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三

中国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三

2004年中国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三)能源需求增速将回落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一、前三季度能源产需快速增长,能源价格持续攀升(一)能源生产继续较快增长2004年1~9月能源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14175.8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13.5%,煤炭、成品油、发电量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表1)。

表1 2004年1~9月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资料来源:.cn/tjsj/(二)能源需求依然旺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0%。

受经济较快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能源需求依然旺盛。

1.第三季度电力供求仍然紧张,但在逐月缓解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9%,其中工业用电增长16.4%。

受气候因素影响,第三季度电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7、8月份电力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但总体看,电力供求紧张状况呈逐月缓解趋势。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在该公司区域内,7月份共有19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8月份则减少到14个,并且拉限幅度明显下降。

9月份随着高温天气的逐渐结束,电力供求紧张状况明显缓解。

2.煤炭需求继续较快增长受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产业快速增长的拉动,1~9月煤炭需求依然旺盛,其中,煤炭消费最多的电力行业1~9月共消耗原煤64426万吨,同比增长15.6%。

虽然原煤生产快速增长,出口有所减少,进口快速增加(见表2),但由于需求旺盛,9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仍然低于2003年同期水平(见图1)。

3.第三季度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速有所回落2004年二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供求偏紧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三季度全国原油、成品油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1~9月全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1630.81万吨,比2003年同期增长15.11%,汽油、柴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461.72万吨和7631.2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12%和24.68%,增速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见表3)。

图1 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变动情况(单位:万吨)表2 2004年1~9月煤进出口情况资料来源:《海关统计》2004年第9期。

表3 2004年前三季度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整理计算。

(三)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受能源需求旺盛等各种因素影响,2004年能源价格持续攀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4年9月,煤油电同比价格指数已经连续27个月保持正增长,而环比价格指数正增长时间也已持续15个月(见图2)。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月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出厂价格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出厂价格涨幅尤为明显。

图2 2004年1~9月煤油电价格指数变动情况1.石油价格涨幅加大2004年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原油价格也不断走高(见图3),9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已经比2003年同月上涨31.8%。

由于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家发改委在3月31日、5月18日和8月25日先后三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涨幅不断加大(见图4)。

图3 2004年1~9月原油出厂价格指数图4 2004年1~9月成品油出厂价格指数2.煤炭价格继续上扬由于煤炭需求旺盛,2004年以来,煤炭产品出厂价格环比指数_直保持正增长(见图5),而同比涨幅则不断提高。

9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比2003年同月上涨20.5%,其中,原煤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4%。

图5 2004年1~9月煤炭产品出厂价格环比指数二、四季度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回落,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能源需求增速、特别是电力和煤炭需求增速,主要受当期工业增长速度影响。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从2004年5月开始逐月回落,其中重工业增速回落更快一些(见表4)。

进入四季度,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目标将会保持稳定,考虑到2003年同期GDP、投资和工业生产都处于加速期的因素,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将呈回落趋势。

受此影响,能源需求增速也将比前三季度有所回落。

从能源供给增长潜力分析,2004年电力、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见表5),四季度新增生产能力会进﹁步增加,电力、煤炭生产仍将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四季度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将比三季度有所好转。

表4 2003~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5 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速度(%)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电力供求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2004年以来,电力投资增速明显加快,电力投资增速开始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主要耗能产业投资增速,电力生产能力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1~9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2470万千瓦,四季度电力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

预计全年发电量将超过21000亿千瓦时,比2003年增长13.5%左右。

二季度以来,抑制电力需求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已产生积极效果。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从2004年5月开始,该公司区域内累计用电量增速和累计工业用电增速都呈回落趋势(参见图6)。

四季度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预计四季度工业增速、特别是重工业增速仍呈回落趋势,受此影响,四季度用电增幅也将进一步回落,但在用电高峰期仍将存在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

图6 2004年1~9月国家电网公司区域内累计用电量增速(%)综合考虑供需因素,四季度全国电力供求紧张状况将比三季度有所缓解,但由于不同区域电源和电网建设投产进度不同,浙江、江苏等省在进入冬季后供求仍会比较紧张,而对福建、湖南等水电比重较高的地区,枯水期来水情况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电力供求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二)煤炭供求将保持稳定,价格仍将维持高位2003年底,我国的原煤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18.7亿吨和16.7亿吨,均居世界首位。

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下,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利润大幅增加。

根据国资委信息中心统计,前三季度,32户煤炭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2.2亿元,同比增利88.5亿元。

利润的快速增加刺激了煤炭行业的生产和投资。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全国累计原煤产量的增长速度先后由7月末的15.4%、8月末的18.7%提高到9月末的19.8%。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以来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仅一直高于电力行业的投资增速,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2004年1~9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35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63.1%(见表5)。

目前,工业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90%以上,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工业增速,有利于煤炭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满足煤炭需求增长的需要。

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将超过19亿吨,比2003年增长15.5%左右,煤炭供求总体平衡。

虽然煤炭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进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之受运力紧张和煤炭库存仍然低于2003年同期的影响,煤炭出厂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

煤炭终端用户所支付的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运价的变化。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煤炭资源量虽然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但影响煤炭供应不稳定的因素仍未改变。

一是运力依然十分紧张,随着冬季用煤高峰的到来,煤炭运输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二是虽然9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达到11400万吨,比年初增加463万吨,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9月末的库存水平仍然低于2003年同期。

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忽视。

(三)石油供应能力仍然相对充裕,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据国际能源机构7月发表的月度报告,2004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比2003年增加3.2%,是近年来需求增速最快的一年。

虽然需求增长较快,但目前世界石油生产能力仍然超过需求。

即便是受到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国际油价在10月继续走高,但国际市场并未出现“买不到油”的威胁。

在这一轮的油价上涨中,国际石油供应并未发生问题,美国、中国等石油进口大国的进口量都未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目前的高油价下,石油供应相当充裕。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从国际石油市场获得石油资源的外部环境也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石油进口的稳定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从国内炼厂生产能力和周边国家炼厂开工率看,成品油供应同样不存在生产能力或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2004年8月开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加快。

国家发改委虽然在8月25日再次调高了成品油价格,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油价相比仍不到位,大大低于国际油价上涨幅度,甚至与原油价格倒挂。

10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继续攀升使国内油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当前能源市场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一)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对经济的冲击在逐步显现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10月中下旬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曾突破55美元。

在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对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交通运输等下游产业产生较大冲击,主要用油行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盈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和CPI的上涨,其中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比2003年同季价格上涨7%,其中原油出厂价格比2003年同季上涨27.8%,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个百分点;三是影响到贸易状况。

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进口量快速增加,1~9月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总额达到300.78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09.97亿美元,增幅达到57.64%。

石油进口额大量增加是1~9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减少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属于外在风险,短期内无法通过内部的政策调整有效化解。

如果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飙升或者在目前的高位水平持续较长时间,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对GDP增速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二)运力紧张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2004年1~9月,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分别增长9%、11.3%和19.2%。

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旺盛,运力依然持续紧张,其中铁路运力不足问题尤其突出,铁路请求车满足率仍不足35%。

从能源市场看,快速增长的煤炭、油品运输需求明显受运力瓶颈制约。

据中石油北京分公司反映,目前铁路运力紧张已成为制约该企业油品销售的主要问题,目前调运兑现率低于90%。

煤炭运输形势一直十分严峻,进入冬季后,随着煤炭需求的持续增加,运力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