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阿氏圆)【知识背景】阿波罗尼斯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齐名,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

阿波罗尼斯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斯圆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主要讲述阿波罗尼斯圆在线段最值中的应用,下文中阿波罗尼斯圆简称为“阿氏圆”。

【定 义】阿氏圆是指:平面上的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的比值等于k ,且k≠1的点P 的轨迹称之为阿氏圆。

即:)1(≠=k k PBPA,如下图所示:上图为用几何画板画出的动点P 的轨迹,分别是由图中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组成的的圆,由于是静态文档的形式,无法展示动图,有兴趣的可以用几何画板试一试。

【几何证明】证明方法一:初中纯几何知识证明:阿氏圆在高中数学阶段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方式来确定其方程。

但在初中阶段,限于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采用纯几何的证明方式,在证明前需要先明白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请看下文: 知识点1:内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若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知识点2: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若AD 是△ABC 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

【阿氏圆的证明】有了上述两个知识储备后,我们开始着手证明阿氏圆。

①如上图,根据阿氏圆的定义: 当P 点位于图中P 点位置时有:k PB PA =,当P 点位于图中N 点位置时有:k NBNA=, 所以有:NBNAPB PA =,所以PN 是∠APB 的角平分线,∴∠1=∠2. 当P 点位于图中M 点位置时有:PBPAk MB MA ==, 所以有:MBMNPB PA =,所以PM 是∠EPA 的角平分线,∴∠3=∠4. 又∵∠1+∠2+∠3+∠4=180° ∴2∠1+2∠3=180° ∴∠1+∠3=90°故∠MPN=90°,所以动点P 是在以MN 为直线的圆上。

② 由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推导出阿氏圆的直径,设定点间距离AB=a , ∵k MBMA=, ∴kMAMB =∵MB - MA = a ∴a MA kMA=- ∴.1kakMA -=同理,∵k NBNA= ∴kNANB =∵NA+NB=a ∴kNANA +=a∴1+=k akNA ∴直径|1|2112k akk ak k ak NA MA MN -=++-=+=。

证明方法二:高中解析几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以定直线AB 所在直线为x 轴,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a ,则A(0,0), B(a,0),设P(x,y),则k PBPA=,即 k ya x y x =+-+2222)(,两边平方,整理得:02)1()1(2222222=+--+-a k x ak y k x k ,又k ≠1,配方得:22222222)1()1(-=+--k a k y k ak x由圆的方程可知:此方程表示是以)0,1(22-k ak 为圆心,|1|2-k ak 为半径的圆。

【实际应用】阿氏圆常用于解决形如:)1(≠⋅+k PB k PA 类线段最值问题:其中P 是动点,A ,B 是定点,且动点P 在阿氏圆上运动(这和我上一讲中的P 点在直线上动产生的胡不归有本质区别)。

先看如下例题,然后我们总结出更加一般的解题步骤,使这种题变成套路题,直接秒杀。

【例题1】如下图1,已知圆O 的半径r=4,A(6,0),B 是圆上一动,在x 轴上取一点M ,使得△OBM ∽△OAB 。

(1)求M 点的坐标并求出相似比;(2)在(1)的条件下,若C 点的坐标为(0,5),求AB BC 32+的最小值。

分析:(1)△OBM 与△OAB 中有公共角∠BOA ,此题由于B 点动导致两个三角形中的其他角都在动,故从角角相等去判定相似有难度,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都是边,所以从边对应成比例及夹角相等去判定会简单一些。

在x 轴上选择点M ,使得OBOMOA OB =,且∠BOA 是公共角,所以此时△OBM ∽△OAB 。

∴OB ²=OA ×OM (即构造共边共角模型:共边的平方等于从共顶点出发两线段的乘积) ∴4²=6×OM ,∴OM=38,∴M 坐标为)0,38(,此时相似比为:32===AB BM OB OM OA OB . (2) 由(1)中相似知:32=AB BM ,∴BM AB =32∴BM BC AB BC +=+32,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317)38(52222=+=+==+OM OC CM BM BC 。

∴AB BC 32+的最小值为317。

【方法总结】从上面例1中我们可以得到)1(≠⋅+k PB k PA 类问题更加一般性的解题步骤:运用:动点在圆上运动,两线段(带系数)相加求最小值。

形如:AB+k ×BP 的最小值 (k 为系数),原理:构造共边共角相似,转移带系数的边,利用两点间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解题步骤:Step1: 计算出动点所在圆的半径r ;Step2:在题中寻找:k r=定边(相似比),若找不到,则需要将系数k 提到括号外边再寻找相似比;比如PB PA 53+,找不到相似比为3:5时,需要经过如下变形: )35(5353PB PA PB PA +=+,对带系数的线段PA 去寻找相似比为5:3。

Step3:利用共边共角模型,在第2步:定边所在的三角形中构造共边共角相似模型,此时定边与动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此步非常重要,是核心);Step4:利用相似转移带系数的边; Step5:由两点间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例题2】已知如下图1所示,圆O 的半径r=4,A(6,0),C(0,5),B 为圆上一动点。

求BC AB 54+的最小值。

分析:按照上述的解题步骤,此题变成了套路题: Step1:计算出动点所在圆的半径,题目直接已知r=4;Step2:在题中寻找:54=定边r ,此题中的定边有:OA=6,OC=5,显然选择定边为OC ; Step3:在OC 边所在的三角形中构造共边共角相似模型,如上图2: 在y 轴上选取点M ,并使得:OBOMOC OB =,且有∠COB 是公共角, ∴△OMB ∽△OBC ,由共边共角模型知道:OM OC OB ⋅=2(共边的平方等于从共顶点出发两条线段的乘积),∴16=5·OM ,∴OM=516。

Step4:利用相似转移带系数的边; 此时由构造出的△OMB ∽△OBC 可知:54==OC OB BC BM ,∴BC BM 54=。

Step5:由两点间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BC AB 54+=BM A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其最小值为AM : BM AB +.534)516(62222=+=+==OM AO AM【例题3】如下图1,已知B(12,0),A(0,12),D(10,0),C 为OA 的中点,P 为圆O 上一动点,求PD PC 21+的最小值。

分析:按照上述的解题步骤,此题变成了套路题:Step1:计算出动点所在圆的半径,题目直接已知r=OB=12;Step2:在题中寻找:21=定边r ,此题中的定边有:OA=OB=12,OC=AC=6,显然没有21=定边r ,所以必须要提取21出来,∴)2(2121PD PC PD PC +=+,再去寻找:12=定边r ,显然OC=6,故应选择定边OC. Step3:在OC 边所在的三角形中构造共边共角相似模型,如上图2:在y 轴上选取点M ,并使得:OPOCOM OP =,且有∠MOP 是公共角, ∴△OCP ∽△OPM ,由共边共角模型知道:OM OC OP ⋅=2(共边的平方等于从共顶点出发两条线段的乘积),∴12²=6·OM ,∴OM=24。

Step4:利用相似转移带系数的边; 此时由构造出的△OCP ∽△OPM 可知:12===PC PM OP OM OC OP ,∴PC PM 2=。

Step5:由两点间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21)2(2121PD PM PD PC PD P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其最小值为: .1326212121)(2122=⨯=+==+OM OD MD PD PM【课后演练】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5,AO=3,圆O 的半径为2,P 为圆O 上一个动点, (1) 求PB PA 21+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2) 求PB PA +3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1)10 (2)3104 2、如图,A(-1,0),B(1,0),C(-1,1), D (1,3),P 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则PD PC 2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2343、如图,在扇形COD 中,OC=4,OA=2,OB=3,∠COD=120°,P 是弧BC 上一动点,不与D 、C 重合,则2PA+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

【答案】97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圆O ,P 是圆O 上一动点,则2PC+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735、如图,在等边△ABC 中,AB=12,圆C 的半径为6,P 是圆上一动点,连接AP ,BP ,则BP AP 21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1336、如图1,抛物线)0(2)2(2≠+++=a a x a ax y 与x 轴交于A(4,0),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P(m ,0),过点P 作x 轴垂线交AB 于N ,交抛物线于点M 。

(1) 求a 的值;(2) 若PN:MN=1:3,求m 的值;(3) 如图(2),在(2)的条件下,设动点P 对应的位置是P 1,将线段OP 1绕点O 逆时钟旋转得到OP 2,旋转角度为α,且0<α<90°,连接AP 2、BP 2,求2223BP AP +的最小值。

【答案】(1) 223212++-=x x y (2) 3=m(3) 2145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为(3,0),以点M 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 、B 、C 、D .(1)△AOD 与△COB 相似吗?为什么?(2)如图2,弦DE 交x 轴于点P ,且BP :DP=3:2,求tan△EDA ;(3)如图3,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Q .点G 是△M 上的动点,问比值 GQGO 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比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相似 (2)311(3)不变,其值为53(本质为阿氏圆,QO 为定直线,G 为动点53GQ G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