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doc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doc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联合国根据中国提倡设立“世界城市日”,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感召力、影响力的认同,是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
近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

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唱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其间发布的《上海宣言》向世界呼吁,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不懈奋斗。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也是城市发展史。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必经的历程。

联合国数据表明,当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11年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人口23.32亿,城市人口增长26.2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城市为主的新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往往与城镇化率成正比。

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麦肯锡公司数据显示,在2025年左右,全球600个城市创造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额的2/3,城市和大都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目前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正由发展中国家推进。

预计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将新增31亿城市人口,其中29亿来自发展中国家。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显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中,3/4来自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40%—60%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城市病”困扰城市发展。

如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为复杂,资金不足、竞争激烈、人口多,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本轮城市化浪潮的种种潜在危机,引起广泛关注。

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安·克洛斯呼吁,“各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载体。

”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能否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不仅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也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

然而,治好“城市病”没有万能药。

根据不同环境、处境与传统因素对症下药才能让城市化健康推进,相互交流借鉴也是走好城市化道路中可贵的照明灯。

中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迅速提升到目前的50%以上,仅用30多年时间就达到英国用200年、美国用100年才实现的城镇化水平。

中国怎样破除城乡壁垒,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中国大胆探索与实践,也愿意同世界分享交流。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将为各国加强在城市化领域合作提供契机。

每年的10月31日,人们不妨在匆忙行进中驻足思考、
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开发建设中守护城市的灵魂、如何让城市承载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中国在自信前行。

人类发展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案、更多的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1日03 版)
中国房价持续飙升80后成住房“焦虑哥”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近日说,中国许多年轻人因为不拥有房产,所以变得非常焦虑。

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

这种观点认为,年轻人在其经济实力尚不足够的阶段,急着买房未必是明智的理财决策,首付以及30年的累计巨额利息完全有可能透支他们未来的消费能力,并极大地降低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因此,中国年轻人因买不起房而焦虑,其实是“瞎起哄”。

虽无意和稀泥,但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你当然可以说,年轻人的这种焦虑是“瞎起哄”,因为房子什么时候都能买,非要在经济实力不济时背上沉重的房贷负担,
似乎很不明智。

但各位别忘了,房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地价上,中国房价这几年之所以大幅飙升,主要是因为地价在扶摇直上。

而土地与汽车、电视等其他物质财富不同,其供应量不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大幅提高,如果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依然延续,中国城市的土地供应只会越来越紧张,如果现在不及早“卡位”,等你的收入增加时,地价早就不知道涨到哪里去了。

这样看来,年轻人为房焦虑是有道理的。

可话又说回来,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某一时间点上也会显著放缓,届时中国的城市地价很可能会趋于平稳,甚至显著下降。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年轻人为房焦虑确实有
其盲目性。

但问题是,时下的中国土地市场并不能全面反映各种对未来经济前景的理性预期。

拿垄断了城市土地供应的政府来说,它在给挂拍土地确定底价时,其实没有把中国经济增长率未来会下降、城市化进程会放缓这些负面因素充分考虑进去,而政府“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又有意无意地给社会大众营造了一种中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路高歌猛进的梦幻氛围。

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遂导致中国城市商品房建设用地的出让价出现虚高。

而这种局面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引发不良的经济及社会效应。

因此,政府应立即着手改变目前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做法,改为征收物业税,不要让现在的买房人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放缓买单;同时在舆论宣传上也要多一些客观,少一些浮躁,帮助百姓形成正确的经济增长
预期。

1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