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小说阅读一轮复习:“戍边卫国”主题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在神圣的天空飞翔(节选)曾剑风凛凛雪飘飘风雪中巡逻在边防前哨铁脚走千里汗水洗战·…….这是夏士连到六连后,听的第一首歌。
那时,班长把新兵集合在一起,教他们唱这首歌。
这歌旋律美,词也写得好。
它讲述了戍边战士驻守边防的故事,也唱出了为国戍边的骄傲和自豪。
不久,夏士连跟随班长,参加巡逻。
这是他当兵后第一次执行任务。
穿上厚厚的棉衣、沉重的大头鞋,整个人像一只大笨熊,心却跳得欢。
班长提醒他系好鞋带,然后出发。
路是崎岖的。
大雪封山,连队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路的一头是闭塞的边关哨所。
有一段路叫十八弯。
弯弯转转,一边是山,一边是湖,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崖去,跌进湖里,要么在冰上摔死,要么被砸进冰窟,再也起不来。
滴水成冰,路滑,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当地的老猎人,对这段路也充满了恐惧,称它为“死人湾”。
月弯弯星闪闪战士执勤在祖国边关钢枪手中握何惧冰雪寒….夏士连跟着班长,走在巡逻的路上,班长不时哼起这首歌。
兴凯湖面吹来的风,刀子般切割着他的脸。
头顶的太阳,如冰雕般没有一丝暖意。
这时候,是不宜唱歌的,冷风灌进肚子里,全身都冷。
无疑,班长是在给他们鼓舞士气。
一行七人,夏士连走在最后。
开始时他感到路还好走,心想,这巡逻也没歌里唱的那么邪乎,不就是走路吗?无非就是穿得多一点,走在雪地上,就当背沙袋跑步练体能。
上了松阿察河的堤坝,一切都变了,每行一步,都那么难。
被风吹散的雪堆积在凹处,以为是平地,一脚踏上去,没了膝盖,拔出来,鞋里全是雪。
夏士连学着老兵的样子,把裤脚掖进鞋子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多小时,腿肚子就开始酸软,迈的步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吃力,完全变成了一个小脚老太太。
累了,不能停下来休息,棉衣罩着的冷汗成冰。
浑身酸疼,雪地又坐不得。
望着眼前老兵们的背影,夏士连不知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一想到自己也将这么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心里就犯怵,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班长似乎察觉了他的困难,压下步子,队伍的前进速度稍稍慢下来。
夏士连不好意思拖后腿,把牙咬得酸痛,可双腿还是不争气,就是迈不快。
他气得捶打自己的腿。
班长安慰他说,没关系,歇一歇,攒足精神,咬紧牙,你肯定能坚持下来。
夏士连受到鼓励,抬脚迈出一大步,没想到,一脚捅了个冰窟窿。
就在他发出惊叫的那一刻,班长迅速回身,一把酶住他的衣领。
夏士连没有受伤,也没有继续下陷,只是鞋湿了。
夏士连的嘴蜃几乎是在瞬间变得乌紫、发青,不断地抖动。
他丝丝地吐着冷气。
班长弯腰、几下褪掉夏士连的鞋,又解开自己的鞋,给夏士连换。
夏士连缩回脚,班长一把抓住他的脚,就把挂往上套。
丛班长说,赶紧换上,要不,时间长了,这腿就残废了。
夏士连间,你呢,你的腿就不怕残废了?班长说,没关系,我是老边防,有经验。
夏士连换上班长的鞋,一时直不起腰,他在低头揉眼。
他哭了。
班长所谓的对付寒冷,就是不断地跑动。
夏士连他们跟不上他,他就原地跑,就是不让那双脚停下来。
中午,他们到了松阿察河源头,夏士连跟着班长,踏上了通往哨塔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
台阶一级一级叠向高空,他也一下一下,向着高远的天空迈去。
台阶上的铁板,被老兵们的脚磨成白亮白亮的,在夏士连眼前闪动。
是的,一步踏上去,没有脚印,时间长了,铁板都留下了印痕。
这白亮的印痕,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边防兵戍边信念的映照吗?回到连队,留守战士已进入梦乡。
连长和军医在等他们。
军医用雪给班长擦脚,两个多钟头后,班长那双冻得毫无血色的死人一样的脚,慢慢地变红,而军医那两双冻得通红的手,慢慢地苍白如纸。
军医对夏士连说,再晚回一个小时,你们班长的肤就保不住了。
夏士连只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烫,眼睛一阵阵发酸。
夏士连走出宿舍,仰望满天繁星。
月光从皎白的雾凇枝权空隙间穿过,印在营院的操场上,整个营院是明澈的。
夏士连立在操场上空旷的世界里。
班长巡逻的背影,班长救他,把鞋脱给他的情景,放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飞逝。
慢慢地,夏士连心如止水般静下来。
他心里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已离不开班长。
他只能沿着这边防路走下去,跟着班长的背影,直到自己变成班长,给新兵们一个班长那样的背影,像班长那样给新兵唱"风凛凛""月弯弯"……(有册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一首充满自豪和骄做的军歌开始,以夏士连希望像班长一样为后来的新兵唱歌结束,首尾呼应,具有浓郁的军营特质。
B.夏士连落入冰窟后不愿穿上班长的鞋,班长说“我是老边防,有经验”,意在表明边防老兵对自己对抗严寒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C.夏士连一级一级登上通往瞭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这一细节颇具象征意味,说明其精神开始升华,照应题目“在神圣的天空飞翔”。
D.小说以新兵夏士连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一次看似平常却又惊心动魄的巡逻经过,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精神。
解析班长这么说主要是为了宽慰夏士连,通过后文可知,他这么做还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2.小说中,新兵夏士连在此次巡逻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3.赏析文章画线部分的动作描写。
(6分)答案。
1、B2、①出发时的徽动自豪;②巡逻途中对严寒和长途行军的畏惧;③落入冰窟时的惊恐;④班长把鞋让给他时的感动;⑤在瞭望塔上的沉思;⑥得知班长差点失去双影时的羞愧和自责;⑦在操场上的深思和精神升华。
3、①班长的动作连贯。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一连串动作,将严寒对夏士连的伤害降到最低,显示了班长良好的军事素养。
②动词使用准确有力。
特别是"一把殡住""几下褪掉""往上套"等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班长对战友的关心。
③描写简洁,不加多余修饰。
在突发事件面前,班长没有任何犹豫,凭着对战友朴素真诚的感情作出这一系列动作。
④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形成了对比。
夏士连发出惊叫,抖动,吐着冷气,与班长快速、坚决的动作形形成了对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灯塔刘建超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
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
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
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
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
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
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
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
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间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