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稳层试验段总结一、试验段工程概况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南起清湖收费站,北至黎光收费站,起讫里程桩号为K8+100~K18+997,线路全长为10.897公里。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度18cm,我标段在级配碎石垫层大面积施工之前,按规范要求进行了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
2012年10月14日,天气晴,气温18~27℃。
项目部组织在黎光段K18+090~K18+290左幅新建处进行垫层试验段铺筑,铺筑长度200m,采用两台RP752摊铺机呈梯形全断面一次性铺筑,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宽度为:11.28m。
试验段施工的目的在于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数据,同时通过试验段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在大面积施工时消除这些问题,并可根据试验段所确定的方案指导施工。
二、批准的混合料生产配合比㈠混合料配合比试铺段采用上报审批的12cm级配碎石垫基层设计配合比为10~30mm(1#料):5~10mm(2#料):0~5mm(3#料)=50:10:40,最佳含水量5.7%,最大干密度2.258g/cm3。
生产过程中各参数控制准确。
㈡总量校核:根据摊铺试验段计算混合料用量200*12.56*0.12*2.255=679.7T,折算湿(最佳含水量5.4%)混合料应为716.4T,混合料拌和采用1台WCQ500型拌和机,共拌制湿混合料720.4T。
考虑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6.0%)、混合料压实度、摊铺端部的处理长度和损耗,二者基本吻合,同时也验证了拌和机的技术参数真实可信,生产状况均匀、稳定,满足生产要求。
三、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1、使用的主要设备和数量主要设备情况表2、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为保证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的顺利实施,我们配备了富有施工经验、强有力的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主要人员配备情况如下:郑海: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方案的确定及上报、审批工作及现场技术控制朱建: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机械、人员的调配工作罗清平:现场质检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的质检工作张新云:负责施工现场安全向阳:负责现场交通管制洪建斌:负责试验控制检测邢成华:负责测量放样检测邢立新:原材料的供应,机械设备购置、租赁、调度保养谭志成:现场摊铺技术员、质量控制、技术控制徐满:现场施工质检员徐峰:现场实验员陈晶亮:拌和站实验员①后场拌合主要生产人员站长1人,技术员2人,拌合机3人,维修工4人,实验员2人,运输15人,总计27人。
②前场主要施工人员配备现场负责3人,试验员5人,摊铺机碾压2人,测量放样5人,整平检查2人,跟随摊铺机2人,总计19人。
主要人员组织表四、试验段施工工艺㈠施工放样混合料摊铺前,将碎石顶面杂物清除并洒水湿润,再根据垫层施工经验预设1.30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厚度,在中-S1、边桩指示桩上坐明显标记进行拉钢丝,确定好水平线。
施工放样的目的是确保施工的垫层中线偏位、宽度、厚度、标高、平整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放样时,按直线段20m,平曲线上按10m一根桩放出垫层的中-S1和边桩。
两边距离为垫层顶面宽度。
放出桩位后,用水准仪检测低垫层顶面标高。
根据路基顶面标高,计算出垫层实际厚度。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测量,确定最终的松铺系数,确保碾压完成厚度、横坡度、高程均符合设计要求。
在已放好的桩位上,打钢纤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垫层施工的纵坡基线,钢丝直径采用3mm 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钢丝挠度不超过规定值。
钢丝每段长120m,每次两侧4根钢丝交替使用。
㈡混合料拌和1、4%水泥稳定碎石采用WCQ500拌和机进行拌和,拌和机从10月13日上午8:00开盘,下午1:30结束,拌和楼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50T/h,其最大生产能力为500T/h,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
2、集料数量控制⑴对拌和机进行调试,先不加水泥和水,分别称出同长度(分50cm和100cm)输送带上不同规格的碎石重量,计算实际三种料的配比;再根据施工配合比,不加水泥拌制混合料,从输送带上取样进行试验,对拌和站计量系统的精确性和混合料级配进行进一步的测定;再通过调整拌和机各料仓的转速频率和水泥螺旋泵的转速,确定各料仓的单位时间的出料来控制施工配合比,使拌和机生产的混合料与设计配合比保持一致。
⑵测定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各种集料用量,对集料配比进行调整,由后场试验人员下发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⑶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及试验检测规程按检测频率对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的级配、水泥剂量及时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⑷后场拌和采用3台装载机上料,分别编号,根据混合料配比确定上料比例,上料时禁止窜仓。
水稳层共三种集料,对应三个料仓,料仓上安装筛网。
⑸拌和机料仓安排2人专职清除超粒径集料,重点照看细集料仓,防止筛孔被堵塞,及时指挥装载机对料仓进行配料。
3、含水量控制⑴开拌前检查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
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
⑵开始拌和后,每隔1~2小时检查一次混合料,检查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⑶拌和机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加水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加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对拌缸内边角部位的余料及时进行清理,料仓内的超粒径集料人工进行清除。
要经常对拌和机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
5、拌和出的混合料应颜色均匀一致,无花白现象,集料完全被稳定料均匀裹覆为宜。
㈢混合料的运输1、混合料采用15台自卸车运输,运输车辆进行统一编号。
运输车辆在开工前,要检查其完好情况。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运输车辆要满足拌和机出料与摊铺数量需要,并略有富余。
每台摊铺机前至少要有2辆车等候卸料,后场每台拌和机要保证有2辆车等待接料。
2、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高温时车上的混合料用篷布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排除。
当有困难时,车内混合料必须转车。
如果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在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2h,应废弃。
3、在拌和机下受料时,每车分三次接料,运输车前后移动,受料顺序为前、后、中,减少运输对集料离析的影响。
每台车均用蓬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表面水份过份散失。
4、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卸料,卸料时应缓慢,分三次起斗,以减免混合料离析。
并做好相应记录。
㈣混合料的摊铺1、下承层的准备:清除下承层表面的杂物,对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
2、摊铺放样:4%水稳层摊铺宽度为11.28m,按照设计宽度线安装模板,标高控制钢钎每20米1组,位置在距中桩外侧9.25m处,对应的路肩侧距中桩20.53m,摊铺机传感器行程钢丝绳富余高度按6.1cm进行控制。
两摊铺机搭接部位,用自制钢钎加铝合金控制梁进行标高控制,长度为18m,配合摊铺机行进速度,随时进行移动和调整。
3、摊铺机就位时,在每台摊铺机下垫与松铺厚度等厚的方木,并用水准仪检测横坡是否满足要求,调整好摊铺机的导向控制系统。
4、采用两台RP752摊铺机并机梯队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控制在10~15m,横向搭头10~20cm,两台摊铺机摊铺宽度分别为6m(前机)+6.0m(后机),低的一侧先行摊铺。
两台摊铺机平均摊铺速度在1~3m/min左右。
后行驶的摊铺机滑靴直接前机铺筑的混合料上,根据导向杆控制搭接宽度。
行进过程中无错台、鼓包现象,搭接平顺。
5、摊铺机在起步、摊铺过程中螺旋布料器始终被混合料掩埋三分之二左右,布料未产生较大面积的离析现象。
摊铺时在摊铺机的后面设专人消除边部欠料或溢料,确保边部的摊铺质量。
6、连续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指挥运料车在距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影响平整度。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专人指挥卸料控制较好,并对摊铺机料斗收料时及车厢起降时的溢料颗粒及时进行了清理。
7、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集料离析现象及拉痕,铲除局部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并用新拌混和料稍高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
边缘处设专人布料并保证摊铺平整。
8、摊铺机接料斗在运料车离开后进行收合,确保斗内混合料不积压余料,后续料车及时向摊铺机内喂料,避免摊铺机停顿和送料器空转。
料斗内边角长时间堆积的余料及时清除。
9、摊铺机后安排专人用铝合金检测摊铺后侧面是否与钢丝绳标高一致,发现异常情况时,分析原因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摊铺机操作手,由摊铺机操作手及时调整传感器来有效控制摊铺厚度并兼顾平整度。
㈤混合料的碾压1、碾压长度:在左幅试验段摊铺长度达到80m后,开始组织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
水稳底基层采用3台压路机组合碾压。
2、碾压顺序及速度:首先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在摊铺机后以速度2.0K m/h全宽静碾压一遍、两台压路机(双钢轮+单钢轮)以2.5K m/h高频低幅振压3遍,胶轮压路机以2.5K m/h碾压2遍,最后一台单钢轮压路机以2.5K m/h稳压收面,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3、碾压方式:压路机纵向每次错1/2轮,沿原路返回。
在摊铺机后呈阶梯状推进,避免碾压断面在同一横断面上。
压路机停车位置错开,相离大于3m,停在水稳层上4、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表面没有明显轮迹。
5、碾压效果:在振压四遍后开始跟踪检测压实度,具体数据见下表。
6、经以上数据检查确定,按此种碾压顺序及组合,碾压6遍后压实度完全能满足垫层压实度要求。
静压和振压总遍数控制在7遍。
在下一步施工中按照此组合进行碾压。
7、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压路机倒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垫层。
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
换档时要轻、平稳,注意压路机要先启动再开振动,先停止振动再停止行驶。
为防止混合料粘轮,在单钢轮碾压轮前斜拉一道钢丝。
8、碾压时先从标高较低的一侧开始,逐渐移至标高较高的一侧。
在碾压至边部时,先预留30cm,压路机再回到起点将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面层上。
对于边部边角等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用平板振动夯进行夯实。
9、边部三角处理:碾压结束后如边部含水率偏少,用水壶把边部地段洒湿透。
人工再用铁锹进行拍边,把边部拍密实。
养生期间严禁人踩踏边部。
10、碾压结束后的外观情况:边线垂直,表面平整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无明显轮迹,施工接荐平整、稳定。
㈥养护1、在碾压完成后,人工配合洒水车对表面进行洒透,洒时注意水压方向与角度,以免把细集料冲洗掉。
洒透后立即用薄膜进行覆盖(可适当加重薄膜滚轴的重量)。
两幅薄膜搭板纵向不小于30cm并且完全包裹边部三角带。
2、搭板部位用石粉进行均匀压盖,防止风吹开,使薄膜能紧贴底基层顶面。
在七天养生期内。
严禁车辆与人进入,防止薄膜破裂后影响养护效果。
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㈦接缝处理1、纵缝处理:控制两台摊铺机前后距离相距5~8m左右,尽量减小纵缝接缝形成时间差,减小边部水份散失,使纵缝一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