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耐火材料厂
谢冬爱
用心点亮希望灯
孩子,在我们做父母的眼里,永远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呵护和宠爱,希望与期盼……都溶在字里行间,我们把他们捧在手里,含在嘴中,心怕他们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可我们除了这些,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社会发展,教育领先,已是人所共识。
然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似乎未被国人充分认识。
人,从出生到逐渐成长,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
孩子的性情、品质、能力等素质都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
它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的。
因此,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培养。
一、给孩子一颗自信的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
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同时,还请家长记住:任意惩罚和打骂孩子最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
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作为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们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份份的自信。
可是,有些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就是做我们家长的失误。
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
鼓励性的语言很多,我们应该学会多创造、多应用,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不断前进的。
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至关重要。
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更加好好干的激励作用。
有些家长也很想表扬孩子,却往往觉得找不到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我个人心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
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
家长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有表扬的内容。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为家长,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
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
可能是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是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是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是什么小发明、小制作……总之,我们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
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的一切是那么美丽、纯洁,可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我们成人的世界又是那么的不同,如果我们不能耐心、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心声,会很难理解、走进他们纯真、稚嫩的童心世界。
1、耐心的倾听
耐心的听孩子说话,就等于告诉他们:他们要说的话都很重要,我们重视他们的意见,从而建立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当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不论他的表达是否清楚、完整,不管他们是否有表达清楚的能力,我们都应该耐心、沉着地等待他们说完。
2、认真的倾听
当孩子被烦恼占据时,他会有很多的委屈或心里话想倾听,特别是胆小,内向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孩子的言行、情感表现等多给予正面的评价、正面的引导,少一些否定评价和反面限制。
即使孩子的问题童稚味很浓,不知如何作答,我们也可以告诉他:“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找到它。
”
3、积极的倾听
孩子常有奇怪的想法,我们应该积极的倾听他们的奇思妙想,还要体察孩子的需求和心愿。
不仅要倾听孩子“说”了什么,尤其要去倾听语言里包涵的“感
觉”是什么。
孩子们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常凭借自己的好恶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因此,当我们倾听孩子述说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不只是听他说,还必须听出藏在话语背后的那些含义,并给出正确的引导与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我们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四、别让孩子富了物质,穷了精神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爱的结晶,生命的延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亲的心愿,又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出类拔萃,在学校里学习优秀,心志高远,长大后能够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可现实社会往往却不尽如此。
1、富足让孩子失去了精神动力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物质富足、精神贫乏的孩子越来越多。
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安乐生活可以让这些孩子获得物质上的舒适,却不能让他们在能力、才华、品德等生命力方面有任何收获。
埋藏在孩子内心世界里的物欲满足感,无情扼杀了童心的求知欲望!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们遇困难就低头,遇挫折就灰心;他们性格偏激脆弱、对待理想和志向显得无欲无求。
难道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可以这样说,富足给予了孩子不适宜的教育语言和环境。
2、教育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人,生于天地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
”孩子的人生最可依赖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智慧、是汗水,父母不可能让孩子依靠一生一世,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孩子自己。
我们在为子女留下诸多物质上的财富的同时,不要忘记为他们留下更多的知识。
因为我们的
后代不一定能保留住财富,但他们可以用知识去创造财富。
由此可见,财富是宝贵的,但比财富更宝贵的是知识。
因此,一名好家长,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做人的理念: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是一无所有的,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屈去面对一切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五、做个具有良好表率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时时给孩子以表率。
要尊重孩子,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正确地评价孩子,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
1、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愿意得到父母的喜爱,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在发展的。
那么我们对待孩子是和蔼、微笑、欣赏的,去倾听他的声音,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玩,沟通情感。
在玩中我们不过多干涉孩子,要欣赏他的独立性。
当然孩子有不足,对待不足不要生气。
因为要相信人人都有缺点和相信缺点是暂时的,是可以改正的。
总是对他相信鼓励他就会越做越好。
2、正确引导孩子感知和理解别人的爱
幼儿时期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会误以为周围人对他的爱和奉献是应该的。
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体会到责任、义务和奉献,明白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同时,人们还要教育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
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就会理解,同情,关怀他人,养成愿意帮助他人的习惯。
孩子能够感知别人的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就会用
那颗幼小而善良的心去关爱别人,从而使孩子有种责任感、义务感,懂得尊重、关爱别人。
因此,在我们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自己辛勤和汗水的同时,更要教育他们学会怎么去关爱他人和社会!在我们给予孩子们爱和关怀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团结互助、敬老尊贤,什么是无私奉献、正直善良,什么是吃苦耐劳、勇敢坚强,什么是拼搏奋斗、立志报国……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加上好的教育方法,去点亮希望的灯。
让一株株幼苗茁壮成为参天大树,成为祖国明日的栋梁,成为一个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