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量子性
e( , T )
c1
5
e
c2 T
此公式在长波段 与实验数据不符
(nm)
1.02.0 3.04.0 5.0 6.0 7.08.0 9.0
16
2).瑞利--金斯公式 (Rayleigh-jean’s formula)
1900年瑞利--金斯利用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 (将固体当作谐振子且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及 电磁辐射理论)得到一个公式: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22
1.普朗克量子假设 1).空腔黑体可用一些带电线性谐振子来代表 2).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殊的不连续的状态 中,它们的能量只能是 = h 的整数倍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具体讲:辐射物体是由一些线性谐振子组成,对 频率为的谐振子,它具有的最小能量是h,能具 有的其它能量值是h的整数倍,因此它吸收与辐 射的能量也只能是h的整数倍。即能量只能是:
普朗克公式:
M ( , T ) 2 hc
2
5
1 e
hc k T
1
29
§14-2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
m
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
I
A
O O O O O O
K
G
V
饱 和 遏 电I s 止 流 电 压
光 强 较 强
光 强 较 弱
B
O
O
Ua
O
U 30
对应原理:量子论对一个系统的描述,当量子
数非常大时,即与经典物理的描述一致
(1929年波尔提出)
事实上,第一个认识到普朗克假说的伟大 意义的是爱因斯坦。
27
黑体辐射的规律
1) 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M (T ) T
2) 维恩位移定律:
4
T m b
28
普朗克量子假设
1).空腔黑体可用一些带电线性谐振子来代表 2).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殊的不连续的状态 中,它们的能量只能是 = h 的整数倍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2 1.99 10
例:一频率为=0.5HZ,振辐为A=10cm,劲度系 F 数为K=3.0N/m的谐振子: X 其能量
若能量变化,一次减少一个能量子,一个能量子能量: 不连续变化的比率:
E
宏观看 是连续的
26
若每相差一能量子画一直线
E 由此可见可以把经典物理看成 宏观看 是量子物理在量子数很大时的特 是连续的 殊情况(只有n很小时,能量的不 连续才显得很明显)
一.光电效应:可见光或紫外光射到某些金属表
面上时,有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1.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 光的强度成正比,即:N∝I入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 线性增大,与入射 1 2 eU a mv 光的强度无关,即:
2
3.存在一截止频率(红限) 当 时才会产 生光电效应
4.绝对黑体
2
1.热辐射 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从红外线、可 见光到紫外线的现象。
1000 600度 400 度
火 炉
因辐射与温度有关,故称
热辐射
3
1.热辐射 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从红外线、 可见光到紫外线的现象。
注意: 1)从经典物理学看来热辐射过程的实质是 物质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的过程。相应 的能量称之为辐射能。 2)热辐射有平衡热辐射与非平衡热辐射: 当物体因辐射而失去的能量等于从外界吸收 的辐射能时,这时物体的状态可用一确定的 温度来描述,这种热辐射称为平衡热辐射。 反之称为非平衡热辐射。 4
2.辐射出射度、单色辐出度
1)辐射出射度(总发射本领)
M (T ) e( , T )d
0
S=1
光源
d
2)单色辐出度(单色发射本领) 单位时间内,温度为T 的物体单位面积上发 射的波长在 +d范围内的辐射能dM与波 长间隔d比值,用e(,)表示
dM e( , T ) d
e( , T )
e( , T )
( w.cm1
2ckT
4
c 为光速 k为波尔兹曼常数
m 1 )
此公式在短波区 域明显与实验不符, 热辐射 而理论上却找不出 错误--“紫外灾难” , (nm) 像乌云遮住了物理 学睛朗的天空 17 1.02.0 3.04.0 5.0 6.0 7.08.0 9.0
23
历史回顾: 1894年起,普朗克从热力学研究中转到黑体
辐射问题上,那里“风平浪静” 1897~1899年,五篇报告总题目为“不可逆辐射 过程”提交柏林科学院;维恩公式,他很快接 受,并用更系统的方法推导之 1900年2月得知维恩公式有长波段偏差显著 1900.10.7,鲁本斯夫妇访问了他,并告知一 重要信息:瑞利公式在长波段与实验符合得很 好,当天即用内插法获得新的辐射公式…
单色吸收比 且单色辐出度
最大的物体
注意:1)黑体是对入射的辐射能全部吸收(不 管什么波长)的物体,即不反射。因此当其 自身的热辐射很弱时,看上去是黑洞洞的。 2)黑体是理想化 模型,实际中物 体的吸收比总是 小于1 抛光铜镜表面:
8
3)一个开有小孔的内表面粗糙的空腔可近似 看成理想的黑体。
如远处不点度的函数
6
3.单色吸收比
单色吸收比: 单色反射比:
单色反射比
入
射 I入 吸收
R反 射 反
A吸
显然,对不透明的物体:
不透明介质
I 入 R反 A吸
a( , T ) r ( , T ) 1
实验表明:吸收 与反射的能量与物 体温度及辐射能的 波长范围有关 7
4.绝对黑体(black body)
第14章 光的量子性与激光
14.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14.2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14.3 康普顿效应
14.4 氢原子的波尔理论
14.5 光的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 光放大 14.6 激光器的原理 14.7 激光的特性与应用
1
§14.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一.基本概念 1.热辐射 2.辐出度 3.吸收比 反射比
34
3.爱因斯坦理论的验证
尽管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所作的解释非常 合乎情理,但多数人还是不相信“光子”
1916年,密立根进行了精密测量,证明了
U a ~ 确为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 h e 4.光子的能量、质量和动量: U a 金属甲
金属乙
35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1.同时具有,都是光的本性; 2.不同时显现:
为普朗克常量
该公式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18
讨论:
1)当h >> kT (高频段)
e( , T )
5
2hc
2
(e
hc kT
1)
令:
e( , T )
c1
5
e
c2 T
19
讨论:
2)当h << kT (低频段)
e( , T )
5
2hc
2
(e
hc kT
(自身辐射不很弱)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入射可见光
黑洞:
9
二、 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1.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2.维恩位移定律
实验装置 B L1 黑体 A
P
L2 三棱镜 测量系统
10
C
准直系统
一.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e B ( , T )
黑体的辐出度与绝对温 度有如下关系:
60 2200K
50
40 30 20 2000K
1800K
1600K 1.0 2.0 3.0 4.0
斯忒蕃--玻尔兹曼常数
10
(nm)
5.0
含义:说明对于黑体,温度越高,辐出度 M(T) 越大,且随 T 增高而迅速增大
11
二.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温度增加时,其 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 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关系如下:
炉火纯青
60 50 40 30
2200K
20
2000 度 800 度 1000 度 火 2000K 炉 1800K
1600K
:峰值波长 T:绝对温度
10
(nm)
5.0
12
1.0 2.0 3.0 4.0
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M (T ) T
4
维恩位移定律:
T m b
用频率表示:
m C T
4.光电效应的 时间:
31
光电效应与经典波动理论的矛盾 1. 按经典理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决定于 入射光的光强,而不决定于光的频率。 2. 无法解释红限的存在。 3. 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无须 时间的积累。
32
一.光电效应
二.光子假设(1905年,爱因斯坦)
1.光子假设→光具有粒子性
1)光是运动着的粒子流→光子
2)每个光子的能量:
h
2.爱因斯坦方程:
1 2 h mv W 2
33
2.爱因斯坦方程:
入射光 子能量
1 2 h mv W 2
光电子最 大初动能
逸出功即电子逸 出物体表面所需 的最小能量
表示: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光电子的初动能+逸出功 W h 0 eU 0 逸出电位: U 0 h 0 e c 截止频率: W 截止波长: 0 0 h 0
三、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普朗克公式
1.经典理论的困难 2.普朗克量子假设 普朗克公式
15
一.经典理论的困难
1).维恩公式(Wien’s form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