余地。
(2)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
装卸、和消防疏散。
(3)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室外应设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4)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5)基地内京戏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选车停放设施。
2、建筑设计(1)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2)图书馆管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4)书库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5)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6)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
(7)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
(8)阅览区的建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9)阅览区应在入口附近设管理(出纳)台和工作间。
(10)阅览区不得被过往人流穿行,独立使用的阅览空间不得设于套间内。
(11)使用频繁、开放时间长的阅览室宜邻近门厅布置。
(12)珍善本阅览室与珍善本书库应毗邻布置。
阅览和库房之间应设缓冲区,并设分区门。
(13)音像数据视听室宜自成区域,与其它阅览室之间互不干扰。
(14)电子出版物阅览室宜靠近计算机中心,并与电子出版物库相连通。
(15)少儿阅览室应与成人阅览应与成人阅览区分隔,单独设出入口,并应设儿童活动场所。
(16)目录检索空间应靠近读者出入口,并与出纳空间毗邻。
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17)300坐位以上的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宜设专用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18)公用专和厕所宜分别设置。
公用厕所卫生洁具按人数男女各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2)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7)公用厕所中应设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19)采编用房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书刊入口有便捷联系,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交换、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工艺流程的要求。
(20)装裱、照相等业务用房不应与书库、非书数据库贴邻布置。
(21)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京戏小于两个,并应分散设置。
(22)书库、非书数据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1500 m²;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时,不应大于1000 m²;当高度超过24m时,不应大于700 m²。
同时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 m²的特藏库、胶片库和珍善本书库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23)书库、非书数据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宜在库外邻近设置。
三、图书馆建筑的方案设计要点1、总平面设计要点(1)图书馆的对外工作区(读者阅览区)、对外开放区(陈列厅、报告厅等)和内部工作区(行政办公、业务办公和技术设备用房)在总平面中的布局要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各自助有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其流线互不干扰,但联系方便。
(2)有必要的室外场地。
建筑物覆盖率控制在40%以内。
在场地设计时,应注意设置室外活动场地、休息、绿化用地及道路停车场用地,并使上述总平面内容布局合理。
(3)保证主体建筑有良好的朝向、自然通风和环境安静条件。
当图书馆临城市嘈杂道路一侧时,在建筑布局时,要采取措施保证阅览区不受外界噪声干扰。
2、建筑方案设计要点(1)合理安排藏、借、阅三大基本部分,它们的布局方式决定了图书馆建筑的平面形式和读者与图书基本流线的关系。
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必须使书籍、读者、服务之间的流线畅通,避免交叉干扰,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作人员取书和动书的距离,减少读者借书的等候时间,并使读者昼接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