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概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缺一不可)2.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①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 ②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还是商品)4.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标价,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③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赊账)、世界货币5.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6.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7.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货币流通次数单价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8.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反之 9.结算方式: ①现金 ②银行转账10.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11.信用卡的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了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无安全) 12.支票的分类:转账支票(不能提现)和现金支票13.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4.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反之亦然。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亦然 ★1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买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价格1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9.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②重要因素:价格③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 21.%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越低越好)①衡量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②看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经济指标 22.消费的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最常见) 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最基本) 按交易方式 贷款消费 按消费目的 发展资料消费 租赁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23.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明星)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24.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国有经济农民专业合作个体经济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私有经济股份合作等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6.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7.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个体经济的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9.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10.外资经济: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11.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1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但经济地位不平等。
15.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16.企业的重要性: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17.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比较18.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19.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0.就业的重要性: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
④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21.解决就业的措施:(1)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个人:①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风采②树立自主择业观。
③树立竞争就业观。
④树立平等就业观。
⑤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形式: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2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
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商业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③结算业务。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24.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25.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26.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27.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28.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比较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分配方式的判断:国企(公有制、按劳分配)农民(集体经济、按劳分配)外企、个体杂货店、合伙(按生产要素分配)★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简化:初次分配(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工资)要注重公平,再分配(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更加注重公平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提高两个合理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6.财政的作用: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税收收入(最普遍、最重要)、利润收入(只有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8.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9.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应该怎么做:①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②大力发展经济10.财政支出的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11.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的财政赤字有利)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12.税收的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
13.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14.个人所得税的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15.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6.我国税收的性质: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7.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
2.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3.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