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幕遮》周邦彦(最新使用)

《苏幕遮》周邦彦(最新使用)

苏幕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对词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
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知人论世(课下注释①)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的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蕴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

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苏幕遮----词牌名
苏幕遮,源于唐朝教坊曲名,来自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地),后来用作词牌名。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

”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

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为62字,上下阕各七句31字,四仄韵。

宋人即沿用此体。

此词中首句“燎沉香”作为题目,这是一首夏日思乡之作。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读——读准字音
liǎo rùkuījípǔ
整体把握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思乡之情
赏析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燎香图
燎沉香,消溽暑。

此句描述了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

人的心情也是沉闷的。

时间:梅雨季节的清晨
室内环境:雨后的房间里面又潮又湿
心情:如房间的环境一样,闷闷的
室内活动: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词人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声,叽叽喳喳,
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

鸟雀呼晴:呼: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侵晓窥檐语: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拟人的手法
鸟雀呼晴图
叶上初阳干宿雨,
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举”字形象地描摹出荷叶出水的风姿。

下片(抒情)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故乡遥,何日去?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他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词人的乡愁很浓,可语出淡然,这愁绪便如薄雾轻烟。

作者为钱塘人,久客京华的羁旅之思,伴着浓浓的乡愁溢于言表。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在这五月的季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非常想念你们,我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

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上片写景,情因景异,富于变化。

一、情景关系结构图下片抒情,
情因景生,思乡情浓。

风荷燎香消暑---沉闷鸟雀呼晴---欢快风荷摇曳---欣喜伤愁---羁旅他乡怅然---梦回荷塘总结
二、归纳主旨
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的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的表达了思乡之情。

读——读出节奏、韵律、情感
词的上阕宜读得明快活泼,以体现赞美之意,下阕应以深情徐缓的语调,来体现诗人心
中蕴积的乡愁。

全词押“u”韵,节拍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思乡之情
探究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

想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

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此时家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名句赏析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也。

——王国维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

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月夜
拓展延伸
杜甫
今夜鄜(ƒ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ăng),双照泪痕干?
(本诗设想(想象)妻子思念自己和儿女不懂得思念的手法,表达自己思念远在鄜州的妻与子的复杂细腻的感情。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对面落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